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吴修峰
目的:分析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手段。方法:纳入此次研究中的5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5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则通过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饮食以及心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过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经过计算后为100%以及80%,数据间经比对 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在对中毒患者进行急诊急救时应加入饮食以及心理干预,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其恢复时间。
作者:何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细辛脑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细辛脑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辛脑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林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儿科用药提供指导价值。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的56例患儿设为研究1组,将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的56例患儿设为研究2组,对比两组患儿用药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1组患儿和研究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和26.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x2=7.670;P<0.05)。研究2组患儿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1组患儿(x2=4.264;P<0.05)。结论:阿奇霉素用于治疗儿科疾病,较易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口服用药的安全性明显高于静脉滴注,建议儿科在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时,尽量给予患儿口服用药。
作者:吕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医院药剂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对改进措施进行讨论。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药剂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对改进措施进行讨论。结果: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出现4例药品调配错误情况,有2例药物过期事件,有3例药师对药物信息不了解事件。综合分析后得出:药品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齐、药剂科信息化管理较差是影响药剂科管理的主要因素。结论:药剂科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应该根据不同的问题制定不同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提升药剂科服务治疗。
作者:周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胸腔积液是胸外科和呼吸科常见疾病,常见病因有结核、炎症、低蛋白血症、外伤或术后胸腔积液等[1]。若积液未及时引流,容易形成纤维间隔,呈多房、包裹性积液,导致引流困难,部分病人可致胸膜纤维板形成,导致肺不张、呼吸功能不全、胸廓畸形等不良后果[2]。
作者:胡剑;陈臣;刘迪;刘波;罗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在外科手术室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实施外科手术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8例,对照组手术室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手术室护理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94.1%高于对照组80.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够降低患者术中风险,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杨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影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本县1650名流动儿童及其监护人的情况,统计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结果:流动儿童的五苗覆盖率为66.5%,未接种原因包括监护人员不了解预防政策及知识(72.7%)、儿童有病未种(11.8%)、流动因素(9.3%)、预防接种服务因素(6.2%);影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的主要因素包括户籍所在地、有无预防接种证、家庭人均收入、母亲工作性质、出生地、居住时间。结论:影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导致其接种率低,应大力推进免疫规划,加强宣传,提高接种率。
作者:程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中医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中医科收治的120例入院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科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作者:朱怀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管理管理模式对于提升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间护理工作人员60名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结果:经过本院分组研究,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知识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士分层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薛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以医院的 HIS 信息系统为平台,在护理病历中设计疼痛电子表格式护理单模板应用临床,规范护士对疼痛的观察与记录,为临床开展疼痛管理工作打好基础。方法:设计疼痛电子表格式护理单模板,并对227例住院疼痛患者进行监测,规范记录。结果:疼痛电子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运用信息的技术自动生成的表格,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护士疼痛专科文书的规范化,信息化。结论:在临床工作中运用电子表格式护理单,疼痛管理简单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应建立在护士规范化的培训基础上,患者才能得到有效的疼痛治疗专科护理。
作者:彭楚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及血糖控制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46例糖尿病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予以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出院后仅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与随访结束时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并对两组患者遵医率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随访。经社区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在定期复查、饮食控制、按时用药、自我监测以及运动情况5个主要方面的遵医率现主要比对照组遵医率高,组间数据经X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2h血糖值,较之于出院时均有显著降低(P<0.05),同时在随访结束时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达到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提高其生活质量,可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曾启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B型利钠肽在慢性肾衰竭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慢性肾衰竭并发心血管疾病治疗的200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且均匀的分成两组,即并发组以及无并发组,然后在选取100名体检健康人员的信息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结果:并发组血清中的CRP以及B型利钠肽的数值要明显的高于另两组,且两组数值之间的变化正相关。结论:B型利钠肽检测对具有并发症的慢性肾衰竭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航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针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接受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同时研究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引发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患者年龄、切口部位、手术时间、手术室消毒处理以及手术类型等。结论:对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手术切口感染率得到有效降低。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古代医生以“仁爱”为核心,以传统医德思想医乃仁术、医者仁心、济世活人为指导,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医疗实践。成功医疗实践的背后,和中国古代传统医德密切相关,即: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审慎仔细,至意深心;普同一等,全力救治;温文典雅,虚心谦恭。传统医德教育的实施,对改善如今复杂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生个人修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启示。
作者:隗宁;初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实施护理,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 血糖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崔海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都匀市学龄前儿童营养性疾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与营养教育干预。方法:利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都匀市三所幼儿园968例学龄前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对其营养性疾病进行调查分析,并对营养教育干预前后儿童的营养性疾病患病率进行比较。结果:营养教育干预后学龄前儿童营养缺乏(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3.3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79%)、营养过剩(超重3.31%,肥胖2.0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0.83%)患病率明显低于营养教育干预前儿童营养缺乏(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7.10%,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8.05%)、营养过剩(超重7.02%,肥胖5.58%,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17%)患病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营养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学龄前儿童家长及幼儿园工作人员的膳食知识,降低儿童的患病率,社区服务中心及政府应予以大力支持。
作者:陈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是一种特殊的调节性 T 细胞,参与自身免疫调节,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与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就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与支气管哮喘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娟(综述);李敏(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口服常规剂量盐酸羟考酮镇痛效果不佳的重度癌痛住院患者30例,给予口服大剂量盐酸羟考酮(>150mg/d)治疗,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记录平均日剂量,评价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平均镇痛起效时间40min ,镇痛持续9~16 h ,控制疼痛的剂量150~200 mg/d。两周后完全缓解7例(23%),部分缓解22例(73),轻度缓解1例(5%)。结论:大剂量(150~200 mg/d)盐酸羟考酮治疗重度癌痛仍然安全有效。
作者:刘微微;韩强;尹宝玉;栾天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危重症病人的胃肠功能障碍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46例胃肠功能障碍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6例非胃肠功能障碍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胃肠功能障碍与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 APACHEⅡ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为45.7%,较对照组的19.6%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4.8%,较对照组13.0%显著升高( P<0.05)。结论:危重症病人的胃肠功能障碍对其预后具有严重不利影响,应对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及时治疗。
作者:陈显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起源于美国,它突出强调了家庭在整个疾病治疗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新生儿是指出生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内的婴儿,其尚未发育完善,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差,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加强新生儿的护理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运用到新生儿护理中,通过家长的全程参与照护,使新生儿各方面都能到达完善的状态,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从而保证其后续的健康成长和发育。
作者:孙桂云;海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