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宏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本院所收治的61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局麻药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局麻药用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手术中应用的价值较高,麻醉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子宫切除手术中广泛应用。
作者:赵星;米正容;陈君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全过程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骨科收录的40例脊柱骨折患者资料,所有均为外科手术治疗伤者。临床对患者采取围手术护理方案,从术前、术中、术后等严格执行无菌护理,于护理后6个月回访调查,详细统计患者对本次围手术护理的满意度,以“评分制”(1-5分)为评价指标;按照患者病况恢复情况,以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划分4个等级,统计术后脊柱骨折患者疗效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护理实施后,患者39例满意,仅有1例病症严重者表示不满意,延长护理周期后均表示满意;治愈37例,仅3例无效;总体治疗效果十分明显。结论:脊柱骨折大部分为外力所致,根据患者病况采取手术具有显著疗效,同时围手术期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作者:涂成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讨论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我院接收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健康女性115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例患者中,单纯感染者81例,所占比例为69.23%,混合感染36例,所占比例为30.77%,对照组 T960阳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需氧菌性阴道炎容易合并其他感染,临床应根据其不同表现做好相关检查工作,避免误诊影响治疗进度。
作者:毛荣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几十例交叉配血不合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一些处理方法及解决方案,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血。方法:检索2011~2014年国内公开发行的主要医学期刊上,有关交叉配血不合的案例报告。总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各种原因及相应的表现和处理方法。结果:共收集39例交叉配血不合案例报告,其中由红细胞除 ABO 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24例,由自身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9例,由血清蛋白紊乱及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引起的假凝集4例、由药物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2 例,主要表现为交叉配血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结论:提倡自身输血和成分输血,尽量减少或避免输血是减少输血不合及输血反应的主要手段。
作者:王春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19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给予切口清创后,外加 VSD 。结果:随访3-10个月,平均5个月,1例2周后出现复发,再次手术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切口换药1个月后愈合,余18例均恢复良好。结论:VSD 可以有效的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促进创腔愈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高疗效。
作者:郭容欣;王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eversedrugreaction ,ADR)与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s ,DID)发生特点,总结防治对策。方法:以医院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842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特征,总结防治对策。结果:899份不良反应,40~49岁患者多,其次为50~59岁,男女性别比0.82∶1,40~49岁男女性别比低为0.60∶1,≤16岁、≥80岁男性不良反应发生例高于女性;严重不良反应3例;涉及药物174种,抗感染药物涉及品种多,注射液、粉针剂均占40%以上,合计90%以上,静脉滴注占85%以上;前6位累及系统与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胃肠道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用药部位、全身性、心血管循环系统。结论: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发生与年龄、性别、给药方法有关,相关药品种类多,需加强抗感染药物使用监管,加强输液管理,建立健全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作者:周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因二硫化碳中毒而引发的周围神经性病变施行甲钴胺、参麦注射液联用治疗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择因二硫化碳中毒诱发周围神经性病变而到本院接受诊治的73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作对照、分析两组,对照组36例选用甲钴胺施予单药治疗,分析组37例选用甲钴胺、参麦注射液施予双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有关情况。结果:分析组治疗后总有效例占94.59%,对照组总有效例占69.44%。两组比对,分析组显著优越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甲钴胺+参麦注射药液联用在因二硫化碳中毒而诱发的周围神经性病变治疗当中,能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邢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顺产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出现剖宫产窒息症状的新生儿及90例出现顺产窒息症状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新生儿采用 ABCDE 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观察剖宫产与顺产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复苏抢救后的 Apgar score 评分均较复苏抢救前显著提高( P <0.05)。在复苏抢救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 Apgar score 评分显著提高( P <0.05)。观察组患儿的预后良好率为91.1%,较对照组的78.9%显著提高( P<0.05)。结论:ABCDE 复苏抢救法应用于剖宫产与顺产新生儿窒息抢救具有良好效果,但顺产患儿的抢救效果优于剖宫产患儿,临床应加强对剖宫产窒息患儿的复苏抢救,提高复苏抢救水平。
作者:彭强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分析罗甸县农村地区血糖水平及流行情况。方法:按照地理分布东西南北选取4个乡镇的12个自然村共792名成年人的血糖指标。结果:糖尿病患病率为5.56%。其中,东、南、西、北4乡(镇)患病率:5.56%、3.03%、5.05%、8.59%;各年龄组发病率:1.02%、3.97%、4.93%、6.00%、8.00%、12.30%;男、女的患病率:6.19%、4.9%。结论:南、北两乡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余乡(镇)间均差异无显著性;各年龄组发病率趋势差异显著;男、女性别间患病率,差异无显著。
作者:王卓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病历资料等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联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0%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75%)( P <0.05);实验组95%患者对我院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治疗(12.8±6.7天)后出院,短于对照组(15.5±5.8天)( P <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患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邹光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肺炎治愈率的护理流程。方法:对我院儿科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分析,针对患儿在患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体征,提出护理问题,实施整体护理措施。结果:2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全部治愈。
作者:周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在陈旧性髌骨骨折合并股四头肌挛缩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72例髌骨陈旧性骨折合并股四头肌挛缩的患者,根据患者病历号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治疗后效果显著的15例,治疗有效的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陈旧性髌骨骨折合并股四头肌挛缩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陈航;庞嘉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及护理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患者的活动评分、日常生活、健康指标等方面指标均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减少干预性因素的影响,保证护理方式的有效性。
作者:周明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危重病人再入重症监护室的高危因素及处理办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1300例,回顾性分析这些病患的基本资料并对其再入重症监护室的原因进行分析,对这些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对策。结果:在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重症监护室病患再入率为10.3%,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再入的原因主要有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呼吸衰竭,排痰不顺,另外心血管疾病也是再入的重要原因。结论:转出重症监护室病患再入的原因是多样的,本文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与呼吸道治疗不能满足病患要求息息相关。经过对再入重症监护室的病因进行分析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的降低危重病患再入重症监护室的几率。
作者:何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山莨菪碱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药物三联法治疗妊娠高血压对患者肾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给予硫酸镁、山莨菪碱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和妊娠结局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和平均动脉压等肾功能各指标均低于,GFR水平高于对照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经 t 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硫酸镁、山莨菪碱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药物三联法治疗妊娠高血压可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水平,降低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
作者:吝书莉;潘苗;卢丽燕;李瑞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5年01月~2015年12月以来,骨科住院部收治的8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他们按照自愿原则划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分别实施常规内固定术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进行临床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较之对照组患者均明显偏低,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4%)明显少于对照组(17.50%),临床治疗总优良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组间各项对比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诊治,其疗效好,创伤小,疼痛低,恢复快,并发症少,因而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安全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王海龙;陶艳红;王顺军;张从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不遵守饮食治疗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出高血压患者不遵守饮食治疗的原因。结果:经过调查后发现,160例患者当中遵守饮食治疗的患者有40例,遵守率为25.0%,其它的120例患者都没有严格进行饮食治疗,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医院方面的因素。结论:分析高血压患者不遵守饮食治疗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遵医饮食的自觉性,增强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作者:祝朝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的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选用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实验对象,观察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点。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患儿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护理组使用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总结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的特点。结果: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夜间、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经过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后,护理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病程较长,需要长期规律的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采取全面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的舒适度,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对患儿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章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方医院接收的高血压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治疗组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用药后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77%,经统计学分析 P <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组发生率3.3%,对照组发生率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血压,不良反应少,患者的顺应性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降血压药物。
作者:姜文;颜皓;戚庆鑫;周志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对血液病患者化疗中心理问题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需进行化疗的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采用 Zung 氏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 -90)等对2组护理前后的评分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在2组的SAS 、SDS 评分对比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显然更低(P <0.05),且在2组的 SCL -90各因子评分对比方面,观察组更低( P <0.05)。结论:对于血液病化疗患者而言,舒适护理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效果较好,应当推广使用。
作者:戚晓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