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微微;韩强;尹宝玉;栾天燕
目的:研究在外科手术室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实施外科手术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8例,对照组手术室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手术室护理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94.1%高于对照组80.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够降低患者术中风险,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杨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相关研究的M eta分析,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检索2004年-2015年发表的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累积样本量1168例(病例组504例/对照组66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研究之间存在显著异质性,经过 M eta回归分析,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的差异可解释全部异质性。经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值差为0.18mm ,95%可信区间[0.12,0.25]。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关系的研究之间无异质性,经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O R值3.51,95%可信区间[2.53,4.86]。纳入的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对照组大致增加0.18mm ,其出现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是对照组的3.51倍。有必要常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其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
作者:孙晋达;黄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危重症病人的胃肠功能障碍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46例胃肠功能障碍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6例非胃肠功能障碍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胃肠功能障碍与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 APACHEⅡ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为45.7%,较对照组的19.6%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4.8%,较对照组13.0%显著升高( P<0.05)。结论:危重症病人的胃肠功能障碍对其预后具有严重不利影响,应对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及时治疗。
作者:陈显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2013阿年1月-2014年12月收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按1∶1分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100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照组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0.9mg/kg)静脉溶栓,联合治疗组在溶栓后,给予静滴尤瑞克林(0.15 PNA U/d),持续7天,治疗中禁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前、溶栓后第7天,随诊90天,采用用美国国立卫生神功能缺损评分(NHI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7天和90天的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t=2.389,2.698;P<0.05)。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0.830,2.679,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脑梗死后的生活质量,并且,是安全的。
作者:郭莞莹;舒可;罗晓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周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3.2%高于参照组72.7%,且神经功能缺损低于参照组,而生活活动能力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中,采用中医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张于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静脉给药作为常用、直接、有效的护理医疗手段。合理选择静脉穿刺工具,不但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更减轻了护理人员劳动强度;随着护理医疗科学水平的发展,静脉给药不同的路径优势和劣势日出水面。在临床护理操作中根据不同医疗的需要,选择不同路径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立姿;闫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认知护理对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实验组给予认知护理以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的效果作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乙肝患者认知护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为乙肝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志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治疗老年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性鼻出血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据40例。对常规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案,对实验组患者采取鼻内镜下治疗,比较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与77.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鼻出血患者建议采用鼻内镜辅助下进行低温射频与局部填塞止血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荐采纳。
作者:张浩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全身麻醉留置双腔气管插管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从我院抽取100例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分别进行全身麻醉留置双腔气管插管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各项指标参数,把握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结果:在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12例在保留支气管导管过程中发生了低氧血症,其中3例是发生在通气情况下,6例子双腔气管退至气管部位,3例纠正完毕,3例重新辅助纠正,3例发生气管移位情况;观察组50例患者仅有8例发生低钙、低钾现象,无其它不良反应发生,我院对上述出现情况已经及时进行处理,患者在手术麻醉期结束后被安全送回病房。结论:通过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双腔支气管的位置,科学设置参数,保持患者呼吸和通气量,科学检测患者血液含氧量、心率等情况,得出全身麻醉留置双腔气管插管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晓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近年来,医院的发展建设逐渐复杂化与系统化,在医院发展建设过程中,思政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所有组织发展都会涉及工作人员的管理,尤其在管理具有巨大潜能、专业能力比较高与情感比较丰富的医疗人员时,需要充分应用党政工作效应,尽可能提高医疗工作者工作积极性,推动医院发展与建设。本文就党支部的工作对于医院发展与建设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文永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环抱法对手背静脉采血致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危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病儿在进行手背静脉穿刺采血时协助者用双手环抱小儿给予安慰至采血完毕,操作者使用5ml空针针头在常规消毒下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由操作者按常规操作采集血液标本。比较两组新生儿行手背静脉采血过程中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 =-2.900,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手环抱法能降低新生儿侵入性操作时的疼痛评分,缓解新生儿疼痛。
作者:彭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实施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分别按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与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 vs77.5%),且在患者的抢救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抢救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娜;王淑娟;位兰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是由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非正常属主,其幼虫侵入人体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炎,对人体危害很大。我院近收治1例广州管圆线虫病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患儿,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惠萍;孙莹;王左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取2014-2015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妇科肿瘤患者为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个性化护理运用在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作者:黄文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价值,通过对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及重视从而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目的。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糖尿病临床降血糖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整体化的系统护理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治疗后对患者随访半年,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病变发展情况。结果:随访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恶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82例患者教育前、后掌握知识有显著提高,教育后眼科定期检查依从性有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化系统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病变恶化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作用突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能使之掌握、应用自我保健和防护知识,提高医嘱依从性,定期检查眼底及时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胡美玲;侯宁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07年3月至2015年4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时间的先后将本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的来源于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本组患者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实验组患者则来源于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且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不仅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患者的保宫率。
作者:张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缩短急诊患者滞留时间的有效方法。方法:急诊患者滞留的原因有多种,急诊的数量多、急诊的医护人员不足分配、急诊就诊的程序与普通就诊的程序相同,从而致使急诊速度过慢,不能及时分流就诊、是专科入院程序相对繁琐复杂。根据急诊患者滞留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急诊患者的滞留,主要是优化急诊程序,、优化急诊的人力资源分配,适当的增加医护人员的值班人员和运转人员,制定科学、标准的服务流程,建立绿色的急诊的通道,后还应加强急诊滞留的预警机制。在措施实施后,比较急诊滞留时间和急诊患者对急诊的满意度。结果:在措施实施之后,急诊患者的滞留时间经统计为24.2分钟,比原来的急诊滞留时间的40分钟缩短了15.8分钟;患者对急诊滞留时间的满意度为94.2%,比原来的87.7有所提高。结论:因此,在对急诊患者的流程等方面进行改造之后,有效的解决了急诊患者滞留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急诊时间的满意度。
作者:任巧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职业性噪声聋是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职业性疾病,噪声是存在于各种职业环境当中的一种有害因素,如果人长时间处于强噪声的环境中,则会出现听觉受损,甚至造成职业性耳聋。基于此,研究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特点以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特点,然后提出科学的防治措施。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评价2种机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64例患者(72颗牙)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64例患者分为 Hero642组(n=32,36颗牙)与protaper组(n=32,36颗牙),对比两组根管预备效果。结果:Hero642组与 Pro‐taper组在不良形态、恰填根管、操作时间上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rotaper组组中有3支出现器械折断的情况,Hero642组无器械折断。结论:Pro taper与 Hero642都可以起到理想的根管清理与成型效果,除重度弯曲根管外,宜优先使用前者,对于严重感染根管,宜优先采用 Hero642。
作者:孔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在病案管理工作中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个科室,对比质量控制前及质量控制后病案管理工作的效果。结果:通过对病案管理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可将病案管理质量显著提高,甲级病案率不断上升,乙级病案率有所下降,丙级病案有效杜绝。结论:在病案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能将病案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郭红娥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