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髁间C3型骨折13例疗效观察

宋强;谢进

关键词:股骨髁间骨折, 中西医结合疗法, 复元活血汤, 定痛和血汤, 续筋接骨汤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髁间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6例股骨髁间C3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3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术后给予骨科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84.6%,对照组为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髁间C3型骨折疗效较好.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古代文献研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目的:通过古代文献研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搜集COPD相关中医病证的古代文献,统计COPD稳定期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归纳总结出COPD稳定期的证型共17个,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10个证型为肺气亏虚证、肺阴亏虚证、气阴两虚证、痰浊阻肺证、肺肾两虚证、脾肺气虚证、寒饮伏肺证、阴虚火旺证、火郁伤肺证、肾阴亏虚证,累积频率达89.0%.结论:COPD稳定期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单纯虚证以肺气亏虚证、肺阴亏虚证、气阴两虚证常见,标实证以痰浊阻肺证为主,虚实夹杂证主要为阴虚火旺证.

    作者:柏正平;黄仁;胡学军;谭光波;胡宗仁;张才圣;武婵;黄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益阴活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阴活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阴活络汤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症状(麻木、疼痛、感觉异常)改善情况,测定2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FBG、P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定2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手足麻木、疼痛、感觉迟钝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对照组为7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BG、PBG、Fins、HbA1c、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阴活络汤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功能及肢体麻木、疼痛、感觉迟钝等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余绍清;李莲;陈环玲;谌俊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FD的作用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主要表现为胃痛、烧心、餐后不适和胃部饱胀感等上腹部区域的不适症状1.随着“神经胃肠病学”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脑-肠轴理论在F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胃肠道动力改变和疼痛、腹胀为主要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由于脑肠轴功能紊乱所导致,因此FD的发生发展亦认为与此密切相关[3].FD应归属中医学“痞满”“胃痛”“嘈杂”等范畴,虽然其发病与胃腑失调密切相关,但肝脾在其发病过程中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经典处方,主要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半夏泻心汤广泛应用于胃痞病患者,虽然其疗效显著,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通过对半夏泻心汤与脑肠轴相关性的研究,发现脑-肠轴在F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众多研究也表明半夏泻心汤对脑-肠轴相关脑肠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陈婕;张津玮;杨岩;胡建功;李慧臻;杜潇;王天麟;孔祥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西医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研究进展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临床上常见的鼻科病,是指鼻腔、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引起鼻塞、流脓涕、头昏头痛、嗅觉减退,同时可伴有精神不振、倦怠乏力、记忆力减退等全身症状.该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缠绵难愈等特点,中医学称之为“鼻渊”“脑漏”.慢性鼻窦炎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青年人群的发病呈增多的趋势[1],严重影响患者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甚至造成精神方面的诸多烦恼和痛苦[2].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各有特色,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多有报道,现综述如下.

    作者:周振峰;熊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方治疗糖尿病初期验案1则

    梁家利主任医师从事内分泌代谢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在治疗糖尿病初期有其独到的见解,在着重患者自身生活方式干预外,同时重视先调理中焦脾胃,善于经方的使用.笔者(第一作者)有幸侍诊梁家利主任医师左右,受益匪浅,现将其经方治疗2型糖尿病初期病变验案1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张亚静;梁家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改良火针刺骨法结合拔罐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火针刺骨法结合拔罐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92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火针刺骨法结合拔罐、疏刺)、治疗2组(火针刺骨法结合拔罐、密刺)和对照组(膝关节穿刺注射玻璃酸钠),应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表和综合疗效等指标于治疗后1、2、3周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2组愈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治疗1、2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1、2组治疗后的1、2周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应用改良火针刺骨法结合拔罐在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方面有一定疗效,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鹏;伍天爱;罗志为;刘慧;左磊;戴卫兵;曾仲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康复结合龙氏手法治疗划船运动员腰伤30例临床观察

    观察康复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划船运动员腰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划船运动员腰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结合龙氏手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ROM及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ROM评分及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联合龙氏手法治疗腰伤有较好疗效,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作者:郑晓华;邓多喜;彭春平;谢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2种外用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的验证与建立

    目的:建立浴舒洗液和三黄肿痛膏这2种外用医院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测定浴舒洗液和三黄肿痛膏分别对5个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并对其控制菌检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浴舒洗液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只能通过薄膜过滤法消除其抑菌作用;三黄肿痛膏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以通过样品预处理与培养基稀释法消除其抑菌作用.结论:浴舒洗液采用薄膜过滤法测定其需氧菌、霉菌与酵母菌总数、控制菌检查;三黄肿痛膏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测定其需氧菌与控制菌,霉菌与酵母菌总数按常规平皿法测定.

    作者:郭红玲;邓曼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高压氧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恢复期3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高血压痛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高压氧治疗的同时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均以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促进病灶修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动物学实验中推拿手法及其量化标准的研究进展

    随着推拿疗法的蓬勃发展,其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也愈发深入,但推拿手法的量化依旧是动物学实验中的软肋.对于实验中精确控制手法的刺激量仍存在一定困难,从而导致实验结果使国内外医学工作者存在疑义[1].为使推拿实验研究设计更加完善,推拿的机制研究取得更深层次的突破,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动物实验对象为大鼠的推拿机制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朱博文;郭太品;张骞;李炳;邰先桃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浅谈温病学中清热祛湿法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本文从“湿热致消”的角度探讨清热祛湿法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湿热病的治疗原则应兼顾三焦各个部位,总以分消走泄、通畅三焦为法.而湿热内生导致糖尿病发生的机制可为外邪侵袭,脾脏受损;或恣食肥甘厚味,缺乏运动:或为情志失调.并从6证论治:湿热郁阻、表里不和证,方选藿朴夏苓汤;湿热中阻、脾胃失司证,方选白虎加苍术汤、黄芩滑石汤;中焦湿热、湿重热轻证,方选藿香正气散加减;湿热并重、脾胃不运证,方选王氏连朴饮;湿热秽浊,郁阻蕴蒸证,方选甘露消毒丹;湿热郁阻,弥漫三焦证,方选三仁汤.

    作者:张圆圆;孙丰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10味中药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抑菌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黄连等10味中药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临床治疗寻找新的思路和方向.方法:选用黄连、黄柏、黄芩、白头翁、大青叶、千里光、板蓝根、败酱草、蒲公英和金银花共10味中药,采用水煎法提取其有效成分,测定采用K-B法提取物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黄连、黄芩在3种菌液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而菌液浓度为0.5g/L和0.25g/L时抑菌效果更佳,千里光在菌液浓度为0.25g/L时有抑菌效果.结论:10味中药中黄连、黄芩2味中药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明显,而其他筛选的中药则抑菌作用不明显.

    作者:赵娜;农凤鸣;黄燕;韦莹慧;唐玉莲;黄跃斌;汤丽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情志因素对斑秃影响的研究概况

    斑秃是一种以突发呈片状非瘢痕性脱发为症状的皮肤性疾病,其好发于青壮年,多合并有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往往不明确.而心理因素与斑秃发病相关,心理因素是斑秃的重要诱因,大部分患者发病前均有心理诱因[1].在治疗过程中注重心理干预,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同时可以减少病情的反复.1 中医情志观情志内伤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2],《黄帝内经》首次提出“百病生于气”的病机理论,奠定了情志致病的理论基础.情绪心理因素在中医学中称为情志,是指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在人体上主要表现为:怒、喜、忧、思、悲、恐、惊.

    作者:卢山明;钟江;韦德锋;苏婷;孙小雨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芩柏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3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芩柏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芩柏颗粒保留灌肠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和结肠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1.9%、94.6%,对照组分别为72.2%、77.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芩柏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杨曼曼;罗雯鹏;李克亚;王真权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周亚平分期辨治胃癌术后经验

    介绍周亚平主任医师分期辨治胃癌术后的经验.其认为胃癌术后病机特点为正气虚损,余邪未尽,治疗当健脾疏肝以胃气为本,解毒化瘀以通降为用,临证分为术后早期、化疗期及康复期,每期予辨证分型论治,用药注意脾肾并重,对降低化疗后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体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作者:黄风;周亚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关于中医骨伤科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医骨伤科学教师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医骨伤科学教师临床实习教学进行评价;根据研究结果进行教师教学培训,促进本科医学生更好地成长.

    作者:徐无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3大数据库中运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6篇文献,共13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基础治疗组相比,醒脑静注射液能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总有效率[OR=3.70,95% CI=(2.64,5.17),P<0.00001],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D=-5.55,95% CI=(-7.62,-3.48),P<0.00001].结论:基础治疗联合醒脑静注射液能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陈子文;古联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石学敏调神降逆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呃逆理论探析

    结合石学敏院士调神降逆针刺治则,从中风后呃逆病变与脾肺肝肾及脑的相互关系立论,对中风后呃逆的立论依据及发病机制作了新的理论探析,认为治疗本病重在调神,调神是降逆的基础,降逆有利于调神,提出其病机理论为“窍闭神匿,胃气上逆”,并制定了调神降逆针法的处方和量学规范.

    作者:李文博;许军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又称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退行性关节软骨病,以膝关节疼痛、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以老年人群为常见.60岁以上人群中,大约有50%以上X线片上有骨性关节炎表现,其中35%~50%有相关临床表现;在7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有80%有骨性关节炎症状[1].有研究[2-4]显示,肥胖、高强度体力劳动及寒冷潮湿环境可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风险,女性绝经年龄越早,患KOA的可能性也越大,同时膝关节损伤也是KOA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西医主要使用止痛药、非甾体类消炎药、关节清理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等手段治疗[5],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治疗本病也探索出了多种方法且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常用方法论述于下.

    作者:刘伊凡;梁根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刘冬梅从肝脾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介绍刘冬梅教授从肝脾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刘教授认为本病痛机主要为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以疏肝和胃降逆为治疗大法,根据疾病的不同症状,选用柴胡疏肝散、化肝煎合左金丸、益气运脾汤合通幽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王琳;王庆苗;刘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