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兵消化性溃疡51例

黄耀斌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消化性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溃疡, 新兵入伍, 心理环境, 首发症状, 生活环境, 社会环境, 慢性病程, 反复发作, 性系统, 胃溃疡, 多发病, 常见病, 并发症, 疗效, 穿孔, 病因
摘要:消化性溃疡是消化性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胃溃疡(G U )和十二指肠溃疡(DU),其特点是慢性病程反复发作,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尤以出血多见,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的病因。每年新兵入伍来队后,由于新换了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容易罹患消化道溃疡,本文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类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102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51,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51,术后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疝复发率。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5%,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疝复发率3.9%显著低于对照组疝复发率23.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无创通气在一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护理体会

    心力衰竭是一种导致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的常见临床危重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常见,急性左心衰竭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心排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使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和肺静脉压增高,导致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常致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如缺氧不能及时改善,造成机体各重要脏器不可逆的损害,病情会迅速进展导致死亡。因此,保持患者正常的血氧浓度有重要意义。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呼吸衰竭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无创通气(non -invasive ventilation ,NIV)治疗,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以其方便及疗效可靠正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无创通气 NIV是指不经气管插管而增加肺泡通气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BiPAP呼吸机作为一种无创通气手段,多年来已成功的应用于各型肺源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宣秀园;鲍谢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腔积液行腔内治疗的护理体会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是血液从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纵向剥离的严重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率高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其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急性期病死率高。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我科收治 AD 病例262例,其中围手术期并发大量胸腔积液者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成姗姗;黄庆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兵消化性溃疡51例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性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胃溃疡(G U )和十二指肠溃疡(DU),其特点是慢性病程反复发作,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尤以出血多见,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的病因。每年新兵入伍来队后,由于新换了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容易罹患消化道溃疡,本文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类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作者:黄耀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于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应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外科患者176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给予其常规性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疼痛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佳偶等等,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1.82%,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73%( P<0.05);在满意程度方面,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0.45%,也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91%(P<0.05)。结论:对于应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起到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与护理质量,便于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出院,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对其进行推广并应用。

    作者:陈巧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心肌梗死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实施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分别按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与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 vs77.5%),且在患者的抢救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抢救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娜;王淑娟;位兰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梅毒合并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与预防

    目的:观察梅毒合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防治措施。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中心共收治了8例梅毒合并艾滋病门诊患者,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总结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治疗后,3例患者梅毒 RPR血清学实际滴度转阴,5例患者仍然为阳性。结论:通过观察梅毒合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能够让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思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糖尿病合并干酪性肺炎初步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干酪性肺炎患者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54例糖尿病合并干酪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2组,27例患者采用常规抗痨及控制血糖等治疗,将其定为对比组,27例患者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进结合常规治疗,将其定为观察组。观察各组患者血糖、肺部病灶等情况并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肺部病灶吸收率(66.7%)及血糖均高于对比组( P<0.05),观察组与对比组痰菌转阴率相较 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合并干酪性肺炎患者予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虽可导致患者血糖偏高但不影响痰菌转阴,患者肺部病灶吸收快,应用时间短且无明显全身并发症,具有较高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王黑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层社区疾病管理模式探索

    目的:探讨基层社区当中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的管理模式。方法:选取近年来因慢性心力衰竭入院的患者288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以平均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类,对观察组患者运用针对性的基层社区疾病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回访模式进行管理,将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心理状态以及再次入院治疗的例数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不同的疾病管理模式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评分、心理状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再次入院治疗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基层社区疾病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再次入院治疗几率。

    作者:艾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试论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Ⅱ度、Ⅲ度直肠前突的效果

    目的:分析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Ⅱ度、Ⅲ度直肠前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Ⅱ度、Ⅲ度直肠前突患者30例,使用自动痔疮套扎术进行治疗,同时记录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Ⅱ度、Ⅲ度直肠前突的患者都顺利完成了自动痔疮套扎手术的治疗,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8±2.13)min ,术后VAS平均评分为(3±1.24)分;患者治愈率为10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行对症治疗以后,都明显好转,没有发生死亡。结论:使用自动痔疮套扎手术来治疗Ⅱ度、Ⅲ度直肠前突患者,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术后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可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出院,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字再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股骨粗隆间 PFNA 内固定的手术护理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PFNA 内固定的手术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股骨粗隆间 PFNA 内固定患者86例作为对象,随机分成不同处理组:对照组(基础护理)、干预组(围术期护理),护理结束后评估总体效果。结果:干预组病症优良率为95.3%,低于81.4%的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股骨粗隆间PFNA内固定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作用突出,可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学习。

    作者:符明丽;吕燕;李玲莉;臧庆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80例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探讨

    目的:对80例剖腹产产妇术中出血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并研究和探讨其临床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15年4月~2015年11月期间,我在云大医院产科进修,随机抽选在云大医院产科进行剖腹产并出现术中出血的产妇80例,针对出血情况进行临床止血治疗,对她们的出血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临床统计显示,80例产妇术中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宫缩乏力28例(35.0%),胎盘因素18例(22.50%),凝血障碍14例(17.50%),子宫肌瘤11例(13.75%),切口撕裂9例(1.25%)。经过临床治疗,80例患者均止血成功,其临床总有效率达到了100.0%。结论: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以及凝血障碍等。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在剖腹产手术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便于更好的避免和减少术中出血现象,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申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生儿肺炎患儿应用辐射台的效果及其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患儿应用辐射台的效果,确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普通床进行治疗,而观察组使用辐射台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总体两组患儿在住院治疗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这两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于出现呼吸衰竭症状的患儿,观察组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在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这两个方面相比都具有明显的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出现呼吸衰竭症状的患儿,采用辐射台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杨智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三种消毒剂对乙肝病毒消毒效果实验研究

    现阶段,在消化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当中,胃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诊疗方式,并且已经成为治疗胃肠道和胰胆管道病症微创治疗的可靠手段之一。然而,在胃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所带来的消毒措施和感染等问题也被越来越重视,对胃镜及其附件进行消毒和灭菌是防止病原体出现交叉感染的关键。为此,本文对三种消毒剂对乙肝病毒的消毒效果实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

    作者:李丽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从1例严重脓毒症患儿探讨多巴胺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在临床中的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的分析一例1个月16天脓毒症患儿的资料,分析和讨论多巴胺在临床中的药理作用和应用进展。结果:多巴胺的药理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小剂量的多巴胺并不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多巴胺的药理作用,严格把握该类药物的用药指征,加强临床观察和药学监护,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袁征;焦黎旭;赵向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与T 管引流术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5年8月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62例,其中一期胆总管缝合30例为缝合组与 T 管引流32例为引流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缝合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胆汁漏、胆管狭窄、胆管残余结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下,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张茂兴;吴一杰;潘耀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2型糖尿病与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取样患有糖尿病10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男25例,女25例,为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为对照组。年龄为24-50岁,平均年龄为(30.5±5.6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方面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游离脂肪酸为0.99±0.25,胰岛素抵抗水平为5.01±3.10,胰岛素敏感性为64.25±11.30,对照组游离脂肪酸为0.55±0.35,胰岛素抵抗水平为3.35±2.11胰岛素敏感性为108.25±30.30。观察组空腹时游离脂肪酸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胰岛素敏感性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糖尿病患者要少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患者游离脂肪酸过多时,就会引发患者机体内的氧化应激,导致细胞发生氧化应激,造成机体内细胞和氧化应激损伤,致使患者血糖升高,出现糖尿病症状,胰岛素抵抗水平下降和胰岛素敏感性上升会间接形成2型糖尿病。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与机体内胰岛素抵抗水平以及2型糖尿病发展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的诊断指标。

    作者:李长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中,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接收的患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6例,应用常规综合治疗措施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观察组患儿进行补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锌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较理想,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应用。

    作者:蔡宜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先兆流产与习惯性流产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接收的先兆流产与习惯性流产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25例,给予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28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寿胎丸加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6.42%、80.0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先兆流产与习惯性流产患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肖海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 ICU 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 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在ICU 护理管理中,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ICU 科室的常规管理模式的6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我院IC U 科室的60例患者,作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下IC U 护理组。之后便对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患者服务,并对其进行满意度调查,进行不同护理方式的综合质量评比。结果:IC U 护理管理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为(94.37±3.15)分,明显要高于常规组的(90.82±3.06)分,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采用的层级护理管理模式 ICU 护理管理,其患者的满意率达96.0%,明显的高于常规组90.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 IC U 护理管理确实能显著提升我院的护理质量,由此可见,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 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可以广泛开展。

    作者:崔晓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