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娥
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单元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中西医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单元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临床治疗后,无加重案例,从治疗有效率上来看,观察组为94.44%,对照组为79.63%,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除入院时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个时间段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较好。结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辨证施治和调护,强化中西医合作,突显优势,可在大程度上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和疾病预后,改善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丹;庞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性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胃溃疡(G U )和十二指肠溃疡(DU),其特点是慢性病程反复发作,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尤以出血多见,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的病因。每年新兵入伍来队后,由于新换了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容易罹患消化道溃疡,本文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类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作者:黄耀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观察组复发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用中药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效果明显,而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适合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使用。
作者:冷玉琳;胡成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比 PENA 及DHS在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我院采用PENA(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以及DHS(动力髋螺钉)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的172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 PENA固定者86例,DHS固定者86例;就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用时、术后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手术效果等各方面的临床疗效。结果:PE‐NA 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DHS组,且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DHS组,组间数据对比,经t检验,结果为 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经检验,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ENA 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 DHS 组;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经检验,PENA 组优良率97.7%显著高于DHS组89.5%,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上,PENA 较之于 DHS 手术时间更短、创伤小且术后恢复好,是老年患者理想的手术选择。
作者:张德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儿科用药提供指导价值。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的56例患儿设为研究1组,将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的56例患儿设为研究2组,对比两组患儿用药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1组患儿和研究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和26.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x2=7.670;P<0.05)。研究2组患儿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1组患儿(x2=4.264;P<0.05)。结论:阿奇霉素用于治疗儿科疾病,较易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口服用药的安全性明显高于静脉滴注,建议儿科在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时,尽量给予患儿口服用药。
作者:吕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6例,应用个体化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体化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官来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在提升妇产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模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60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法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本院的分组护理,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质量评价:组间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优质干预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相关研究的M eta分析,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检索2004年-2015年发表的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累积样本量1168例(病例组504例/对照组66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研究之间存在显著异质性,经过 M eta回归分析,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的差异可解释全部异质性。经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值差为0.18mm ,95%可信区间[0.12,0.25]。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关系的研究之间无异质性,经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O R值3.51,95%可信区间[2.53,4.86]。纳入的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对照组大致增加0.18mm ,其出现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是对照组的3.51倍。有必要常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其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
作者:孙晋达;黄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和指导效果。方法:从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这一年中我院收治的小儿危重患儿之间选取100例,将其随机的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患儿,研究组采用小儿护理评分法对50例患儿进行小儿护理的干预和指导,参照组的50例儿童使用常规的小儿危重病护理方法,将两组的临床小儿危重病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按照我国评分法的各个分数段进行评分发现,F≤70评分数的患儿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F≥90评分数的患儿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率的人数较低( P<0.05)。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为98%,参照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为76%,两组对比,研究组护理效果较好,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下,使得护理有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也使临床护理水平和质量得到很大的加强,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实践。
作者:朱卫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肛门手术患者利用术前结肠镜检进行早期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9月于我院进行早期诊治的100例肛门手术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结肠镜检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出现漏诊的患者有18例,漏诊率为18%;便血、痔疮类型以及年龄是影响直肠病变漏诊的主要因素。结论:结肠镜检用于肛门手术患者早期诊治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黎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低钙透析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钙浓度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1.25mmol/L(观察组),一组为1.75mmol/L(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透析前后的血钙、血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对照组的血钙、血磷浓度明显升高,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血钙、血磷浓度则明显降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低钙透析会使患者的血钙、血磷下降,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上升。
作者:邱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起源于美国,它突出强调了家庭在整个疾病治疗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新生儿是指出生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内的婴儿,其尚未发育完善,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差,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加强新生儿的护理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运用到新生儿护理中,通过家长的全程参与照护,使新生儿各方面都能到达完善的状态,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从而保证其后续的健康成长和发育。
作者:孙桂云;海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学者用药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用药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期半年,对比两组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血小板凝聚率以及血栓素B2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期间,观察组共发生心脑血管事件5例,发生率为10%;对照组共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3例,发生率为2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凝聚率与血栓素B2水平分别为(75.52±11.63)%与(97.58±18.54)pg/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辅以阿司匹林,可以明显减少心脑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抗血栓效果,可以作为临床治疗与预防用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莫文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措施在创伤性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4例创伤骨科患者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全体患者均使用镇痛药物进行减轻疼痛。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同时给予疼痛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 VAS评分分别为(7.45±1.33)分和(7.54±1.28)分,两组组间比较(P>0.05);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 VAS评分分别为(3.23±1.17)分和(5.56±1.45)分,观察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疼痛护理措施在创伤性骨科患者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适合于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罗水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 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在ICU 护理管理中,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ICU 科室的常规管理模式的6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我院IC U 科室的60例患者,作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下IC U 护理组。之后便对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患者服务,并对其进行满意度调查,进行不同护理方式的综合质量评比。结果:IC U 护理管理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为(94.37±3.15)分,明显要高于常规组的(90.82±3.06)分,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采用的层级护理管理模式 ICU 护理管理,其患者的满意率达96.0%,明显的高于常规组90.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 IC U 护理管理确实能显著提升我院的护理质量,由此可见,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 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可以广泛开展。
作者:崔晓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八月龄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不同喂养方式与八月龄婴儿贫血、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月~2013年12月出生,出生体重大于等于2500克小于4000克,且按时建档接受系统管理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三种喂养方式中四个月内母乳喂养对贫血、体重超重和肥胖婴儿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宣传科学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并合理适时添加辅食,从而进一步降低八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母乳喂养超重和肥胖发生率低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
作者:张亚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孕妇妊娠期的保健和护理状况。方法:对我院产科住院的60例妊娠期妇女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孕妇的一般情况、保健知识,了解自身存在的护理问题。结果:对孕妇进行保健知识宣传后有93.3%的孕妇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主要存在的护理问题是生理上的焦虑和个人卫生及饮食方面的问题。结论:加强对孕妇保健知识的宣教和护理方面的指导,可提高产科的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张旭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近年来,医院的发展建设逐渐复杂化与系统化,在医院发展建设过程中,思政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所有组织发展都会涉及工作人员的管理,尤其在管理具有巨大潜能、专业能力比较高与情感比较丰富的医疗人员时,需要充分应用党政工作效应,尽可能提高医疗工作者工作积极性,推动医院发展与建设。本文就党支部的工作对于医院发展与建设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文永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梅毒合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防治措施。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中心共收治了8例梅毒合并艾滋病门诊患者,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总结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治疗后,3例患者梅毒 RPR血清学实际滴度转阴,5例患者仍然为阳性。结论:通过观察梅毒合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能够让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思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是一项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重要管理活动,贯穿在全部的医疗器械的寿命过程中,其管理程序标准化,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法规是对风险管理进行的一个重要指南。本文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现状进行综述,并对相关的法规进行简要的介绍等。
作者:魏学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