李和光
目的:探讨提高真菌性外耳道炎疗效的诊治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耳内镜下清理联合制霉素搽剂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78例患者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治愈51例,显效16例,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87%。结论:耳内镜下清理联合制霉素搽剂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王悠悠;林帆;叶丽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48例外伤性癫痫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癫痫症状极其先兆,配合药物治疗与规范护理,以预防控制癫痫发作,保证急救的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48例脑外伤性癫痫患者发作均得到良好控制。结论:加强脑外伤性癫痫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也有利于脑外伤后癫痫发作的控制。
作者:龚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膀胱造瘘术后患者家庭护理,为患者及长期陪护者提供健康教育知识,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通过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行膀胱穿刺造瘘术38例患者及长期陪护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技术指导。结果:38例患者及长期陪护者通过学到的健康教育知识和家庭自我护理技术,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正确有效的健康知识宣教及家庭护理技术指导是膀胱造瘘术后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在外科手术室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实施外科手术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8例,对照组手术室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手术室护理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94.1%高于对照组80.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够降低患者术中风险,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杨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胃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我院接诊的胃息肉的63例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临床恢复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并抽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3例条件相似患者,临床给予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将其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的不良事件进行调查,了解患者术后生活情况。结果:两组胃息肉患者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息肉患者在内镜下接受高频电凝电切围术期,应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守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原因进行调查,并对预防对策进行分析。方法:对黄平县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所有疫苗接种疑似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收集,调查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对相应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儿中注射脊灰疫苗1例,注射百白破疫苗的3例,注射A 群流脑疫苗的1例,乙脑疫苗1例,狂犬疫苗3例,其中有8例患儿为一般反应,有1例患儿为异常反应,无偶合症、心因性反应病例。结论:疫苗接种会给部分儿童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杨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施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分析。方法:从2010年12月开始到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05例,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为317例,在手术室中采取常规护理的同时开展人性化的护理,对照组288例,在手术室中只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对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进而对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比较发现研究组中患者的对于手术护理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接受人性化护理的患者满意程度更高,护理质量也更好,证明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是可行的。
作者:余姗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于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应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外科患者176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给予其常规性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疼痛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佳偶等等,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1.82%,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73%( P<0.05);在满意程度方面,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0.45%,也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91%(P<0.05)。结论:对于应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起到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与护理质量,便于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出院,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对其进行推广并应用。
作者:陈巧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左干行食管胃底冠状静脉栓塞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2014年,由于右肝病变而选择穿刺门静脉左干的患者10例。全部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然后对食管胃底冠状静脉进行栓塞。结果:10例患者全部栓塞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诊,1月内无再发上消化道出血。结论:门静脉高压患者,当右肝病变不能用作穿刺道时,选择剑突下穿刺门静脉左干,进行食管胃底冠状静脉栓塞是安全的、可行的。
作者:李辉;刘娜;白亮;王平;赵阳;晋克;焦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老年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形成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优良率为96.0%,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0%,对照组为7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 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采用结合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依从性和患者的护理体会,可作为老年心脑血管病临床护理中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云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氧气瓶的集中处理方式与优点。方法:统一收取我院临床科室已经使用过的氧气湿化瓶,对其进行集中消毒,先用除垢剂、含氯消毒液浸泡冲洗氧气湿化瓶,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后用干燥柜将其干燥。结果:经抽取4月份已消毒并包装好12小时氧气湿化瓶12次,36小时氧气湿化瓶12次,48小时氧气湿化瓶12次,检查菌落合格率。同时在5月至12月集中处理的氧气湿化瓶中,随机抽取12小时后的湿化瓶并进行24次菌落检查,发现合格。结论:集中处理氧气湿化瓶,能有效提升湿化瓶消毒质量,对患者有良好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廷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延长妇科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作用。方法:成立名为“优质圈”的活动小组,确立“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对影响妇科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方案并落实对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妇科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开展活动前明显延长( P<0.001),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P<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延长我科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静脉输液的相关并发症,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对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满意度增加,也提高了妇科病房优质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光雨;涂素华;邹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4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纱布填塞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中,有26例抢救成功,而观察组有32例抢救成功。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100.0%,较对照组的81.3%明显提高( P<0.05)。两组在抢救过程中的输血量分别为:(3050.3±64.6)ml ,(1649.5±26.5)ml。观察组在抢救过程中的输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产后出血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覃建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观察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伴有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心内科顽固性心衰患者32例,所有患者已合理给予洋地黄、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纠正病因诱因,吸氧治疗无效、心功能Ⅲ-Ⅳ级的顽固性心衰患者,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呋塞米,以10-40mg/h持续静脉泵入,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1500ml ,治疗前后分别评价心功能、胸片、心率、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伴有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后 HR、心胸比率、LVS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LVEF、6min步行试验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增加(P<0.05),因治疗时间较短,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下降(P>0.05)。结论: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可显著改善伴有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而且安全可靠。
作者:张耀辉;魏家琳;郑伟维;刘培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分析导乐分娩镇痛仪在临床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住院分娩的152例孕产妇,根据分娩过程中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分娩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导乐分娩镇痛仪镇痛分娩,对两组孕妇的疼痛度以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视觉模拟评分以及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分娩中采用导乐分娩镇痛仪镇痛分娩可明显降低产妇分娩疼痛度,降低剖宫产率以及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宝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口腔内科疾病临床特点,为口腔内科疾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口腔内科疾病患者4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疾病类型、治疗方式。结果:40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中,男性267例(占66.75%),女性133例(占33.25%);年龄5~20岁187例(占46.75%),21~50岁115例(占28.75%),51~65岁98例(占24.50%)。400例患者共520颗患牙,其中恒牙467例,占89.81%,乳牙53例,占10.19%。口腔内科疾病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龋齿、牙周炎、根尖周病、牙髓病。治疗方式根据比例大小由高到低依次为药物治疗、充填治疗、牙周治疗、牙髓治疗。结论:口腔内科疾病中龋齿和牙周炎患病人数多,并且主要以药物治疗、充填治疗、牙周治疗为主。
作者:刘惠钦;左雄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儿科护理人员面对的是特殊群体,儿童表现直率,对社会还没有很高的认识,并且不善于将自己表达出去,儿童的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护理人员的护理,在现实的护理中,儿科的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一方面直接扮演者儿童的护理人员,另外一个方面扮演着儿童的代言人,还扮演着儿童的教育者,所以,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掌握多方面的技巧,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
作者:赵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认知护理对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实验组给予认知护理以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的效果作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乙肝患者认知护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为乙肝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志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相关研究的M eta分析,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检索2004年-2015年发表的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累积样本量1168例(病例组504例/对照组66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研究之间存在显著异质性,经过 M eta回归分析,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的差异可解释全部异质性。经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值差为0.18mm ,95%可信区间[0.12,0.25]。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关系的研究之间无异质性,经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O R值3.51,95%可信区间[2.53,4.86]。纳入的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对照组大致增加0.18mm ,其出现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是对照组的3.51倍。有必要常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其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
作者:孙晋达;黄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踝关节炎78例,对所有患者行踝关节融合手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为92.30%,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或伤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案例,经过为期1年的随访,患者的骨性融合率为98.71%,且患者的踝-后足评分为(78.65±2.9)分,明显优于术前的(30.23±4.1)分,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春宇;敖霜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