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汤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催乳素血症患者按非盲法、完全随机设计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溴隐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疏肝活血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9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催乳素值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肝活血汤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愈疡止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采用自拟方愈疡止溃汤治疗,对照组106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疗效、胃镜下表现,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根除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疡止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疗效.
作者:武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疏肝清胃方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疏肝清胃方治疗,对照组35例以果胶铋和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29%,对照组为71.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疗效治疗组为65.71%,对照组为4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清胃方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作者:李玄丽;展笑丽;高素;王捷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二冬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二冬汤治疗,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肾功能以及中医证候积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冬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肖娟;何泽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清燥救肺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痛血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内服清燥救肺汤,对照组内服当归饮子治疗.疗程为8周,于治疗前后进行PAS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1.5%,对照组为6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S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燥救肺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有较好疗效.
作者:唐志铭;翟晓翔;荆梦晴;李永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川芎清脑颗粒治疗风湿蒙蔽、瘀血阻滞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患者连续服用川芎清脑颗粒2周,10周后随访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服用川芎清脑颗粒后,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轻并趋于稳定;头痛VAS评分在服药期间逐渐降低,停药后趋于平稳;药物起效时间逐渐缩短.总有效率为87.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治疗风湿蒙蔽、瘀血阻滞型偏头痛,安全有效,能降低患者头痛发作的次数,减轻患者头痛程度.
作者:王洪海;周颖璨;周德生;李中;胡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RP、sICAM-1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80%,对照组为73.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RP、sICAM-1、Scr、BUN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肾功能及炎症反应.
作者:陈培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益气活血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营养脑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高压氧联合益气活血汤加减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候、神经功能NIHSS评分指标.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神经功能NI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益气活血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改善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吴慧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三参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脾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治疗组采用三参调脂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脂4项(TC、TG、LDL-C、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的TC、HDL-C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参调脂汤具有良好的调脂降脂效果,疗效稳定,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汤美艳;郑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缩宫清瘀方治疗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缩宫清瘀方治疗,对照组口服益母草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出血天数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阴道流血量少于对照组,流血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清瘀方能明显减少药流后阴道流血量,缩短流血时间,提高药流成功率,减少清宫率.
作者:唐莎;刘静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0各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肾通络汤加减治疗,经6个月治疗后对两组病例行骨密度(BMD)检测,并且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密度T值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络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显著临床疗效,且无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高韬;丁建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排卵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促排方加减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卵泡成熟当日血清激素水平及CA125水平、排卵率、妊娠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激素水平及CA125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排卵率、妊娠率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排卵方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增加排卵及妊娠概率,疗效显著.
作者:肖盈盈;匡继林;张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气虚血瘀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在三伏天采用选定腧穴敷贴的方法,于初伏、中伏、末伏各敷贴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疗程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半年随访,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对照组为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象转变率治疗组为74.2%,对照组为4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许霞;刘云川;杨以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7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8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自拟清热消癥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两组均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45%,对照组为72.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作者:刘庆敏;卢欣;吴颜昆;李艳;韩延冰;张少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百合固金汤配合伽玛刀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阴虚内热证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予百合固金汤加减配合伽玛刀治疗,对照组单予伽玛刀治疗.结果:两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不良反应及KP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近期客观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合固金汤加减配合伽玛刀治疗有助于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阴虚内热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并能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肖朝霞;张志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根据1995年试行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将中医中风和西医CGD(TCD)编码一致,即中医中风等同于西医中风.中风失语症作为中风后遗症主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感觉性失语和运动性失语.虽然有研究发现中风失语症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但老年人仍然是主要受累人群.自古至今,对中风失语的康复治疗研究不计其数,中西医疗效各有千秋,而计算机的应用和多学科如康复学、语言学、心理学的相互渗透,为中风失语症的治疗和护理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就中风失语症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谭玉婷;黄颖;秦莉花;刘红华;严璐;易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有统计报道,全球糖尿病患者直至2013年已达3.82亿,预计到达2035年,此数值会增长至5.92亿[1].201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240万,城镇发病率平均约9.7%[2].其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占全部糖尿病患者90.0%以上.
作者:李知行;张海华;蓝丹纯;孙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肺癌已经成为全球头号癌症杀手,在男性和女性全球恶性肿瘤相关性死亡中,肺癌分别位居第一位和第二位.报告显示肺癌患者占全球罹患恶性肿瘤总人数的13.0%,而肺癌病死人数占恶性肿瘤相关病死总人数的18.0%[1].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仍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而这一趋势在中国尤其明显,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70万人死于肺癌.肺癌治疗早期患者首选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70.0%以上,但局部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仍低于20.0%[2],这与肺癌的早期筛查及治疗手段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主要组成部分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研究角度已经深入应用到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筛查、诊断、治疗等过程中,在肺癌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将代谢组学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侯晓利;曹红春;叶震中;王颖飞;唐振;李世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PD患病的人数日益增多,现我国65岁以上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700/10万[2].在中医学理论中,PD归属于“颤证”范畴.中医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色治疗PD,具有独特的优势[3].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显示,与单纯应用西药相比,中医药能够减轻P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整体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4],能够延缓疾病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长期使用西药的毒副作用,从而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5].本病病位在筋脉,与肝、脾、肾三脏关系为密切,PD患者常因肝脾肾俱虚而导致肝风内动、痰湿内生、瘀血内阻、筋脉失养,故其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为气血阴阳亏虚,标为风、火、痰、瘀为患[6].现代研究表明,从肝、脾、肾论治帕金森病,以养肝健脾益肾为要,兼以熄风化痰、活血祛瘀等,在改善症状、延缓病程等方面疗效显著[7].
作者:韩丽;霍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CSR)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关节、韧带的松动、错位,刺激或压迫了颈神经根等组织而发生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候群,约50%~60%的颈椎病患者均属此型[1],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治疗主要分为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手术治疗风险大、费用高,大多患者不愿接受,故临床以保守治疗为主.保守治疗主要有针灸、推拿、牵引、中西医药物等,但其起效慢、疗程长,且远期疗效不理想.本文将近5年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现综述如下.
作者:朱洪玉;陈霞;温伯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的发作性眩晕,是常见的前庭疾病.一般无耳聋、耳鸣和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病程为数小时到数月,甚至数年,呈周期性发作性或缓解,间歇期长短不一,有时可1年或数年不发病,甚至可长达10 ~ 20年者[1].本病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其详细记载早见于《黄帝内经》.
作者:车雄宇;黄剑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湿疹是婴幼儿常见多发的皮肤病.一般多因过度营养、消化不良、对食物过敏或由于某些外界因素的刺激所致,与遗传亦有一定关系.临床上以剧烈瘙痒、多种形态的皮肤损害,伴有渗出及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该病病程较长,迁延难愈,给患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目前临床上对婴幼儿湿疹的治疗方法很多,现就其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萍;石晶晶;严建业;黄丹;李顺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治柴胡汤证误下、痰气互结、升降失常、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不利等,为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其方药组成及用法原文为:“半夏(洗,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擎,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健脾燥湿,散结除痞,又善降逆和胃;臣以干姜之辛热温中散寒,并可辅助半夏醒脾健运之力;黄芩、黄连之苦寒以沉降泄热,散结开痞.以上4味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功.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方中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益脾虚,为佐药.使以炙甘草补脾和中,调和诸药.全方旨在苦辛用以顺其升降,甘温相伍以调补中州,补泻同施以扶正祛邪,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功,深而推之,还具有清热化湿、燥湿化痰、调和寒热、和胃补虚,开结理气等功效.
作者:邓天好;吕良;刘珍;谭达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泄泻主要症状是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一般是由于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内盛引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湿盛则濡泻”、“春伤于风,夏生飧泻”,认为风寒湿热都可以致泻,并有长夏多发的特点.《医学心悟·泄泻》载:“湿多成五泻,泻之属湿也,明矣.然有湿热,有寒湿,有食积,有脾虚,有肾虚,皆能致泻,宜分而治之.”[1]《景岳全书·泄泻》载:“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2],提出了运用分利之法来治疗泄泻的原则.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泄泻》提出了著名的治泻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3],在临床中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邓艳玲;徐琦;邓天好;尹抗抗;舒兰;谭周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无任何症状,多在体检或影像学检查中发现存在脂肪肝.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脂肪肝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已经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被认为是引起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病因.本文重点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西医治疗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赖安宁;韦雄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主要是指患有糖尿病引起骨显微结构受损和骨量消减症状,增加了患者的骨脆弱性,容易引发骨折疾病.因为骨质疏松症容易产生骨折,骨折伤残率高,使糖尿病患者的医治和病愈更为艰巨.目前西医治疗普遍以外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血糖,补充维生素及钙剂,使用骨丢失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等[1],但是有些药物毒副作用大,作用机制不明确,患者的依从性差.近年来,医学工作者在中医药治疗DOP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从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类型、治疗3个方面将近年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李远森;李双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陈宏教授从风论治湿疹的经验.陈教授认为,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内外之湿合邪致病,此为湿疹发病的基本病机,其从风论治湿疹分为两个方面:(1)心火亢盛,致血分热盛,复感外来风邪,风湿热邪郁于肌肤,治宜清热凉血、祛风除湿;(2)病程日久耗伤阴血,湿阻成瘀,肝失血养,血不润肤而生风化燥,治宜养血润燥、祛风利湿.此外,将局部与整体、外治与内治相结合,可调整机体内部功能,调和阴阳,外用药物有助于改善皮肤局部情况,配合内服药物使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李明芳;陈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刘冬梅教授运用和胃降逆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炎的经验.刘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性咽炎的主要病机为胃失和降,浊气上逆;以和胃降逆为治疗大法,常以六君子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健脾和胃降逆,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疏肝和胃降逆,疗效显著.
作者: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赵泉霖教授运用补肾健脾法治疗痛风的经验.赵教授认为本病的致病根本为脾肾亏虚,急性发作期治标为主,多运用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消肿止痛之品,缓解期治本为主,多运用补肾健脾之品,日久注重活血化瘀化痰.临床随证加减,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王庆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谢晶日教授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谢教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胃气上逆,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法,临床治疗病证相合,善用药对,辨证施治,并注重调护,常获良效.
作者:王瑶;王海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向丽萍教授运用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经验.向丽萍教授在银屑病血热证的基本证型上提出了血热伤阴证、血热抑郁证,分别治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解毒活血、疏肝清热,疗效显著.
作者:陈文慧;向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匡继林教授诊治宫腔粘连的经验.匡教授认为本病多以虚实夹杂者为多,肾虚为本,血瘀为标,临床多于宫腔镜下行粘连分离术,术后采用补肾活血、化瘀调经预防再粘连,配合保留灌肠及中药外敷,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苏琼;匡继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王哲教授治疗流产术后月经量少的经验.王教授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当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以自拟补肾活血方治之,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王晓杨;王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黄枫教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经验.黄教授遵循“天人相应”理论诊治膝骨性关节炎,认为该病病机以肝肾亏虚为本,血瘀痰凝、痹阻络脉为标,在本虚的基础上,外感风寒湿邪、筋络闭阻,有形之邪留滞而发病.并结合岭南地域气候环境以及患者生活饮食习惯进行整体辨证,因地制宜,以健脾益气除湿、补肾通络为组方用药基本原则,善于运用地方中草药材,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虎群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尤昭玲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崩漏的经验.尤教授认为脾肾亏虚是该病的主要病机,临证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治则,以“塞流、澄源、复旧”为治法,辅以健脾补肾,疗效显著.
作者:向艳华;林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黄雅慧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黄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5个证型较为常见,但各证很少单一出现,多兼有他证.故在治疗上应健脾、疏肝、清热、活血、理气同调,配合饮食、心理、运动调养,灵活运用,每获佳效.
作者:魏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总结朱明芳教授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朱明芳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同治的方法治疗痤疮这一临床常见皮肤病,内治从湿、热、痰、瘀4个方面辨证论治,结合外用中药超微面膜粉及西药软膏,疗效显著.
作者:杨柳;谢遥;胡彬;朱明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总结常克教授治疗伤食及肺热所致夜咳经验.常教授认为除肺之外,脾胃当为致咳的第二脏腑.伤食为因,气机为滞,咳喘为病,法当消导饮食,通宣气机,无须直接止咳,方选柴通汤;肺热所致夜咳分为肺经郁热型和肺热阴伤型,分别治以泻肺解郁、清肺热润金津,方选三皮汤、金润汤治疗.
作者:金兰;周航;常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刘英教授辨治炎性肌病经验.刘教授认为,湿热毒邪痹阻脉络、肌腠,脾虚气血不能荣养肌腠而发肌痹,临床分脾胃湿热型、热毒炽盛型、气虚血热型、脾肾两虚型4型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并附验案1例,以资佐证.
作者:王玉娇;刘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魏绍斌教授治疗月经过多的经验.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四川盆地的地域特点,总结出月经过多的基本病机为肾虚、湿热瘀结,贯用补肾、清湿化瘀止血法,选用寿胎丸、四妙散、失笑散等经方随症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李俐历;曾美玲;魏绍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胸痹”首见于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其病机被归纳为“阳微阴弦”,临床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尤可教授师从于全国名老中医邵念方先生,现任山东省中医院心病科主任,在临床工作中,结合近代医家张锡纯的“大气下陷”学说、清代医家王清任“血瘀”及金元朱丹溪“痰饮”学说[1],归纳胸痹的发病特点,总结出独特的诊疗思路.笔者有幸跟随尤可教授临床学习,受益匪浅,特择验案2则浅析如下.
作者:李小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肛门周围化脓性汗腺炎是指肛门周围皮肤内汗腺感染后,在皮内和皮下组织反复发作,广泛蔓延,形成范围较广的慢性炎症、小脓肿、复杂性窦道和瘘管的疾病[1].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根治为主,且疗效肯定.李杨春等[2]认为对于复发性患者,由于已行手术治疗,且原病灶结构已改变,患者惧怕再次手术,可考虑选择保守治疗.本例患者应用本院自制外用药如意金黄散外敷配合中药坐浴熏洗治疗3个月余,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戈;王真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糖尿病足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1],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及致死的重要因素[2].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3].Wagner分级法[4]将糖尿病足分为0~5级,其中0级糖尿病足主要表现为:目前无溃疡,但有发生足溃疡的危险因素,如肢端供血不足,颜色异常,肢端发凉、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肢端疼痛等.临床上0级糖尿病足常迁延难愈,甚者还会出现恶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传芃;戴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多涎症,是指唾液分泌过多,分泌与进食不相一致,频繁吞咽或吐出,甚至自行流出口外之症,亦称“喜唾”.因胃全切胃失受纳而引起的多涎症,患者常有口中涎液过多,吐之不尽感,可伴有脏腑功能亏虚和痰饮瘀血内停的表现,与中医的五脏关系密切,尤以脾肾为主.本文介绍中医辨证施治全胃切除术后半年多涎症验案1则,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杨英;施丽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连方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主任,山东省名中医,从事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学养深厚,经验丰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及各种妇科杂病,对崩漏及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卓著.现将其治疗崩漏及不孕症验案1则介绍如下.
作者:梁玉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卢秉久教授系辽宁省名中医,肝胆病专家,精研中医理论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对肝病的临床诊治见解独到,笔者有幸随诊,现将卢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经验介绍如下.1 丙型病毒性肝炎案刘某,男,20岁.初诊:2014年9月19日.发现丙型肝炎2个月,HCV-RNA:2.53E+ 07,隔天1次应用短效抗生素合并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20余天.因不耐受干扰素不良反应前来就诊.症见:右胁隐痛,口干口苦,纳差,偶有恶心,乏力,肌肉关节酸痛、视物模糊、心烦不寐,便溏,每天1~2次.查肝功示:ALT 90U/L,AST 40U/L,GGT 112U/L,TBIL 35.7 μmol/L,DBIL 23.8 μmol/L,IBIL 11.9μmol/L.
作者: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慢性再障)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甚或衰竭的疾病,属于中医学“虚劳”、“髓劳”范畴,究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薄弱,或为后天调养不当、劳欲过度、饮食不节、大病久病等,伤及五脏,以脾肾损伤为主,导致气、血、阴、阳亏虚,气血来源不充、生化乏源,精亏血少,久之发为虚劳[1].
作者:宋楠欣;徐瑞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又称“炎性假瘤”,是指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构成,常伴大量炎细胞和(或)淋巴细胞的一种间叶性肿瘤.在新的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将其归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中间性、少数可转移类[1].本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常见部位在肺和呼吸道,其次为头颈部,其他部位少见.由于本病较为罕见,在诊断时易被误诊,所以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病属低度恶性肿瘤[2],只有少部分IMT呈浸润性生长,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完整切除者预后良好但仍有复发的可能.
作者:张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地图舌又称为“良性游走性舌炎”,有研究表明地图舌小儿呼吸道感染、厌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儿[1].中医学认为舌为脾之外候,苔为胃气所生,故舌苔跟脾胃关系密切,又因小儿生长发育不完全,脾胃虚弱,但又饮食无节,易致食积,故地图舌多见于小儿.
作者:于明弘;邢向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妇科杂病的病因病机以避孕、情志、饮食、环境等因素及肾经亏虚,肾气不足、冲任失养、血海空虚,或兼肝郁不畅、痰湿壅滞、气滞血瘀等为主,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中医药治疗可发挥明显的优势.王哲,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产科主任,运用中医理论对妇科杂病进行辨证论治,常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治疗妇科疾病验案3则介绍如下.
作者:王家历;王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于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方中柴胡、黄芩舒肝解郁,清热泻火;人参、茯苓、大枣益气健脾,养心安神;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去痰镇惊;半夏、茯苓化痰宣窍安神;大黄、桂枝破瘀血,通脑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疏肝利胆、调气和血、化痰解郁、镇惊安神之效.
作者:王柏清;王秀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生殖系统疾病,高雄激素、胰岛素抵抗及持续无排卵是PCOS的重要特征.在PCOS患者中,不孕发生率约有35% ~95%[1].PCOS不仅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同时还可增加患者糖尿病、子宫内膜癌、乳腺癌、高血压病等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黄英;舒发明;孙荪;刁玉芳;吴克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慢性胆汁瘀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以肝内胆管和/或肝外胆管的弥漫性炎症、同心性纤维化、局灶性或节段性狭窄为主要特征,终发展至肝硬化或肝衰竭[1].现代医学对于PS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楚,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治愈方法[2].中医学无该病相对应病名,根据其症状体征可归属于“黄疸”的范畴.
作者:李晓媛;崔莉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肾特异性钙粘素(ksp)表达异常导致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机刺.方法:选择30只Dahl/ss大鼠,将其分为模型+药物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各10只,模型+药物组及模型组给予8%食盐饲料喂养制备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补肾方水煎剂、蒸馏水灌胃5周.检测各组体质量、肾脏脏器指数、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蛋白(Tp)、血白蛋白(Alb)、尿蛋白、尿NAG及ksp含量.结果:3组体质量、肾脏脏器指数、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药物组和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BUN、尿蛋白、尿NAG、ksp平均光密度升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药物组和模型组血Tp、Alb含量降低(P<0.05).结论:高盐饮食会造成肾特异性钙粘素的表达异常,从而形成肾小管间质损伤,导致盐敏感性高血压.
作者:文平;张远哲;陈丽;周宜;刘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益肾降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模型大鼠的疗效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毒清颗粒对照组、益肾降浊方观察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尿毒清颗粒对照组、益肾降浊方观察组施行5/6肾切除手术建立CRF大鼠模型.造模成功4周后予药物干预8周.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甘酶(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含量;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形态变化.结果:空白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SOD明显减少,其他指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肾降浊方观察组能明显降低血Scr、BUN水平,血及尿β2-MG、尿RBP、血MDA、TNF-a含量,升高SOD水平,且效果优于尿毒清颗粒对照组(P<0.01).光镜下益肾降浊方观察组及尿毒清颗粒对照组较模型组肾组织肾间质纤维化明显减轻.结论:益肾降浊方能明显改善CRF大鼠肾功能,改善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SOD含量,降低血清MDA、TNF-a的水平有关.
作者:张喜奎;谭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阳性对照组、壮骨止痛胶囊组、补骨脂素高剂量组、补骨脂素低剂量组,每组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去卵巢骨质疏松症病理模型,术后5d拆线后连续给药13周,每10d称体质量1次,根据体质量调整用药剂量.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2)、TGF-β含量,提取股骨组织mRNA样本进行PCR反应,检测TGF-β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E2水平明显降低(P<0.01),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戊酸雌二醇阳性对照组、壮骨止痛胶囊组、补骨脂素高剂量组血清TGF-β水平及股骨组织TGF-β基因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补骨脂素可能通过提高血清TGF-β水平、骨组织TGF-β基因表达发挥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作用.
作者:杨琳;曾英;李劲平;张国民;刘珊;王文杰;杨岩冰;莫新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佐剂关节炎大鼠尿1H-NMR代谢谱的变化,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模拟人体急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从尿液代谢组学谱图变化观察实验性RA大鼠代谢物质的变化.结果:佐剂关节炎大鼠尿液的代谢谱与正常大鼠存在显著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小分子代谢物主要为乳酸、琥珀酸、肌酐、尿素等物质.结论: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尿液代谢物质差异产生机制与三羧酸循环能量代谢及糖酵解途径异常相关.
作者:陈勤;祝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苗药痛风停汤兔含药血清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尿酸盐转运体(hUAT) mRNA和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hURAT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模型,分为苗药痛风停汤高、中、低剂量组和苯溴马隆组、空白组;采用清洁级新西兰制备含药血清家兔,以高、中、低剂量苗药痛风停汤兔含药血清、苯溴马隆兔含药血清、0.9%氯化钠注射液兔含药血清干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K-2细胞中hUAT、hURA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双标准曲线法).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苗药痛风停汤高、中、低剂量组hUAT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hURAT1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苗药痛风停汤对体外培养的HK-2细胞hUAT、hURAT1 mRNA的表达有调控作用,在mR-NA水平上上调hUAT、下调hUART1的表达可能是苗药痛风停降尿酸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正奇;钟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滑膜切除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在关节镜下行手术切除,术前和术后6、12个月后比较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肿胀及活动度.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总有效率均为93.3%,两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疼痛、肿胀及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滑膜切除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有很好的疗效,且不易复发.
作者:董克芳;李益亮;孙绍裘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超微肿痛贴配合针刺膝五针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超微肿痛贴配合针刺膝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针刺治疗.两纽均观察3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超微肿痛贴配合针刺膝五针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优于注射玻璃酸钠治疗.
作者:杨届;吴官保;冯帅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三黄汤加减灌注冲洗治疗胫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火毒炽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及对照组15例,对照组用常规清创手术+抗生素骨水泥串珠置入治疗,治疗组用常规清创手术+三黄汤加减灌注冲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对照组为8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串珠置入与三黄汤加减灌注冲洗治疗胫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火毒炽盛证)疗效相当,但应用三黄汤灌注冲洗法成本低、安全性高.
作者:刘思华;杨康;肖四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交锁髓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施行交锁髓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初期给予自拟方活血消肿止痛方,后期给予营筋壮骨丸治疗.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肢肿胀消退时间、术后1周疼痛积分、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术后1周疼痛积分、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为8.3%,对照组为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术结合活血消肿止痛方、营筋壮骨丸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较单纯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熊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理伤膏外敷配合针刺内关透外关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治疗组运用理伤膏外敷配合针刺内关透外关治疗,对照组采用腰部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理伤膏外敷配合针刺内关透外关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满意.
作者:陈静;覃薛文;雷牛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舒筋活血止痛酊联合磁热照射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予患膝外擦舒筋活血止痛酊并配合智能疼痛治疗仪磁热治疗,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膝关节功能积分、MeGee疼痛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功能积分及疼痛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活血止痛酊联合磁热照射治疗风寒温痹型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启柱;向剑锋;汤芳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对老年患者脊柱术后老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柱术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术后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对照组仅给予术后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干预老年患者脊柱术后并发症有较好效果.
作者:朱耀;孙绍裘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失眠症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状况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对照组为8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良好.
作者:罗景;赵艳玲;丁柏翠;魏艳蓉;秦思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循经针刺结合小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电针结合药物封闭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小针刀治疗,两组取穴完全相同.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6.8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治疗组为96.88%,对照组为8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针刺结合小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疗效确切,不易复发的优势.
作者:杨星宇;左珊珊;熊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刘氏小儿推拿联合鼻部五部操作法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过敏性鼻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对照组采用刘氏小儿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鼻部五步操作法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6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共治疗4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主要症状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鼻塞、流涕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过敏性鼻炎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安全易行的刘氏小儿推拿疗法,联合鼻部五部操作法能够起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叶兰;李江山;李铁浪;蒋学余;谭程;王德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结合膏药外敷治疗肩周炎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47例肩周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给予董氏奇穴动气针法结合膏药外敷治疗,对照组24例单纯采用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标尺法(VAS)疼痛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5.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为3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 (P <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14.29%,对照组为3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结合膏药外敷治疗肩周炎急性期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远期效果好.
作者:汪新华;周焕娇;赵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有氧运动为主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血液透析患者伴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艾灸、户外有氧运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治疗组(脱落3例)总有效率、痊愈率分别为84.4%、18.8%,高于对照组(脱落4例)的77.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4、6周末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结合户外有氧运动为主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朱立华;朱久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捏脊治疗不同证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捏脊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治疗不同证型小儿厌食症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小儿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何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弱视指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由于双眼交互作用异常或形觉剥夺而导致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经治疗后视力可提高甚至恢复正常[1].1987年我国初次确定了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1996年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工作会议上对上述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2].
作者:张宇叶;武平;吴双;谭会;王丹;周玉梅;羊春华;陈白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刺十三鬼穴为主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随机将60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十三鬼穴结合西医综合及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及高压氧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C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十三鬼穴结合西医综合治疗更有助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恢复.
作者:张俊杰;曾科学;苏美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肾通督针法治疗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分水岭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益肾通督针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根据NIAS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通督针法能有效改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预后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张春晓;吴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治疗脾虚型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脾虚型慢性功能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参苓白术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69.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治疗脾虚型功能性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徐波;熊健;杨星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纯中药精油结合推拿手法治疗产后肝郁气滞型缺乳的疗效.方法:将肝郁气滞型缺乳产妇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予以滑石粉为推拿介质行产后常规手法治疗,治疗组予以纯中药精油作为推拿介质行常规产后手法治疗.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肝郁气滞症状体征.结果:治疗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产后3次治疗,每次治疗后泌乳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产后肝郁气滞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5).结论:纯中药催乳精油结合推拿手法是治疗产后缺乳的一种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疗效极佳的方法.
作者:张超;李江山;叶兰;谭程;翟轩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五草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五草汤治疗,连续治疗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同时段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G)及HBV-DNA定量等指标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6个月时HBV-DNA载量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而第9、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草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乙肝病毒载量转阴率.
作者:许娟;吴凡伟;陈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湘A1号颗粒剂联合艾灸治疗艾滋病脾虚湿盛型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艾滋病脾虚湿盛型腹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艾灸组、中药组与联合组3组,艾灸组单用艾灸治疗,中药组单用中药湘A1号颗粒剂治疗,联合组采用艾灸与中药湘A1号颗粒联合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艾灸组与中药组疗效、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艾灸组、中药组疗效、症状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复发率,联合组低于艾灸组、中药组,且联合组与艾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与中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湘A1号颗粒剂联合艾灸治疗艾滋病脾虚湿盛型腹泻疗效优于单纯口服湘A1号颗粒或单纯艾灸治疗,且复发率低,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萌;欧小香;张予晋;王军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中风后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中风后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以西医常规治疗合西药左乙拉西坦口服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或停用西医常规治疗的情况下予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癫痫控制率、起效时间、癫痫复发率、脑电图改善、神经功能康复评分(NIH-SS)、不良反应6项指标.结果:完成治疗的例数治疗组为34例,对照组为26例;癫痫控制例数治疗组为31例,对照组为24例;癫痫复发例数治疗组为1例,对照组为7例;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脑电图异常例数分别为(5.7±1.4)分、20例,对照组分别为(9.3±2.5)分、22例;对照组出现皮疹4例、乏力4例、头晕头痛2例,治疗组出现腹泻3例.以上6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平均起效时间两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中风后癫痫价廉效佳,且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士生;韩育明;夏爱民;王红梅;何飞舟;贺双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柱状缝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柱状缝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术后并发症(疼痛、出血、水肿)、术后肛门功能(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7、14d疼痛,术后7、14d出血,术后1、3d水肿及术后肛门狭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柱状缝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安;张旗;翟敏;徐慧磊;周峰;巫益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情志护理在颅内肿瘤住院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颅内肿瘤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情志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焦虑评分及满意度.结果:两组焦虑评分护理前后组内比较及护理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观察组为92.86%,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肿瘤住院患者的护理中,对其实施情志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李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普唑伦治疗,观察组予耳穴贴压并配合音乐疗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7%,对照组为80.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的症状.
作者:孙萍;张婕;祝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指导方案对COPD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指导方案,出院3个月后对患者康复依从性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治疗的环境、心理社会、生理、健康相关行为等领域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成本低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COPD中医康复指导方案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常规出院指导,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并降低了康复治疗成本,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
作者:王志伟;狄红月;姜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加味四黄散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静脉输液渗漏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合加味四黄散外敷局部治疗护理,共治疗3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肿胀面积及瘀血面积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达94.0%,治疗后疼痛程度、肿胀面积、皮下瘀血面积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达到96.0%.结论:加味四黄散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郑泽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透法是将温热邪气由深层转入浅层,使气机通畅,将邪气向上向外透达,而不至于内陷的一种治疗原则.关于温病的透法的内涵,多年来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对于“透法”概念与运用可谓见仁见智.从相关文献来看,目前对“透法”概念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和“泛化”的倾向,故笔者试结合相关文献浅述温病透法的本质与应用.
作者:邢政;王秀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项背强痛是一个临床常见症状,多种病症均可出现,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葛根具有解肌发表、升阳生津的作用治疗该症状,疗效显著,临床处方中使用频率高,但并非随处可用,需辨证取之.1 取之葛根之理1.1 妙用起源 关于葛根用于项背强紧的记载,知名的莫过于《伤寒论》了.在太阳病提纲证中就已提到项背强痛,而“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1],更是明确提出项背强几几.几几者,短羽之鸟,欲飞不能之状,形容强急之形,欲伸而不能伸,即头项活动受限,转侧失灵.
作者:朱侣;岳仁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独特的诊疗手段,是理、法、方、药的完美结合,是中医临证实践的不懈追求.先议病后用药本是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惯性思维,《黄帝内经》以议病为主,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伤寒杂病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1],至清代喻昌,提出“先议病后用药”观点.但先议药后议病的临证思维,亦是中医药学辨证论治的基本手段之一,“先议病后用药”与“先议药后议病”均不可偏废.病证结合、方证相应、注重整体、知常达变,才能不断提高临证经验和诊治水平.
作者:陈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黄帝内经》在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出“形与神俱”的生命观并贯穿全书,从而阐明了“形神共调促健康”这一防治疾病的核心治疗观,自此逐渐成为后世中医治疗疾病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现代所提倡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可以说是对这一观念的认可与回归.形神和谐是人体健康的基石,调神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本文从中医形神统一观出发,从疾病的发病过程,调神对治疗疾病疗效的影响,并结合笔者对失眠、中风、癌症的治疗见解为例论述了治疗疾病过程中调神的重要性.
作者:赵建军;贾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子宫内膜异位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所致的疾病[1],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异位内膜大多数位于盆腔内,以侵犯卵巢、宫骶韧带为常见,具有浸润、转移、复发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性激素依赖的特点,临床表现为持续加重的盆腔粘连、疼痛、不孕,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现将养正除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思路浅析如下.
作者:叶美秀;曾美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03 ~ 2012年慢性盆腔炎的文献资料,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文献信息调研,论述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常见证型分布及常见证型的主要临床症状.结果:分析得出湿热瘀结证和气滞血瘀证为慢性盆腔炎主要证型,各证型均可见到下腹痛、腰骶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等症状.结论: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基础证型有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血瘀肾虚证、寒湿瘀滞证、气虚血瘀证等,为本虚标实之证,这些证型的分布规律体现了慢性盆腔炎的基本病机;各证型临床症状均有“瘀”的临床表现,说明瘀血内阻贯穿疾病的始终,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机.
作者:武志娟;刘瑞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14种医书中,计有方剂学的著作有4种,分别为《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以《五十二病方》为主的马王堆医书,记载了当时方剂按疾病分类、方剂组成、制剂、煎服法、用法、禁忌以及方剂所反映的治法治则、复方配伍、辨证论治等内容,已初步具备了方剂学“理、法、方、药”的构成要素,可以代表西汉以前我国方剂学的成就和水平[1-3].《五十二病方》有关剂型、剂量、方剂配伍、服药方法等记载,为探讨方剂学起源提供了珍贵资料,其中有些方法在今天看来仍不失有整理研究的价值[4],因此有必要进行挖掘整理.自1973年出土以来,国内外学者在其方剂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综述如下.
作者:夏洽思;李美红;邱林;胡方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收集中药外治治疗癌性疼痛文献的处方用药,探索近15年现代临床中药外治癌性疼痛的组方原则及用药规律.方法:在2000~2014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运用计算机主题词检索的方法,检索“癌性疼痛、外治、临床研究”等关键字,查找符合条件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索现代中药外治癌痛的中药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中药外治方61首,涉及中药116味,共计511味次,频数分析发现中药外治癌性疼痛常用药为活血化瘀药、开窍药、清热解毒药.结论:通过现代文献分析可知,中药外治治疗癌性疼痛多遵循“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遣方用药多以活血化瘀为主,同时结合兼证,辅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功效的药物,以达行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止痛之功效.
作者:张红;郑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慕课的兴起,给中医高校教师的地位与角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探讨了慕课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慕课对中医高校教师的挑战,为了应对慕课时代的挑战,中医高校教师必须从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参加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等3个方面以实现教师角色的重塑.
作者:周志焕;童毅;温景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临床课程一体化教学是将“课堂讲授-床边教学-临床见习-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融为一体的、适应医学教育国际化发展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以培养知识、能力、职业价值与态度并重的医学人才为目的.针对这一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以促进其不断发展和完善,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者:王毛妮;胥波;高锦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期常发生的血管炎,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综合征.临床上分为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及混合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HSP称为腹型HSP.重症者由于胃肠黏膜充血水肿而引起阵发性腹部剧烈疼痛和消化道出血,病情反复,病程迁延.笔者(第一作者)跟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例重症腹型HSP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富雍;王海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的(SLAP)损伤有多种类型,目前广泛应用的仍是Snyder1990年的分类方法[1]:Ⅰ型:肩胛上盂唇磨损、变性,但尚未撕脱,有完整的盂唇缘和肱二头肌腱锚;Ⅱ:上盂唇及肱二头肌长头腱自肩胛盂撕脱,此型常见,约占SLAP病变的50%左右,Morgan等把Ⅱ型SLAP损伤分为3个亚型,即Ⅱa前上型(单次暴力损伤的非运动员多见),Ⅱb后上型(投掷运动员多见),Ⅱc前后位联合型,其中Ⅱb与Ⅱc常见于投掷运动员;Ⅲ型:上盂唇桶柄样撕脱,但部分上盂唇及肱二头肌长头腱仍紧密附着于肩胛盂上;Ⅳ型:上盂唇桶柄样撕脱,病变延伸至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分上盂唇仍附着于肩胛盂上.撕脱部分可移行至盂肱关节,有时肱二头肌长头腱可完全撕脱.
作者:徐德龙;齐尚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灵枢·行针》是《灵柩经》的重要篇章,主要论述了由于人的体质不同,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会出现6种不同的反应,并对不同反应的原因和机理做了深刻的探讨.本文从整体审查,调和阴阳、体质各异,针感迥然、辨证施治,指导临床等方面浅析针灸学术思想,这些为指导后世针灸临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潘思安;常小荣;钟欢;汪厚莲;呙安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