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森;李双蕾
“胸痹”首见于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其病机被归纳为“阳微阴弦”,临床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尤可教授师从于全国名老中医邵念方先生,现任山东省中医院心病科主任,在临床工作中,结合近代医家张锡纯的“大气下陷”学说、清代医家王清任“血瘀”及金元朱丹溪“痰饮”学说[1],归纳胸痹的发病特点,总结出独特的诊疗思路.笔者有幸跟随尤可教授临床学习,受益匪浅,特择验案2则浅析如下.
作者:李小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阳性对照组、壮骨止痛胶囊组、补骨脂素高剂量组、补骨脂素低剂量组,每组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去卵巢骨质疏松症病理模型,术后5d拆线后连续给药13周,每10d称体质量1次,根据体质量调整用药剂量.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2)、TGF-β含量,提取股骨组织mRNA样本进行PCR反应,检测TGF-β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E2水平明显降低(P<0.01),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戊酸雌二醇阳性对照组、壮骨止痛胶囊组、补骨脂素高剂量组血清TGF-β水平及股骨组织TGF-β基因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补骨脂素可能通过提高血清TGF-β水平、骨组织TGF-β基因表达发挥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作用.
作者:杨琳;曾英;李劲平;张国民;刘珊;王文杰;杨岩冰;莫新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捏脊治疗不同证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捏脊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治疗不同证型小儿厌食症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小儿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何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RP、sICAM-1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80%,对照组为73.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RP、sICAM-1、Scr、BUN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肾功能及炎症反应.
作者:陈培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慢性再障)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甚或衰竭的疾病,属于中医学“虚劳”、“髓劳”范畴,究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薄弱,或为后天调养不当、劳欲过度、饮食不节、大病久病等,伤及五脏,以脾肾损伤为主,导致气、血、阴、阳亏虚,气血来源不充、生化乏源,精亏血少,久之发为虚劳[1].
作者:宋楠欣;徐瑞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肺癌已经成为全球头号癌症杀手,在男性和女性全球恶性肿瘤相关性死亡中,肺癌分别位居第一位和第二位.报告显示肺癌患者占全球罹患恶性肿瘤总人数的13.0%,而肺癌病死人数占恶性肿瘤相关病死总人数的18.0%[1].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仍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而这一趋势在中国尤其明显,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70万人死于肺癌.肺癌治疗早期患者首选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70.0%以上,但局部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仍低于20.0%[2],这与肺癌的早期筛查及治疗手段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主要组成部分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研究角度已经深入应用到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筛查、诊断、治疗等过程中,在肺癌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将代谢组学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侯晓利;曹红春;叶震中;王颖飞;唐振;李世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项背强痛是一个临床常见症状,多种病症均可出现,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葛根具有解肌发表、升阳生津的作用治疗该症状,疗效显著,临床处方中使用频率高,但并非随处可用,需辨证取之.1 取之葛根之理1.1 妙用起源 关于葛根用于项背强紧的记载,知名的莫过于《伤寒论》了.在太阳病提纲证中就已提到项背强痛,而“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1],更是明确提出项背强几几.几几者,短羽之鸟,欲飞不能之状,形容强急之形,欲伸而不能伸,即头项活动受限,转侧失灵.
作者:朱侣;岳仁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情志护理在颅内肿瘤住院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颅内肿瘤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情志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焦虑评分及满意度.结果:两组焦虑评分护理前后组内比较及护理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观察组为92.86%,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肿瘤住院患者的护理中,对其实施情志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李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刘冬梅教授运用和胃降逆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炎的经验.刘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性咽炎的主要病机为胃失和降,浊气上逆;以和胃降逆为治疗大法,常以六君子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健脾和胃降逆,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疏肝和胃降逆,疗效显著.
作者: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愈疡止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采用自拟方愈疡止溃汤治疗,对照组106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疗效、胃镜下表现,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根除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疡止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疗效.
作者:武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魏绍斌教授治疗月经过多的经验.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四川盆地的地域特点,总结出月经过多的基本病机为肾虚、湿热瘀结,贯用补肾、清湿化瘀止血法,选用寿胎丸、四妙散、失笑散等经方随症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李俐历;曾美玲;魏绍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黄枫教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经验.黄教授遵循“天人相应”理论诊治膝骨性关节炎,认为该病病机以肝肾亏虚为本,血瘀痰凝、痹阻络脉为标,在本虚的基础上,外感风寒湿邪、筋络闭阻,有形之邪留滞而发病.并结合岭南地域气候环境以及患者生活饮食习惯进行整体辨证,因地制宜,以健脾益气除湿、补肾通络为组方用药基本原则,善于运用地方中草药材,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虎群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刘英教授辨治炎性肌病经验.刘教授认为,湿热毒邪痹阻脉络、肌腠,脾虚气血不能荣养肌腠而发肌痹,临床分脾胃湿热型、热毒炽盛型、气虚血热型、脾肾两虚型4型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并附验案1例,以资佐证.
作者:王玉娇;刘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03 ~ 2012年慢性盆腔炎的文献资料,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文献信息调研,论述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常见证型分布及常见证型的主要临床症状.结果:分析得出湿热瘀结证和气滞血瘀证为慢性盆腔炎主要证型,各证型均可见到下腹痛、腰骶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等症状.结论: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基础证型有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血瘀肾虚证、寒湿瘀滞证、气虚血瘀证等,为本虚标实之证,这些证型的分布规律体现了慢性盆腔炎的基本病机;各证型临床症状均有“瘀”的临床表现,说明瘀血内阻贯穿疾病的始终,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机.
作者:武志娟;刘瑞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谢晶日教授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谢教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胃气上逆,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法,临床治疗病证相合,善用药对,辨证施治,并注重调护,常获良效.
作者:王瑶;王海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苗药痛风停汤兔含药血清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尿酸盐转运体(hUAT) mRNA和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hURAT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模型,分为苗药痛风停汤高、中、低剂量组和苯溴马隆组、空白组;采用清洁级新西兰制备含药血清家兔,以高、中、低剂量苗药痛风停汤兔含药血清、苯溴马隆兔含药血清、0.9%氯化钠注射液兔含药血清干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K-2细胞中hUAT、hURA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双标准曲线法).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苗药痛风停汤高、中、低剂量组hUAT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hURAT1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苗药痛风停汤对体外培养的HK-2细胞hUAT、hURAT1 mRNA的表达有调控作用,在mR-NA水平上上调hUAT、下调hUART1的表达可能是苗药痛风停降尿酸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正奇;钟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7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8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自拟清热消癥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两组均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45%,对照组为72.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作者:刘庆敏;卢欣;吴颜昆;李艳;韩延冰;张少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透法是将温热邪气由深层转入浅层,使气机通畅,将邪气向上向外透达,而不至于内陷的一种治疗原则.关于温病的透法的内涵,多年来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对于“透法”概念与运用可谓见仁见智.从相关文献来看,目前对“透法”概念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和“泛化”的倾向,故笔者试结合相关文献浅述温病透法的本质与应用.
作者:邢政;王秀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治疗脾虚型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脾虚型慢性功能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参苓白术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69.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治疗脾虚型功能性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徐波;熊健;杨星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指导方案对COPD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指导方案,出院3个月后对患者康复依从性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治疗的环境、心理社会、生理、健康相关行为等领域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成本低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COPD中医康复指导方案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常规出院指导,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并降低了康复治疗成本,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
作者:王志伟;狄红月;姜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