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慧虹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0各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肾通络汤加减治疗,经6个月治疗后对两组病例行骨密度(BMD)检测,并且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密度T值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络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显著临床疗效,且无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高韬;丁建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纯中药精油结合推拿手法治疗产后肝郁气滞型缺乳的疗效.方法:将肝郁气滞型缺乳产妇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予以滑石粉为推拿介质行产后常规手法治疗,治疗组予以纯中药精油作为推拿介质行常规产后手法治疗.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肝郁气滞症状体征.结果:治疗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产后3次治疗,每次治疗后泌乳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产后肝郁气滞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5).结论:纯中药催乳精油结合推拿手法是治疗产后缺乳的一种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疗效极佳的方法.
作者:张超;李江山;叶兰;谭程;翟轩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陈宏教授从风论治湿疹的经验.陈教授认为,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内外之湿合邪致病,此为湿疹发病的基本病机,其从风论治湿疹分为两个方面:(1)心火亢盛,致血分热盛,复感外来风邪,风湿热邪郁于肌肤,治宜清热凉血、祛风除湿;(2)病程日久耗伤阴血,湿阻成瘀,肝失血养,血不润肤而生风化燥,治宜养血润燥、祛风利湿.此外,将局部与整体、外治与内治相结合,可调整机体内部功能,调和阴阳,外用药物有助于改善皮肤局部情况,配合内服药物使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李明芳;陈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7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8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自拟清热消癥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两组均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45%,对照组为72.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作者:刘庆敏;卢欣;吴颜昆;李艳;韩延冰;张少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肾特异性钙粘素(ksp)表达异常导致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机刺.方法:选择30只Dahl/ss大鼠,将其分为模型+药物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各10只,模型+药物组及模型组给予8%食盐饲料喂养制备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补肾方水煎剂、蒸馏水灌胃5周.检测各组体质量、肾脏脏器指数、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蛋白(Tp)、血白蛋白(Alb)、尿蛋白、尿NAG及ksp含量.结果:3组体质量、肾脏脏器指数、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药物组和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BUN、尿蛋白、尿NAG、ksp平均光密度升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药物组和模型组血Tp、Alb含量降低(P<0.05).结论:高盐饮食会造成肾特异性钙粘素的表达异常,从而形成肾小管间质损伤,导致盐敏感性高血压.
作者:文平;张远哲;陈丽;周宜;刘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缩宫清瘀方治疗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缩宫清瘀方治疗,对照组口服益母草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出血天数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阴道流血量少于对照组,流血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清瘀方能明显减少药流后阴道流血量,缩短流血时间,提高药流成功率,减少清宫率.
作者:唐莎;刘静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超微肿痛贴配合针刺膝五针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超微肿痛贴配合针刺膝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针刺治疗.两纽均观察3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超微肿痛贴配合针刺膝五针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优于注射玻璃酸钠治疗.
作者:杨届;吴官保;冯帅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14种医书中,计有方剂学的著作有4种,分别为《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以《五十二病方》为主的马王堆医书,记载了当时方剂按疾病分类、方剂组成、制剂、煎服法、用法、禁忌以及方剂所反映的治法治则、复方配伍、辨证论治等内容,已初步具备了方剂学“理、法、方、药”的构成要素,可以代表西汉以前我国方剂学的成就和水平[1-3].《五十二病方》有关剂型、剂量、方剂配伍、服药方法等记载,为探讨方剂学起源提供了珍贵资料,其中有些方法在今天看来仍不失有整理研究的价值[4],因此有必要进行挖掘整理.自1973年出土以来,国内外学者在其方剂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综述如下.
作者:夏洽思;李美红;邱林;胡方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三参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脾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治疗组采用三参调脂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脂4项(TC、TG、LDL-C、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的TC、HDL-C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参调脂汤具有良好的调脂降脂效果,疗效稳定,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汤美艳;郑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临床课程一体化教学是将“课堂讲授-床边教学-临床见习-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融为一体的、适应医学教育国际化发展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以培养知识、能力、职业价值与态度并重的医学人才为目的.针对这一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以促进其不断发展和完善,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者:王毛妮;胥波;高锦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无任何症状,多在体检或影像学检查中发现存在脂肪肝.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脂肪肝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已经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被认为是引起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病因.本文重点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西医治疗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赖安宁;韦雄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又称“炎性假瘤”,是指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构成,常伴大量炎细胞和(或)淋巴细胞的一种间叶性肿瘤.在新的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将其归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中间性、少数可转移类[1].本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常见部位在肺和呼吸道,其次为头颈部,其他部位少见.由于本病较为罕见,在诊断时易被误诊,所以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病属低度恶性肿瘤[2],只有少部分IMT呈浸润性生长,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完整切除者预后良好但仍有复发的可能.
作者:张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指导方案对COPD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指导方案,出院3个月后对患者康复依从性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治疗的环境、心理社会、生理、健康相关行为等领域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成本低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COPD中医康复指导方案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常规出院指导,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并降低了康复治疗成本,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
作者:王志伟;狄红月;姜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王哲教授治疗流产术后月经量少的经验.王教授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当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以自拟补肾活血方治之,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王晓杨;王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百合固金汤配合伽玛刀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阴虚内热证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予百合固金汤加减配合伽玛刀治疗,对照组单予伽玛刀治疗.结果:两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不良反应及KP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近期客观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合固金汤加减配合伽玛刀治疗有助于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阴虚内热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并能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肖朝霞;张志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总结朱明芳教授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朱明芳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同治的方法治疗痤疮这一临床常见皮肤病,内治从湿、热、痰、瘀4个方面辨证论治,结合外用中药超微面膜粉及西药软膏,疗效显著.
作者:杨柳;谢遥;胡彬;朱明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灵枢·行针》是《灵柩经》的重要篇章,主要论述了由于人的体质不同,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会出现6种不同的反应,并对不同反应的原因和机理做了深刻的探讨.本文从整体审查,调和阴阳、体质各异,针感迥然、辨证施治,指导临床等方面浅析针灸学术思想,这些为指导后世针灸临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潘思安;常小荣;钟欢;汪厚莲;呙安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交锁髓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施行交锁髓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初期给予自拟方活血消肿止痛方,后期给予营筋壮骨丸治疗.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肢肿胀消退时间、术后1周疼痛积分、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术后1周疼痛积分、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为8.3%,对照组为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术结合活血消肿止痛方、营筋壮骨丸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较单纯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熊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循经针刺结合小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电针结合药物封闭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小针刀治疗,两组取穴完全相同.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6.8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治疗组为96.88%,对照组为8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针刺结合小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疗效确切,不易复发的优势.
作者:杨星宇;左珊珊;熊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于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方中柴胡、黄芩舒肝解郁,清热泻火;人参、茯苓、大枣益气健脾,养心安神;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去痰镇惊;半夏、茯苓化痰宣窍安神;大黄、桂枝破瘀血,通脑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疏肝利胆、调气和血、化痰解郁、镇惊安神之效.
作者:王柏清;王秀妮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