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36例

罗景;赵艳玲;丁柏翠;魏艳蓉;秦思佳

关键词:失眠症, 穴位埋线, 认知行为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失眠症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状况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对照组为8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良好.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疏肝活血汤治疗肝郁血瘀型高催乳素血症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汤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催乳素血症患者按非盲法、完全随机设计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溴隐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疏肝活血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9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催乳素值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肝活血汤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治病需调神”

    《黄帝内经》在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出“形与神俱”的生命观并贯穿全书,从而阐明了“形神共调促健康”这一防治疾病的核心治疗观,自此逐渐成为后世中医治疗疾病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现代所提倡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可以说是对这一观念的认可与回归.形神和谐是人体健康的基石,调神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本文从中医形神统一观出发,从疾病的发病过程,调神对治疗疾病疗效的影响,并结合笔者对失眠、中风、癌症的治疗见解为例论述了治疗疾病过程中调神的重要性.

    作者:赵建军;贾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外治治疗癌性疼痛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通过收集中药外治治疗癌性疼痛文献的处方用药,探索近15年现代临床中药外治癌性疼痛的组方原则及用药规律.方法:在2000~2014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运用计算机主题词检索的方法,检索“癌性疼痛、外治、临床研究”等关键字,查找符合条件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索现代中药外治癌痛的中药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中药外治方61首,涉及中药116味,共计511味次,频数分析发现中药外治癌性疼痛常用药为活血化瘀药、开窍药、清热解毒药.结论:通过现代文献分析可知,中药外治治疗癌性疼痛多遵循“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遣方用药多以活血化瘀为主,同时结合兼证,辅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功效的药物,以达行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止痛之功效.

    作者:张红;郑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36例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失眠症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状况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对照组为8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良好.

    作者:罗景;赵艳玲;丁柏翠;魏艳蓉;秦思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排卵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30例总结

    目的:观察排卵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促排方加减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卵泡成熟当日血清激素水平及CA125水平、排卵率、妊娠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激素水平及CA125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排卵率、妊娠率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排卵方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增加排卵及妊娠概率,疗效显著.

    作者:肖盈盈;匡继林;张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赵泉霖运用补肾健脾法治疗痛风经验

    介绍赵泉霖教授运用补肾健脾法治疗痛风的经验.赵教授认为本病的致病根本为脾肾亏虚,急性发作期治标为主,多运用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消肿止痛之品,缓解期治本为主,多运用补肾健脾之品,日久注重活血化瘀化痰.临床随证加减,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王庆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3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气虚血瘀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在三伏天采用选定腧穴敷贴的方法,于初伏、中伏、末伏各敷贴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疗程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半年随访,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对照组为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象转变率治疗组为74.2%,对照组为4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许霞;刘云川;杨以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补肾通络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0各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肾通络汤加减治疗,经6个月治疗后对两组病例行骨密度(BMD)检测,并且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密度T值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络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显著临床疗效,且无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高韬;丁建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补骨脂素对去势骨质疏松雌鼠TGF-β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阳性对照组、壮骨止痛胶囊组、补骨脂素高剂量组、补骨脂素低剂量组,每组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去卵巢骨质疏松症病理模型,术后5d拆线后连续给药13周,每10d称体质量1次,根据体质量调整用药剂量.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2)、TGF-β含量,提取股骨组织mRNA样本进行PCR反应,检测TGF-β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E2水平明显降低(P<0.01),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戊酸雌二醇阳性对照组、壮骨止痛胶囊组、补骨脂素高剂量组血清TGF-β水平及股骨组织TGF-β基因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补骨脂素可能通过提高血清TGF-β水平、骨组织TGF-β基因表达发挥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作用.

    作者:杨琳;曾英;李劲平;张国民;刘珊;王文杰;杨岩冰;莫新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辨证论治全胃切除术后多涎症1例

    多涎症,是指唾液分泌过多,分泌与进食不相一致,频繁吞咽或吐出,甚至自行流出口外之症,亦称“喜唾”.因胃全切胃失受纳而引起的多涎症,患者常有口中涎液过多,吐之不尽感,可伴有脏腑功能亏虚和痰饮瘀血内停的表现,与中医的五脏关系密切,尤以脾肾为主.本文介绍中医辨证施治全胃切除术后半年多涎症验案1则,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杨英;施丽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49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RP、sICAM-1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80%,对照组为73.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RP、sICAM-1、Scr、BUN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肾功能及炎症反应.

    作者:陈培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婴幼儿湿疹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湿疹是婴幼儿常见多发的皮肤病.一般多因过度营养、消化不良、对食物过敏或由于某些外界因素的刺激所致,与遗传亦有一定关系.临床上以剧烈瘙痒、多种形态的皮肤损害,伴有渗出及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该病病程较长,迁延难愈,给患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目前临床上对婴幼儿湿疹的治疗方法很多,现就其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萍;石晶晶;严建业;黄丹;李顺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缩宫清瘀方治疗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缩宫清瘀方治疗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缩宫清瘀方治疗,对照组口服益母草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出血天数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阴道流血量少于对照组,流血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清瘀方能明显减少药流后阴道流血量,缩短流血时间,提高药流成功率,减少清宫率.

    作者:唐莎;刘静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主要是指患有糖尿病引起骨显微结构受损和骨量消减症状,增加了患者的骨脆弱性,容易引发骨折疾病.因为骨质疏松症容易产生骨折,骨折伤残率高,使糖尿病患者的医治和病愈更为艰巨.目前西医治疗普遍以外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血糖,补充维生素及钙剂,使用骨丢失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等[1],但是有些药物毒副作用大,作用机制不明确,患者的依从性差.近年来,医学工作者在中医药治疗DOP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从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类型、治疗3个方面将近年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李远森;李双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匡继林诊治宫腔粘连经验

    介绍匡继林教授诊治宫腔粘连的经验.匡教授认为本病多以虚实夹杂者为多,肾虚为本,血瘀为标,临床多于宫腔镜下行粘连分离术,术后采用补肾活血、化瘀调经预防再粘连,配合保留灌肠及中药外敷,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苏琼;匡继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半夏泻心汤在胃肠疾病中的治疗近况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治柴胡汤证误下、痰气互结、升降失常、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不利等,为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其方药组成及用法原文为:“半夏(洗,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擎,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健脾燥湿,散结除痞,又善降逆和胃;臣以干姜之辛热温中散寒,并可辅助半夏醒脾健运之力;黄芩、黄连之苦寒以沉降泄热,散结开痞.以上4味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功.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方中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益脾虚,为佐药.使以炙甘草补脾和中,调和诸药.全方旨在苦辛用以顺其升降,甘温相伍以调补中州,补泻同施以扶正祛邪,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功,深而推之,还具有清热化湿、燥湿化痰、调和寒热、和胃补虚,开结理气等功效.

    作者:邓天好;吕良;刘珍;谭达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8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7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8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自拟清热消癥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两组均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45%,对照组为72.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作者:刘庆敏;卢欣;吴颜昆;李艳;韩延冰;张少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艾灸冲阳、涌泉二穴治疗0级糖尿病足验案1则

    糖尿病足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1],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及致死的重要因素[2].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3].Wagner分级法[4]将糖尿病足分为0~5级,其中0级糖尿病足主要表现为:目前无溃疡,但有发生足溃疡的危险因素,如肢端供血不足,颜色异常,肢端发凉、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肢端疼痛等.临床上0级糖尿病足常迁延难愈,甚者还会出现恶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传芃;戴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黄雅慧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介绍黄雅慧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黄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5个证型较为常见,但各证很少单一出现,多兼有他证.故在治疗上应健脾、疏肝、清热、活血、理气同调,配合饮食、心理、运动调养,灵活运用,每获佳效.

    作者:魏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张士卿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验案举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于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方中柴胡、黄芩舒肝解郁,清热泻火;人参、茯苓、大枣益气健脾,养心安神;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去痰镇惊;半夏、茯苓化痰宣窍安神;大黄、桂枝破瘀血,通脑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疏肝利胆、调气和血、化痰解郁、镇惊安神之效.

    作者:王柏清;王秀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