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松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情况,旨在找出治疗患者的佳方法.方法:主要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诊断治疗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6例,对这6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信息和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的研究和分析,这66例患者都进行了病灶切除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规范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 :经过临床规范治疗,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是比较好的,经过临床切除手术治疗,患者后期病情都得到了良好恢复,且患者后期病情复发率为0.结论:导致患者患上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是比较多的,主要的原因就是患者内膜种植问题的出现,要想有效避免患者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出现,就要尽量防止患者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进行分娩,还要在大程度上保护产妇分娩切口,一旦患者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状之后,要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病灶切除治疗方法.
作者:黄德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表现展开观察与探究,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穿刺活检或手术治疗诊断得到确诊,对其展开超声检查,并将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展开对比与分析.结果 :在本组46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病变的患者有33例(占71.7%),确诊为非恶性病变的患者有13例(占28.3%).此外,经超声检查,为1级血流分布,且病变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区的患者有35例(占76.1%);为2级血流分布,且超声表现为微钙化低回声区有8例(占17.4%);为3级血流分布,表现为微钙化分散或簇状分布的有3例(占6.5%).结论:在对乳腺非肿块型患者展开超声诊断时,具有比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比较低,因而在开展临床诊断工作时,需将多种影像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鉴别,必要时还可采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以促进确诊率的提高.
作者:张冬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针对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探究.方法: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之间在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进行观察分析,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成感染组21例和未感染组35例,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综合评价导致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有效、可行的防治措施.结果 :分析总结发现,导致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有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病原菌分布以及激素应用情况和术前血清蛋白水平.结论:研究表明,导致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感染发生的诱因有很多,主要有患者的年龄、激素类药物的应用以及手术的一般情况等,因此临床中要有效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必须针对性提出防治措施,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的临床预后.
作者:彭学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吸入治疗的辅助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临床辅助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有效人数1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9.5%,观察组中有效人数2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9%,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喘憋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湿罗音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均高于观察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比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代建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悬吊经皮穿针固定术的术前与术后护理要点.方法:2008年1月-2014年6月,我院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的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入院后开始全程护理干预,严密观察,精心护理,正确的康复训练,同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 :本组128例均获随访,全部骨性愈合,肘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8.4%.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行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具有创伤小,骨痂生长速度快,手术后局部只留两个针眼,深受患儿家长的接受.患儿入院后开始全程护理干预,对患儿的功能恢复和预防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患儿在整个骨折治疗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王芳;姚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已达到提高护理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接诊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观察组重症患者采取有计划地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对照组重症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重症患者,管理一段时间后的实际临床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不良风险发生的机率分别为13.3%以及56.7%,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风别为96.7%和56.7%.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检测可知:对心血管内科的重症患者在治疗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促进重症患者的康复,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孟鲁斯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内三科呼吸专业组接诊收治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80例,对照组采用支气管扩张剂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孟鲁斯特联合雾化吸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EF/FEV1两项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斯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曾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着重于寻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指征的护理方案.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本院急救科2013年05月-2015年05月收取并予以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照随机法方案将60例病患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病患以常规护理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护活动,而实验组病患则以院前急救护理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护活动,观察2组病患护理有效性.结果 :结果发现实验组病患在溶栓的成功几率方面都比对照组更具优势,存在着差异(P<0.05).结论:基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以院前急救护理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护活动有助于改善病患临床指征以及预后质量,同时还能挽救病患生命,可推广.
作者:张淑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DHS与PFNA治疗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接诊的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DHS组与PFNA组,每组各45例.DHS组采用DHS内固定进行治疗,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通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PFNA固定术较DHS固定术的疗效更明显,是较为理想的固定方式,患者治疗时,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选择.
作者:夏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胃溃疡患者行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胃溃疡患者中抽选,将80例按治疗意愿分成不同疗法组:对照组(奥美拉唑)、实验组(埃索美拉唑),治疗结束后评估总体效果.结果 :实验组病症缓解率、H 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胃溃疡患者行埃索美拉唑疗法作用显著,可预防复发,降低不良反应,增强总体效果,值得学习.
作者:张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中的治疗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妇女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胺碘酮.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更好,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次,两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总数均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均上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幅度更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治疗中,给予常规治疗外,同时静脉注射胺碘酮,改善了患者的症状,促进了患者的预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羚;刘廷筑;鲁玉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对18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下肢D V 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例DV T患者中,死亡2例.治愈12例,表现为患肢肿胀逐渐消退,皮温恢复正常,再次复查下肢血管超声静脉血栓消失,血管完全再通.好转4例,表现为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测量腿围周径逐渐恢复至发病前,复查彩超提示血栓部分消失.结论:肢体瘫痪、高凝状态、脱水剂的应用等是发生下肢DV T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采取相应预防及治疗策略.
作者:朱琳;张浩;李雪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独立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0例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疼痛评分及功能独立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下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功能独立优良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75%(P<0.05).结论:对上肢骨折患者开展舒适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功能独立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对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毒供应室实施循证护理前后的临床资料,并对灭菌质量抽样合格率、包装质量抽样合格率、清洗质量抽样合格率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循证护理后的灭菌质量抽样合格率、包装质量抽样合格率、清洗质量抽样合格率与循证护理前相比较有较明显的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用于消毒供应室可以提高灭菌质量抽样合格率,提高包装质量抽样合格率,提高清洗质量抽样合格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作者:宋惠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并观察合用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05月至2016年0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患中选择82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作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常规应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并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研究组(92.7%)的临床有效率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73.2%),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9%)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22.0%),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用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佳,可有效缓解心律失常症状,且药物副作用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俞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予以观察1组患者常规方案治疗,予以观察2组常规方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的心功能明显优于观察1组患者(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4.6%,高于观察1组患者的78.4%(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5.1%,低于观察1组患者的21.6%(P<0.05).结论:常规方案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启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危前列腺增生症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在医院2014年7月到2015年2月期间诊治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抽取76例作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38)采取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对照组(n=38)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3.16%,治疗后半年的IPSS评分是(2.02±0.71)分;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6.32%,治疗后半年的IPSS评分是(4.67±1.16)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后半年的IPSS评分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危前列腺增生症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且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前列腺症状.
作者:李中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来治疗的14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研究,按照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 :西药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3%.两组差异P<0.05,有统一意义.结论: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安全、有效,有推广使用意义.
作者:段太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阴式全宫切除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优缺点.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8月之间于我院妇科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50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阴式手术组(50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经腹手术组(50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组(5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三组的手术情况和预后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和阴式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腹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经腹手术组,其术后镇痛率分别为64.0%和68.0%,低于经腹手术组(92.0%),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低于经腹手术组(8.0%),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短于经腹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子宫良性病变方面,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虽然手术时间短,但出血量多,术后疼痛强烈,大多需采用镇痛,且恢复时间长.临床上好采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但具体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
作者:张郭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66例,依据入院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33例患者在接受联合用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9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73%.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显效例数与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建治疗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时,可以采用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预后质量,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应在临床上予以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柳新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