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胜;张薇;王树文;陈和盛
目的 研究水稻种植区内蚊虫分布和地理景观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研究中依据景观因素不同建立蚊虫调查点,采用人帐法调查,使用遥感分析技术对不同景观组成进行提取,统计分析地理景观与蚊虫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 13个调查点中捕获的库蚊属多,占捕蚊总数的93.67%,捕获数量多的是淡色库蚊为3950只;研究结果表明蚊虫的孳生和繁殖与地理景观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因小库蚊数量与居民区面积的百分比之间,中华按蚊数量与稻田面积百分比之间,三带喙库蚊数量与稻田及林地面积百分比之间,淡色库蚊数量与污水沟、林地、旱田面积百分比之间均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应用航空遥感技术能较好地监测稻田种植区内各种地理景观因素的变化,可应用于蚊媒传染病的控制研究.
作者:王晓东;刘美德;宋锋林;于虹;董言德;赵彤言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多年来昌平区广泛使用各种杀虫剂对家蝇(Musca domestica)进行防制,致使其对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导致防制效果逐年下降.为此我们开展了家蝇抗药性测定,为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药剂提供依据.
作者:刘硕;郑朝阳;曹志贤;吕京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伊蚊是重要的媒介生物,伊蚊诱卵器是一种有效敏感的监测手段.笔者对伊蚊诱卵器的发展、在监测等工作中的使用以及其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周毅彬;赵彤言;冷培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空心莲子草与氯硝柳胺复配用药的灭螺效果.方法 采用室内浸杀法,将不同浓度的空心莲子草水浸液以及0.0625 mg/L氯硝柳胺与不同浓度空心莲子草水浸液的复配溶液,在(22±2)℃室温条件下浸泡钉螺24 h和48 h,观察钉螺上爬、闭厣及死亡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的空心莲子草水浸液单用浸杀灭螺24 h半数致死量(LC50)为388 mg/L,将0.0625 mg/L的氯硝柳胺分别与不同浓度的空心莲子草水浸液复配后,灭螺24 h LC50降为116 mg/L,增效比(SR)>3.当空心莲子草水浸液浓度为800 mg/L及以上时,能使钉螺闭厣率在30 min内达76.7%以上,有效抑制了钉螺上爬.结论 空心莲子草具有显著灭螺及抑制钉螺离水上爬的作用,且与0.0625 mg/L氯硝柳胺复配后能明显增强杀螺效果.
作者:谭苹;张学俊;杨建明;肖少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淡色库蚊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优势蚊种.随着杀虫剂长期、广泛、大量地使用,昆虫对杀虫剂产生的抗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解银川市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状况,我们于2007年进行了调查.
作者:曾家慧;张巧玲;付大仁;张术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依据实验室敏感品系的毒力回归曲线,确定残杀威、敌敌畏、二氯苯醚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淡色库蚊国内区分剂量.方法 强迫接触法.结果 残杀威、敌敌畏、二氯苯醚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淡色库蚊成蚊的国内区分剂量分别为3300、7700、7900、250和200 mg/L.结论 区分剂量所测定结果可以广泛应用于我国淡色库蚊的抗性监测.
作者:汪中明;邢丹;李春晓;董言德;曾晓芃;高希武;赵彤言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青藏铁路沿线鼠疫菌外膜蛋白种类及相对分子质量.方法 鼠疫菌经破碎后采取超高速离心法提取外膜蛋白,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系统分离鼠疫菌外膜蛋白.结果 在10%的SDS-PAGE上,37℃条件下的培养物可表达26条外膜蛋白带,28℃培养物可表达36条外膜蛋白.结论 试验用鼠疫菌株可分泌标准的外膜蛋白,属YOP1型.
作者:丛显斌;张春华;赵斌;吕景生;王忠惠;张市;邵奎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掌握诱蚊诱卵器在不同高度、不同环境中对白纹伊蚊的诱捕效果,为应用诱蚊诱卵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诱蚊诱卵器法.将诱蚊诱卵器同时垂直放在地面、距地面1.0及1.5 m处,取得结果后,选择不同环境大规模开展试验.结果 在地面、1.0及1.5 m处诱蚊诱卵器阳性指数分别为6.43、3.09和1.54;布放在花木公司、学校、医院、机关单位、居室内外的诱蚊诱卵器都能诱到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阳性指数高是花木公司为19.85,低是居室内为2.88,平均9.04.结论 布放在有花草树木地面上的诱蚊诱卵器对白纹伊蚊引诱力强,诱蚊诱卵器阳性指数顺序:地面>1.0 m>1.5 m.可在有花草树木的地面或住户阳台上选择适宜位置布放诱蚊诱卵器进行白纹伊蚊密度监测.
作者:李荣彪;叶中远;李锦清;郑思海;游巨荣;林立丰;邵昭明;黄捷深;张杰雄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淡色库蚊对敌敌畏、三氯杀虫酯、氯菊酯、溴氰菊酯及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现状,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药液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4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 自然品系淡色库蚊对敌敌畏、三氯杀虫酯和氯菊酯抗件较低,抗性指数分别为2.20、2.30和3.19;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较高,抗性指数分别为4.85和5.16.结论 自然品系淡色库蚊对5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但以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为高.
作者:张家林;吴明生;陈建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有关福建省房舍螨类的研究不多,为明确福建地区房舍螨的主要种类,为人们安居提供基础资料,特进行该调查.方法 从福建地区54个采集点随机采集房舍内灰尘,将样品贴上标签带回实验室进行螨类分离、制片和鉴定.结果 共采集395份样品,螨的检出率为38.00%,涉及到4目30科55种,其中热带无爪螨检出率高,占检出样品的48.86%,其次为网广缝甲螨,占16.71%.结论 房舍螨种类繁多,广泛生活于房舍内灰尘中,其中粉尘螨发生数量较大,其密度常常超过产生过敏症状的临界值.
作者:吴子毅;罗佳;徐霞;范青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报道安徽省房舍和储藏物粉螨名录.方法 选取储藏物中的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干果及房舍灰尘4类样本为调查对象,利用电热集螨法和光照驱螨法进行粉螨标本的采集、鉴定.结果 共分离鉴定出粉螨31种,隶属于7科20属.结论 安徽省储藏物孳生粉螨种类多且污染严重,应加强储藏物孳生螨类的防制和人体螨病的预防.
作者:李朝品;刘小燕;贺骥;陶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从医学媒介生物的入侵形势、引发生物恐怖、传播疾病等方面论述媒介生物风险分析的必要性,对医学媒介生物风险分析的程序和内容进行探讨,指出今后我国医学媒介生物风险分析的研究应该集中在媒介生物携带病原体检测、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对媒介生物传入、传出及某媒介生物性疾病流行发展态势预测评估和危害性评价体系等方面,为防止疫情的传入,消除进出口贸易中出现的不合理限制提供有力的证据.
作者:张夏芳;高灵旺;马晓光;马爱敏;张乐;唐英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作者:汪诚信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传播媒介的种类、密度、季节消长及动物宿主的乙脑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乙脑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6年4-10月动态监测蚊虫种类、密度和猪血清乙脑抗体水平;蚊媒监测采用人工小时法,猪血清抗体实验室检测采用ELISA.结果 海南省黄昏时的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其次是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其中三带喙库蚊占捕蚊总数的50.24%,密度为16.43只/人工小时;蚊密度高峰出现在4月下半月,6月上半月至10月底基本恒定.猪血清乙脑抗体平均阳性率67.95%,高村阳性率99.04%,随着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结论 海南省乙脑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密度高,宿主动物猪感染率随蚊密度增高而上升,存在乙脑传播和流行的自然环境.
作者:闫秀娟;赵伟;曾祥洁;曾定豪;陈太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邢台市2005-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为制定HFRS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疫情报告、个案调查表和实验室监测结果.鼠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抗原.结果 邢台市2005-2007年共报告HFRS病例117例,发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男性病例占总病例数的65.81%,其中青年患者占总病例数的45.30%,农民患者占总病例数的51.2896;发病季节呈明显春夏高峰型.宿主动物监测褐家鼠占总捕获数的64.71%(22/34),居民区鼠密度为2.10%,野外鼠密度为1.08%;鼠带病毒率为2.94%.结论 邢台市HFRS流行符合家鼠型流行特点,褐家鼠是该市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应加强对HFRS的监测,科学灭鼠、防鼠,开展重点人群的疫苗预防接种.
作者:刘会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内蒙古北部草原的动植物群落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特征,研究该地区啮齿动物的群落演替现象,对于了解生态环境变化对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米景川等[1]用各地区啮齿动物的构成比和合计构成比探讨了群落演替情况,本研究则试图应用秩和比法分析啮齿动物的群落演替现象,以期达到有针对性地开展灭鼠工作,防制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目的.
作者:高儒;徐红岩;孙爱峰;唐秀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黄石市城区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其变化.方法 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LD50(μg/♀).结果 1996-2007年共测定10种杀虫剂,家蝇对三氯杀虫酯敏感,LD50为0.0479~0.0898 μg/♀;家蝇对菊酯类有一定抗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家蝇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维持较高抗性水平,如对敌敌畏的LD50为0.2116~0.8324 μg/♀.结论 黄石市城区家蝇对敌敌畏、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胺菊酯已产生较高抗性,对二氯苯醚菊酯、丙烯菊酯、氯氰菊酯抗性上升相对缓慢,对三氯杀虫酯处于敏感水平.应加强对家蝇抗性对策的研究,停止使用较高抗性的杀虫剂,抑制和延缓家蝇抗性发展.
作者:殷建福;宋焰超;吴珙;于晓平;余济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无锡、南京和徐州3个市病媒生物的调查,分析江苏省2002-2007年鼠、蚊、蝇和蜚蠊的发生动态,为江苏省病媒生物防治及其传播疾病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鼠和蜚蠊密度全年监测,分别选择夹夜法和粘蟑纸法;成蚊密度和蝇密度监测时间为4-11月,分别选择人工小时法和笼诱法.结果 江苏省蚊、蝇和蜚蠊密度2002-2007年年际间消长呈单峰型曲线,高峰值出现在2005年或2006年;鼠密度逐年下降;优势种淡色库蚊构成比呈下降趋势;白纹伊蚊、黄胸鼠构成比总体呈逐年上升,2007年分别在10%和25%左右;优势种德国小蠊构成比越来越高,2007年高达97%.2002-2007年逐月密度分析,蚊类在7月和9月出现2个高峰,蝇类6-9月呈单高峰且高峰值在9月,蜚蠊在8-9月出现高峰,鼠类在各年每月间波动较大,高峰值多出现在3月和8月.结论 2007年江苏省对病媒生物的控制有效,但仍需加强病媒生物高峰季节前的控制,同时白纹伊蚊和黄胸鼠有可能成为次优势种,与此相关的传播疾病危险性增强.建议加强对病媒生物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控制对策和措施的研究工作.
作者:杨维芳;徐燕;褚宏亮;沈元;徐庆;常桂秋;孙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鼠疫F1抗体胶体金方法的敏感性,分析河北省人群鼠疫F1抗体的分布及产生该分布的原因.方法 采集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历史疫区和动物间鼠疫发生地区(张家口市)健康人群血清样本196份,保定市皮毛加工工人健康人群血清样本162份,非疫区采集100份血清作对照,用鼠疫F1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同时做间接血凝试验,对比其小检出量.结果 通过检测,鼠疫疫源地196份血清检出阳性血清3份,阳性率1.53%;保定市162份血清样本阳性率为0;100份对照血清伞部为阴性.结论 鼠疫F1抗体胶体金法的小检出量小于鼠疫间接血凝试验.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阳性血清,血清阳性者的年龄组成都在40岁以上,保定市皮毛加工工人健康人群检验结果全部为阴性,而非疫区人群血清F1抗体亦为阴性.经过随访,3份阳性血清中,注射鼠疫疫苗产生抗体的有2份,其他不详,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杜国义;史献明;董国润;刘合智;李玉贵;白万翔;乔峰;张月枝;杨顺林;郑金萍;杨建民;齐继东;高少坤;杨小燕;白晓英;胡乐乐;白雪薇;王晓红;吕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黑线姬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的敏感性,为检验该鼠的抗药性提供参数.方法 实验室做单个笼养无选择摄食试验:雌雄分开,随机分组,按7个不同食毒期供给浓度为0.0005%的溴敌隆毒饵.用Bliss计算机程序,计算不同食毒期与对应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黑线姬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0.05,PLFP50>0.05);雌雄数据合并计算,得毒力回归线y=3.54+2.90x,LFP50和LFP99及其95%置信限分别是3.18(2.44~4.14)d和20.12(8.42~48.06)d.结论 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致死99%敏感靶标鼠种的食毒期(LFP99)取整天数作为抗药性检验标准,哈尔滨地区黑线姬鼠摄食浓度为0.0005%溴敌隆毒饵21 d存活即为抗性鼠.
作者:曹煜;王宇;王大伟;丛林;董天义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