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验案1则

刘爱芹;朱德友;李晓敏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针刺疗法, 中药, 验案
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是一组慢性选择性侵犯运动神经元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 多从上肢发病, 开始发病时可见动作不灵活、轻度肌肉萎缩, 逐渐进展至其他肢体、躯干, 至疾病后期全身肢体严重肌肉萎缩、无力, 终出现吞咽困难和呼吸肌麻痹而致死亡[1].ALS发病年龄多为40岁以后, 男性多于女性, 全球发病率约为1/10万~3/10万[2].现代医学对ALS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除口服利鲁唑外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办法[3].现介绍刘爱芹副主任医师运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ALS验案1则如下.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健脾润肤膏方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润肤膏方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儿童期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除给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外, 治疗组采用健脾润肤膏方口服, 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口服, 2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SCORAD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P<0.05), 且治疗组的SCORAD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健脾润肤膏方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叶文珍;陈梦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算盘子的鉴别研究

    目的: 探讨算盘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和薄层色谱法.结果: 显微组织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清晰,相互间分离良好.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可用于算盘子的质量控制.

    作者:安军;谈大川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温胃汤联合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温胃汤联合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幽门螺旋杆菌 (Hp) 转阴率的影响.方法:将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 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温胃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Hp转阴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92%, 对照组为79.17%,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后Hp阴转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温胃汤联合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可明显提高Hp转阴率.

    作者:何举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顿足疗法治疗跟痛症的作用机制分析

    跟痛症又名足跟痛, 是以足底后跟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尤以肥胖者或运动员为多.患者往往由于足部疼痛, 活动范围及活动量减少, 导致许多慢性疾病的形成.顿足疗法是一种民间疗法, 是传统医学中足部疗法的一种, 对跟痛症具有较好的疗效.现对顿足疗法治疗跟痛症的机制进行探讨, 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作者:卢敏;陈柏屹;王志宏;胡军;龚志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糖尿病胃轻瘫的相关机制研究及治疗现状

    糖尿病胃轻瘫 (Diabetic Gastroparesis, DGP) 是一种公认的以胃排空延迟为特征, 但不伴有胃机械性梗阻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1], 据国外文献报道, 约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胃轻瘫[2].DGP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厌食、恶心、早饱、餐后上腹饱胀及呕吐等症状[3].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做了大量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现综述如下.

    作者:沙敏;黄天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展

    中风所致痉挛性偏瘫是临床常见病, 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和肌张力增高所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萎缩和运动功能障碍等,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针灸治疗本病具有显著疗效, 本文将近5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英;李桂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颈椎牵引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7例, 对照组单用颈椎牵引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颈椎牵引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4%, 对照组为72.34%,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颈椎牵引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

    作者:高跃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针刺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肺癌胸水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肺癌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肺癌伴胸水患者随机分成3组, 每组30例.A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贴敷治疗, B组单用中药贴敷治疗, C组采用常规胸腔用药治疗, 即胸水抽吸完成后灌注白介素-2.观察3组胸水疗效, 呼吸困难、咳嗽及胸痛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53.3%, B组为40.0%, C组为20.0%, 3组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组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刺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肺癌胸水疗效较佳.

    作者:史志刚;张永智;孙兴华;王清贤;刘翠;孙文博;张新庆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伍劲华运用半夏秫米汤治疗不寐经验

    从睡眠的机制、不寐的病因病机、半夏秫米汤的理法方药以及个人经验等多方面系统阐述了伍劲华主任医师应用半夏秫米汤治疗不寐的学术思想和临证心得.不寐的关键在于阳不入阴, 故治疗时用半夏秫米汤加减, 以决渎壅塞, 通经络, 调和阴阳, 引阳入阴.临证时常用薏苡仁代替秫米, 加煅磁石助半夏之功, 百合及合欢花调和阴阳.

    作者:马春成;王嘉丽;伍劲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罗志娟防治先兆流产经验

    介绍罗志娟教授防治先兆流产的临床经验.罗教授认为脾肾亏虚为本病致病之本, 提出培土固肾为根本治疗原则, 兼顾疏肝解郁之法.临床治疗注重衷中参西, 内外结合, 适时切入, 自拟培土固肾汤, 结合西药治疗, 同时擅配合穴位贴敷及耳穴内外同治.

    作者:廖贵凤;罗志娟;吴媛媛;许小青;齐伟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手法整复托跟式夹板治疗闭合性胫腓骨中下1/3骨折40例

    目的: 观察手法整复托跟式夹板治疗闭合性胫腓骨中下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闭合性胫腓骨中下1/3骨折患者40 例,采用手法整复托跟式夹板外固定治疗,定期复查,观察骨折的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0 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时间3 ~ 6 周,平均4 周,后期随访活动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 手法整复托跟式夹板治疗闭合性胫腓骨中下1 /3骨折疗效显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价格低廉等优点.

    作者:张晗;廖怀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刘华一运用青蒿治疗脾胃病湿热证经验

    介绍刘华一教授运用青蒿治疗脾胃病湿热证的经验.刘教授灵活运用青蒿治疗脾胃病中的湿热证, 如运用青蒿配金铃子散治疗胃脘痛、运用青蒿加半夏泻心汤治疗痞满、运用青蒿加黄芩治疗便秘等, 均取得良好的疗效.并附验案1则, 以资佐证.

    作者:王碧芸;刘华一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OPG/RANKL/RANK 系统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骨组织是一种拥有复杂结构的组织,人体通过多种机制来调节其代谢,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 是一种常见的系统性代谢性骨病,骨质流失,骨组织微结构损伤为其主要特征.骨组织微观结构的完整性损伤,连续性降低,会导致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1].正常成人的成骨细胞(Osteoblast,OB) 中的骨矿物质沉积与破骨细胞(Osteoclast,OC) 的骨吸收平衡.在非正常生理状态下,相对于旧骨的吸收而言新骨的形成明显不足,导致骨量丢失,从而形成骨质疏松[2].据美国的一项新调查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骨质疏松症人群已超过10. 2 亿,预计到2030 年该数字将上升到13. 6 亿[3].而根据我国的一项新调查, 2016年以-2. 0 SD 为诊断标准的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4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24. 62%,约1. 4 亿患者群[4].而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人数将会进一步上升.国际上通常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作者:李喆;曹寅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头穴透刺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4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为主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 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穴透刺疗法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 并于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 CA) 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5.0%, 优于对照组的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Mo C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组间差值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头穴透刺联合常规针刺可有效地改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祝晓婷;陈光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浅谈解表透热法治疗伏热体质外感

    伏热体质是由气候变暖、营养过剩、生活节奏过快等因素导致的一种易于外感化热的病理性体质.伏热体质者多表现为咽红或红肿、手足心热、外感后更易发热.曹志群教授认为治疗伏热体质人群外感初期采用解表透热法比单纯解表效果更显著, 多用银翘散加减, 质病同调.

    作者:姜璐;王磊;曹志群;吴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加味血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血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手法、牵引、理疗等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加味血痹汤治疗.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 对照组为76.7%,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 对照组76.7%,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加味血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曾庆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针灸治疗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 具有餐后饱胀、早饱、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不适、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是经检查无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综合征.2016年正式发布的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提出该疾病属肠-脑互动障碍[1-2].有研究表明, FD与情绪障碍关系密切, 临床上多联合抗焦虑抑郁药和心理干预治疗[3].针灸治疗FD已被列入I级针灸病谱.近年研究表明针灸不仅可缓解FD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有效改善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评分[4-6].因此, 本文就从肝论治FD的针灸治疗进展做如下综述.

    作者:皇甫亚茹;胡幼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从津液角度认识帕金森病

    基于脏腑辨证, 帕金森病以往多从肝风论治;基于气血津液辨证, 多从气血解释, 而从津液的角度认识帕金森病, 却少有言及.本文从津液角度整理古籍和临床治疗经验, 对帕金森病的病因进行探讨, 提出治肾以复津液上腾之下本、治脾胃以复津液升降之中轴、治肺以复津液敷布之上源的治法, 以期丰富帕金森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与治疗思路.

    作者:叶宝倩;鲁可;蔡银河;陈腾宇;王伯清;吴智兵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外旋复位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急性肩关节前脱位30例

    目的:观察外旋复位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采用外旋复位法治疗, 对照组采用手牵足蹬法治疗, 2组患者均配合内服桃红四物液.结果: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中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疼痛消失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外旋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 较手牵足蹬法简单, 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较轻, 术后并发症少, 恢复时间快,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茜;王林华;谢心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陶渊明自然养生思想解析

    陶渊明作为魏晋文人的代表, 他的诗歌成为田园文学的经典之作.他的养生思想同样对后人影响深远.他精神上向往自由, 率性自然, 生活中践行回归田园、栖身自然, 他的养生思想体现了道家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主张.

    作者:顾天娇;杨一涵;许彪;吴倩;孙远;张禾佳;李晓康;王泓午;李德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