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英;舒发明;孙荪;刁玉芳;吴克明
目的:观察三黄汤加减灌注冲洗治疗胫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火毒炽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及对照组15例,对照组用常规清创手术+抗生素骨水泥串珠置入治疗,治疗组用常规清创手术+三黄汤加减灌注冲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对照组为8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串珠置入与三黄汤加减灌注冲洗治疗胫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火毒炽盛证)疗效相当,但应用三黄汤灌注冲洗法成本低、安全性高.
作者:刘思华;杨康;肖四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肾通督针法治疗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分水岭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益肾通督针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根据NIAS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通督针法能有效改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预后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张春晓;吴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捏脊治疗不同证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捏脊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治疗不同证型小儿厌食症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小儿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何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匡继林教授诊治宫腔粘连的经验.匡教授认为本病多以虚实夹杂者为多,肾虚为本,血瘀为标,临床多于宫腔镜下行粘连分离术,术后采用补肾活血、化瘀调经预防再粘连,配合保留灌肠及中药外敷,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苏琼;匡继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益肾降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模型大鼠的疗效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毒清颗粒对照组、益肾降浊方观察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尿毒清颗粒对照组、益肾降浊方观察组施行5/6肾切除手术建立CRF大鼠模型.造模成功4周后予药物干预8周.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甘酶(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含量;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形态变化.结果:空白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SOD明显减少,其他指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肾降浊方观察组能明显降低血Scr、BUN水平,血及尿β2-MG、尿RBP、血MDA、TNF-a含量,升高SOD水平,且效果优于尿毒清颗粒对照组(P<0.01).光镜下益肾降浊方观察组及尿毒清颗粒对照组较模型组肾组织肾间质纤维化明显减轻.结论:益肾降浊方能明显改善CRF大鼠肾功能,改善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SOD含量,降低血清MDA、TNF-a的水平有关.
作者:张喜奎;谭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主要是指患有糖尿病引起骨显微结构受损和骨量消减症状,增加了患者的骨脆弱性,容易引发骨折疾病.因为骨质疏松症容易产生骨折,骨折伤残率高,使糖尿病患者的医治和病愈更为艰巨.目前西医治疗普遍以外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血糖,补充维生素及钙剂,使用骨丢失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等[1],但是有些药物毒副作用大,作用机制不明确,患者的依从性差.近年来,医学工作者在中医药治疗DOP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从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类型、治疗3个方面将近年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李远森;李双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陈宏教授从风论治湿疹的经验.陈教授认为,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内外之湿合邪致病,此为湿疹发病的基本病机,其从风论治湿疹分为两个方面:(1)心火亢盛,致血分热盛,复感外来风邪,风湿热邪郁于肌肤,治宜清热凉血、祛风除湿;(2)病程日久耗伤阴血,湿阻成瘀,肝失血养,血不润肤而生风化燥,治宜养血润燥、祛风利湿.此外,将局部与整体、外治与内治相结合,可调整机体内部功能,调和阴阳,外用药物有助于改善皮肤局部情况,配合内服药物使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李明芳;陈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气虚血瘀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在三伏天采用选定腧穴敷贴的方法,于初伏、中伏、末伏各敷贴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疗程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半年随访,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对照组为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象转变率治疗组为74.2%,对照组为4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许霞;刘云川;杨以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多涎症,是指唾液分泌过多,分泌与进食不相一致,频繁吞咽或吐出,甚至自行流出口外之症,亦称“喜唾”.因胃全切胃失受纳而引起的多涎症,患者常有口中涎液过多,吐之不尽感,可伴有脏腑功能亏虚和痰饮瘀血内停的表现,与中医的五脏关系密切,尤以脾肾为主.本文介绍中医辨证施治全胃切除术后半年多涎症验案1则,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杨英;施丽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期常发生的血管炎,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综合征.临床上分为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及混合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HSP称为腹型HSP.重症者由于胃肠黏膜充血水肿而引起阵发性腹部剧烈疼痛和消化道出血,病情反复,病程迁延.笔者(第一作者)跟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例重症腹型HSP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富雍;王海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刘冬梅教授运用和胃降逆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炎的经验.刘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性咽炎的主要病机为胃失和降,浊气上逆;以和胃降逆为治疗大法,常以六君子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健脾和胃降逆,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疏肝和胃降逆,疗效显著.
作者: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0各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肾通络汤加减治疗,经6个月治疗后对两组病例行骨密度(BMD)检测,并且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密度T值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络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显著临床疗效,且无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高韬;丁建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舒筋活血止痛酊联合磁热照射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予患膝外擦舒筋活血止痛酊并配合智能疼痛治疗仪磁热治疗,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膝关节功能积分、MeGee疼痛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功能积分及疼痛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活血止痛酊联合磁热照射治疗风寒温痹型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启柱;向剑锋;汤芳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佐剂关节炎大鼠尿1H-NMR代谢谱的变化,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模拟人体急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从尿液代谢组学谱图变化观察实验性RA大鼠代谢物质的变化.结果:佐剂关节炎大鼠尿液的代谢谱与正常大鼠存在显著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小分子代谢物主要为乳酸、琥珀酸、肌酐、尿素等物质.结论: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尿液代谢物质差异产生机制与三羧酸循环能量代谢及糖酵解途径异常相关.
作者:陈勤;祝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清燥救肺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痛血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内服清燥救肺汤,对照组内服当归饮子治疗.疗程为8周,于治疗前后进行PAS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1.5%,对照组为6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S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燥救肺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有较好疗效.
作者:唐志铭;翟晓翔;荆梦晴;李永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卢秉久教授系辽宁省名中医,肝胆病专家,精研中医理论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对肝病的临床诊治见解独到,笔者有幸随诊,现将卢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经验介绍如下.1 丙型病毒性肝炎案刘某,男,20岁.初诊:2014年9月19日.发现丙型肝炎2个月,HCV-RNA:2.53E+ 07,隔天1次应用短效抗生素合并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20余天.因不耐受干扰素不良反应前来就诊.症见:右胁隐痛,口干口苦,纳差,偶有恶心,乏力,肌肉关节酸痛、视物模糊、心烦不寐,便溏,每天1~2次.查肝功示:ALT 90U/L,AST 40U/L,GGT 112U/L,TBIL 35.7 μmol/L,DBIL 23.8 μmol/L,IBIL 11.9μmol/L.
作者: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的发作性眩晕,是常见的前庭疾病.一般无耳聋、耳鸣和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病程为数小时到数月,甚至数年,呈周期性发作性或缓解,间歇期长短不一,有时可1年或数年不发病,甚至可长达10 ~ 20年者[1].本病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其详细记载早见于《黄帝内经》.
作者:车雄宇;黄剑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03 ~ 2012年慢性盆腔炎的文献资料,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文献信息调研,论述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常见证型分布及常见证型的主要临床症状.结果:分析得出湿热瘀结证和气滞血瘀证为慢性盆腔炎主要证型,各证型均可见到下腹痛、腰骶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等症状.结论: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基础证型有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血瘀肾虚证、寒湿瘀滞证、气虚血瘀证等,为本虚标实之证,这些证型的分布规律体现了慢性盆腔炎的基本病机;各证型临床症状均有“瘀”的临床表现,说明瘀血内阻贯穿疾病的始终,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机.
作者:武志娟;刘瑞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灵枢·行针》是《灵柩经》的重要篇章,主要论述了由于人的体质不同,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会出现6种不同的反应,并对不同反应的原因和机理做了深刻的探讨.本文从整体审查,调和阴阳、体质各异,针感迥然、辨证施治,指导临床等方面浅析针灸学术思想,这些为指导后世针灸临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潘思安;常小荣;钟欢;汪厚莲;呙安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肾特异性钙粘素(ksp)表达异常导致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机刺.方法:选择30只Dahl/ss大鼠,将其分为模型+药物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各10只,模型+药物组及模型组给予8%食盐饲料喂养制备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补肾方水煎剂、蒸馏水灌胃5周.检测各组体质量、肾脏脏器指数、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蛋白(Tp)、血白蛋白(Alb)、尿蛋白、尿NAG及ksp含量.结果:3组体质量、肾脏脏器指数、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药物组和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BUN、尿蛋白、尿NAG、ksp平均光密度升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药物组和模型组血Tp、Alb含量降低(P<0.05).结论:高盐饮食会造成肾特异性钙粘素的表达异常,从而形成肾小管间质损伤,导致盐敏感性高血压.
作者:文平;张远哲;陈丽;周宜;刘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