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
目的:观察精杞颗粒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环磷酰胺(Cy)和60 Co诱导的免疫功能低下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分别测定其免疫器官重量、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白细胞数量、IL-2和IFN-r含量、IgA和IgM水平,作为评价免疫功能的指标.结果:精杞颗粒能明显增加环磷酰胺模型小鼠的胸腺与脾脏重量和白细胞的数量,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IL-2、IFN-r含量;能明显增加60Co免疫低下小鼠胸腺与脾脏重量,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免疫蛋白IgA、IgM含量.结论:精杞颗粒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徐琳本;李勇敏;肖娟;吕元;肖梅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艾灸预处理缓解运动疲劳的疗效.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空白组)、B(模型组)、C(艾灸预处理+模型组)、D(即时艾灸+模型组)、E(模型+即时艾灸组).A组每日四肢捆绑于大鼠固定板上15min;前7d仅C组予以单侧组穴治疗15min/d,其余均每日四肢捆绑于大鼠固定板上15min;后7d B、C、D、E各组开始按运动疲劳模型方案做游泳训练,D组于运动前1h予即时单侧组穴治疗15min/d,E组于运动后1h予即时单侧组穴治疗15min/d,每天记录大鼠游泳耐力时间.各组静脉取血,测定并比较血清乳酸、SOD及血清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较空白组SOD含量增加,艾灸预处理组较模型组均可使SOD含量下降,提前1周预处理>即时艾灸预处理>运动后艾灸治疗组;提前1周预处理对提高大鼠运动耐力及减少GABA的含量更显著;即时预处理及运动后再治疗对于改善乳酸代谢疗效较其他组显著;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前或及时艾灸预处理均可使大鼠疲劳运动后血液SOD含量减少,有利于血液中乳酸的代谢,减少血浆中的GABA的含量;提前1周的艾灸预处理对血液SOD及GABA影响更大,可推迟运动疲劳感的产生,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即时预处理对减轻运动后乳酸堆积效果较佳.
作者:刘阳;王蓓蕾;高洁;刘欢;李娜;周洁;罗棱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介绍刘金星教授治疗胎动不安经验.刘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为肾虚,冲任损伤,治以补肾固冲安胎为主,祛风、缓急止痛为辅,佐以清热、疏肝、活血、益气养血等,常用经验方补肾安胎饮加味治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李小庆;刘金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多发骨折是临床上常见并严重的骨科疾病,多发损伤常常不允许过度搬运,甚至患者在就诊时由于疼痛、紧张、意识不清或者休克等因素导致部分病情不清或者被隐藏,给临床急诊医师的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国内有报道称漏诊率高达25.70%[1-2].多发骨折常伴有脏器的器质性损伤,如不能得到有效而及时的治疗,会危及生命.应先行外科治疗脏器损伤,在病情稳定后行骨科治疗,如病情严重并有开放损伤时应先清创闭合创口,再行二期治疗.现将临床治疗多发骨折1例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衣鑫;李景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外用制剂能够迅速缓解皮肤炎症及过敏症状,从而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皮肤疾病,但不当的使用外用激素制剂可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生[1],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和进一步的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其中尤以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为甚.
作者:于毅;王琦越;王吉娥;徐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治疗,治疗30d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程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程短,疗效确切.
作者:张婷;陈月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病案教学法及综合考试方法在中医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临床实习的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共83人,随机分为试验组42人和对照组41人;两组采不同教学方法进行临床教学实践,试验组为病案教学法,对照组为传统教学方法,通过综合考试方法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客观题、技能考核成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主观题成绩、答辩成绩及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说明试验组学生在分析总结病案和语言表达交流能力方面更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病案教学法及综合考试方法在中医内科实习教学中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提高中医内科实习教学的效果.
作者:龙富立;王娜;覃海;唐子芹;张荣臻;陈小明;梁潇月;毛德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化疗是临床上抗肿瘤的主要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引起的毒副反应常给患者带来更为严重的危害,使得患者无法坚持化疗,终影响到整个治疗进程.中医药与化疗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使患者对治疗药物的耐受性增强,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琚皇进;罗莉;龙奉玺;黄慧;王定雪;王镜辉;金露露;杨柱;唐东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总结曾升海教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曾教授认为,脾虚是该病病理关键,其缓解期与发作期反映着疾病本虚与标实矛盾的主次变化特征.主张以补虚泻实,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法.发作期以清热解毒化湿为主,兼健脾益气;缓解期以补虚温中为主,兼以清肠,收涩固脱.
作者:徐文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肩周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5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运用针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专科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6%、92%,对照组分别为40%、68%,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Melle评分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刀治疗肩周炎并联合专科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加速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碧芳;徐涛;祝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针对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综合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PubMed、CNKI、VIP、WanFang等数据库中关于针灸治疗痛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的时间区间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11月10日.依据文献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检索上述数据库、筛选可用文献、提取文献的数据与资料及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然后运用Cochrane网所提供的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后共纳入14篇RCTs,合计1123例原发性痛经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倒漏斗图结果显示图形左右不对称,提示纳入文献很可能存在发表偏移.结论:针灸能有效地治疗原发性痛经,而三阴交、血海、关元、足三里、次髎穴在针灸治疗痛经中运用较为普遍且效果显著.但研究方法学质量低及可能存在的文献漏检对本系统评价结论产生一定的影响,故应用上述结论应谨慎.
作者:刘甜;魏华;徐雪琴;吴林;杨会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介绍周延峰教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经验.周教授认为ITP多因各种外感内伤因素致邪气入侵,脉络损伤、离经之血外溢肌肤黏膜而成.治疗以止血活血为主,同时注重宁血、补虚,临床分为气阴两虚、气不摄血、血热妄行、瘀血阻络、阴虚火旺5型,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作者:赵沙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天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天炙贴敷治疗,对照组以西药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天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作者:江莉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介绍梁苹茂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经验.梁师认为其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足,肝气郁滞,复感外邪所致;多用自拟甲宁方治疗,效果良好.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侯献兵;陈丹丹;梁苹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总结赵泉霖教授辨治经行腹痛经验.赵教授认为,经行腹痛主要以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血两虚三方面的证候为主.气滞血瘀者,治以行气导滞、化瘀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寒凝血瘀者,治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用温经散寒汤加减;气血两虚者治以益气养血、调经止痛,方用圣愈汤加减.
作者:王渊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小儿咳嗽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王诚喜教授从事呼吸临床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小儿咳嗽的诊治有其独到的心得.王教授强调小儿咳嗽病机当以风寒痰热燥为标,肺气不足为本,治疗急性期当以宣清为主,恢复期则以温润为要,并重视调治脾胃,用药主张轻清透达,临床取效甚捷.
作者:王菲;李红;刘成高;王诚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观察电针八髎穴治疗马尾神经损伤所致鞍区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马尾神经损伤所致鞍区麻木患者8例,采用针刺八髎穴进行治疗,10次为1个疗程,6个疗程为1个周期.结果:1个疗程内治愈2例,1个周期内治疗4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0例.1个周期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电针八髎穴治疗马尾神经损伤所致鞍区麻木疗效肯定.
作者:赵立刚;崔山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心搏起源于窦房结,但窦性心率的频率小于60次/min.生理情况下,运动员、体力劳动者、老年人或者睡眠状态会出现.但一些疾病也会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如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颅内压增高等,并导致严重后果.生理因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多无明显的症状,各种疾病所导致的心动过缓与原发病相关.一般认为心率降低到40 ~ 50次/min时,就会出现心慌、头晕、乏力、胸部闷痛等症状,当心率降至35~ 40次/min时,就会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脑等器官的供血受到影响,引起阿-斯综合征发作,甚至出现猝死,因此必须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
作者:周忠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有些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经规范抗生素治疗后肺部炎症病灶吸收延迟,甚至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情况.本例肺炎延迟吸收患者,经系统中西医结合治疗15d,临床症状改善及影像学改变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红圆;陈宪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总结林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林教授认为,心律失常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临证治疗中应以益气养阴温阳、活血化瘀为大法,结合临床主症和兼症,随症遣方用药.阴虚火旺证,方选心悸方加减;瘀阻心脉证,方选心痛宁1号加心痛宁2号;痰火扰心证,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
作者:刘丽;苏文革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