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芩柏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37例临床观察

杨曼曼;罗雯鹏;李克亚;王真权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蕴结证, 中医药疗法, 芩柏颗粒, 保留灌肠
摘要:目的:观察芩柏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芩柏颗粒保留灌肠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和结肠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1.9%、94.6%,对照组分别为72.2%、77.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芩柏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王诚喜运用益气温阳补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经验

    介绍王诚喜教授运用益气温阳补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经验.王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主要病机是以肺脾肾三脏气阳不足为本,其中又以肾虚为关键,以痰瘀水停为标,临证治疗谨遵“缓则治本”的古训,多以益气温阳补肾为主,用药注重温补调和,擅用加味肾气汤方化裁作为基础方治疗.

    作者:王中云;宋文华;贾萍;王诚喜;冯美;张雨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2种外用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的验证与建立

    目的:建立浴舒洗液和三黄肿痛膏这2种外用医院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测定浴舒洗液和三黄肿痛膏分别对5个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并对其控制菌检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浴舒洗液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只能通过薄膜过滤法消除其抑菌作用;三黄肿痛膏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以通过样品预处理与培养基稀释法消除其抑菌作用.结论:浴舒洗液采用薄膜过滤法测定其需氧菌、霉菌与酵母菌总数、控制菌检查;三黄肿痛膏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测定其需氧菌与控制菌,霉菌与酵母菌总数按常规平皿法测定.

    作者:郭红玲;邓曼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老十针”配合常规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29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老十针”配合常规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推拿治疗,治疗组使用“老十针”配合常规针灸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对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FIM及BMI功能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66%,略优于对照组的88.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下肢不遂和气短乏力症状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IM及BM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老十针”配合常规针灸推拿治疗能更好地提高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刚毅;尚子乂;陈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痰郁化火型眩晕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痰郁化火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痰郁化火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7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痰郁化火型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璐;牟方波;孙燕;耿志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火针在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概况

    火针古称其为燔针、焠刺、烧针、白针、煨针等,是将针体烧红,然后刺人人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第1次明确记载火针疗法的医籍为《黄帝内经》,经过各代医家的不断改善、提高,沿用至今.《针灸聚英》载:“盖火针大开其孔,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故火针对于皮肤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代研究证实,火针疗法的热效应能改善微循环,热力可通过皮肤神经调节,促使皮损区微循环加快,有利于炎症和代谢物质的吸收,抑制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增强免疫力,因此广泛运用于皮肤科的治疗.现收集近5年来火针作用于皮肤科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胡玲;向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3大数据库中运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6篇文献,共13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基础治疗组相比,醒脑静注射液能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总有效率[OR=3.70,95% CI=(2.64,5.17),P<0.00001],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D=-5.55,95% CI=(-7.62,-3.48),P<0.00001].结论:基础治疗联合醒脑静注射液能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陈子文;古联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张军平从四时变化用药特点治疗心房颤动验案1则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房颤对临床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房颤长期存在会成为卒中和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潜在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因此,房颤的治疗是目前在心律失常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张军平,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一“中医内科学”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教学、科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杨健;张军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康复结合龙氏手法治疗划船运动员腰伤30例临床观察

    观察康复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划船运动员腰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划船运动员腰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结合龙氏手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ROM及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ROM评分及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联合龙氏手法治疗腰伤有较好疗效,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作者:郑晓华;邓多喜;彭春平;谢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课程建设与探索

    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课程是目前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新尝试.通过近10年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课程建设和探索,培养了一批专业教师队伍和研究生导师,进一步完善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质量.《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课程建设提高了本学科教学质量,对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教学,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符合现代医学发展需求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高级复合型人才非常必要.

    作者:张熙;程明;宋维熙;朱微微;张宏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张庆祥形神并调临证经验

    形-神-环境医学是中医学的基本医学模式,形神相关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形神并调是中医学的治疗特色.张庆祥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病证结合、调肝护中以调形,配合阐释病机、沟通疏导以调神”的观点,临证注重病证结合,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突出从肝论治,调理气机,以复平衡;始终固护中州,调理脾胃,培土固本;提倡阐释病机,医患沟通;配合情志疏导,心身同调.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作者:孟祥丽;颜培正;张庆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柔肝通络汤对脑缺血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柔肝通络汤对脑缺血大鼠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脑缺血神经功能缺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缺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0.9%氯化钠注射液组、辛伐他汀组、柔肝通络汤组,每组各10只;另取10只设为假手术组.各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7d.采用Longa 神经功能评分评价造模术后3h及给药前后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于造模前及给药前后使用CD34、CD133双抗体标记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EPCs数量.结果:各治疗组给药前Longa评分均较造模术后3h降低;给药后Longa评分柔肝通络汤组、辛伐他汀组均低于0.9%氯化钠注射液组,且柔肝通络汤组低于辛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缺血发生后,大鼠外周血CD34+ CD133+ EPCs数量先下降再上升,柔肝通络汤与辛伐他汀可使EPCs数量增加,且柔肝通络汤作用优于辛伐他汀.结论:柔肝通络汤可能通过增加EPCs数量及功能来促进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赵瑞成;唐雅琳;奚剑敏;赵文博;张璐;周慎;蔡增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张大宁运用补肾活血升提法治疗肾性血尿经验

    介绍张大宁教授运用补肾活血升提法治疗肾性血尿的经验.张教授认为肾性血尿的主要病机在于脾肾亏虚、精微下泄,瘀血阻络、血不循经,当从脾肾论治,重在补肾活血、升提固涩.其于临床重用生黄芪补肾健脾,辅以三七活血化瘀,五味子、覆盆子收敛固涩,特异性运用升麻升举阳气,每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以飨同道.

    作者:杨茗杰;周世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张涤治疗小儿急性发热验案2则

    张涤,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10年余,熟读中医古典医籍,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临床中注重发挥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的诊疗特色,辨证施治,病证结合,内外兼治,遣方用药精谨,在治疗小儿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1].

    作者:陈创;陈盼;刘微艳;张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前期痰湿内阻证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痰湿内阻型糖尿病前期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糖尿病前期痰湿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控制饮食、健康教育、运动等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经验方疏肝健中降脂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2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BG)、胰岛素(FINS、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G、TC、HDL-C、LDL-C)变化情况.结果:2组FBG、PBG、HbA1c、2hINS、TG、HDL-C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hINS、TG、HDL-C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较常规生活方式干预能更加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分泌、调节糖脂代谢,纠正胰岛素抵抗状态.

    作者:舒莉莉;李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老年股骨颈骨折39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根据2组术后的髋关节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判断具体护理效果.结果:2组Harris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观察组为94.9%,对照组为7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非常显著,可以在今后的相关护理工作当中推广使用.

    作者:秦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平消癃清方治疗脾肾亏虚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平消癃清方治疗脾肾亏虚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脾肾亏虚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平消癃清方治疗,疗程均为6周.观察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膀胱残余尿量(RUV)、尿流率(MFR)、空腹血糖(FBG)、服糖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的变化,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5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RUV、MFR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2组治疗前后FBG、2hPG、HbAlC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消癃清方能有效改善脾肾亏虚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大尿流率、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改善排尿功能障碍,并且安全经济.

    作者:康莉娟;虞梅;李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于古代文献研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目的:通过古代文献研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搜集COPD相关中医病证的古代文献,统计COPD稳定期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归纳总结出COPD稳定期的证型共17个,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10个证型为肺气亏虚证、肺阴亏虚证、气阴两虚证、痰浊阻肺证、肺肾两虚证、脾肺气虚证、寒饮伏肺证、阴虚火旺证、火郁伤肺证、肾阴亏虚证,累积频率达89.0%.结论:COPD稳定期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单纯虚证以肺气亏虚证、肺阴亏虚证、气阴两虚证常见,标实证以痰浊阻肺证为主,虚实夹杂证主要为阴虚火旺证.

    作者:柏正平;黄仁;胡学军;谭光波;胡宗仁;张才圣;武婵;黄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刘冬梅从肝脾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介绍刘冬梅教授从肝脾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刘教授认为本病痛机主要为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以疏肝和胃降逆为治疗大法,根据疾病的不同症状,选用柴胡疏肝散、化肝煎合左金丸、益气运脾汤合通幽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王琳;王庆苗;刘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进展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是骨科大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好发于下肢[1].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压痛及肿胀明显,严重者可出现患肢肤色呈青紫色,皮温消失,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一旦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从而危机患者的生命.现代医学多采用抗凝、溶栓等药物进行治疗,易导致出血.近年不少医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博;何江;谢心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为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1].当前西医学对肺癌的主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等,虽使肺癌的生存期有一定提高,但毒副作用大,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中医药治疗肺癌已取得肯定的临床疗效,具有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等优点.现将近年来中医药诊治肺癌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雷震霄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