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谢遥;胡彬;朱明芳
目的:观察百合固金汤配合伽玛刀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阴虚内热证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予百合固金汤加减配合伽玛刀治疗,对照组单予伽玛刀治疗.结果:两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不良反应及KP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近期客观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合固金汤加减配合伽玛刀治疗有助于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阴虚内热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并能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肖朝霞;张志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湿疹是婴幼儿常见多发的皮肤病.一般多因过度营养、消化不良、对食物过敏或由于某些外界因素的刺激所致,与遗传亦有一定关系.临床上以剧烈瘙痒、多种形态的皮肤损害,伴有渗出及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该病病程较长,迁延难愈,给患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目前临床上对婴幼儿湿疹的治疗方法很多,现就其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萍;石晶晶;严建业;黄丹;李顺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刘英教授辨治炎性肌病经验.刘教授认为,湿热毒邪痹阻脉络、肌腠,脾虚气血不能荣养肌腠而发肌痹,临床分脾胃湿热型、热毒炽盛型、气虚血热型、脾肾两虚型4型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并附验案1例,以资佐证.
作者:王玉娇;刘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03 ~ 2012年慢性盆腔炎的文献资料,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文献信息调研,论述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常见证型分布及常见证型的主要临床症状.结果:分析得出湿热瘀结证和气滞血瘀证为慢性盆腔炎主要证型,各证型均可见到下腹痛、腰骶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等症状.结论: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基础证型有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血瘀肾虚证、寒湿瘀滞证、气虚血瘀证等,为本虚标实之证,这些证型的分布规律体现了慢性盆腔炎的基本病机;各证型临床症状均有“瘀”的临床表现,说明瘀血内阻贯穿疾病的始终,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机.
作者:武志娟;刘瑞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陈宏教授从风论治湿疹的经验.陈教授认为,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内外之湿合邪致病,此为湿疹发病的基本病机,其从风论治湿疹分为两个方面:(1)心火亢盛,致血分热盛,复感外来风邪,风湿热邪郁于肌肤,治宜清热凉血、祛风除湿;(2)病程日久耗伤阴血,湿阻成瘀,肝失血养,血不润肤而生风化燥,治宜养血润燥、祛风利湿.此外,将局部与整体、外治与内治相结合,可调整机体内部功能,调和阴阳,外用药物有助于改善皮肤局部情况,配合内服药物使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李明芳;陈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慢性再障)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甚或衰竭的疾病,属于中医学“虚劳”、“髓劳”范畴,究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薄弱,或为后天调养不当、劳欲过度、饮食不节、大病久病等,伤及五脏,以脾肾损伤为主,导致气、血、阴、阳亏虚,气血来源不充、生化乏源,精亏血少,久之发为虚劳[1].
作者:宋楠欣;徐瑞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超微肿痛贴配合针刺膝五针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超微肿痛贴配合针刺膝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针刺治疗.两纽均观察3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超微肿痛贴配合针刺膝五针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优于注射玻璃酸钠治疗.
作者:杨届;吴官保;冯帅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期常发生的血管炎,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综合征.临床上分为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及混合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HSP称为腹型HSP.重症者由于胃肠黏膜充血水肿而引起阵发性腹部剧烈疼痛和消化道出血,病情反复,病程迁延.笔者(第一作者)跟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例重症腹型HSP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富雍;王海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刘氏小儿推拿联合鼻部五部操作法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过敏性鼻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对照组采用刘氏小儿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鼻部五步操作法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6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共治疗4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主要症状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鼻塞、流涕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过敏性鼻炎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安全易行的刘氏小儿推拿疗法,联合鼻部五部操作法能够起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叶兰;李江山;李铁浪;蒋学余;谭程;王德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无任何症状,多在体检或影像学检查中发现存在脂肪肝.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脂肪肝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已经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被认为是引起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病因.本文重点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西医治疗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赖安宁;韦雄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王哲教授治疗流产术后月经量少的经验.王教授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当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以自拟补肾活血方治之,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王晓杨;王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愈疡止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采用自拟方愈疡止溃汤治疗,对照组106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疗效、胃镜下表现,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根除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疡止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疗效.
作者:武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魏绍斌教授治疗月经过多的经验.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四川盆地的地域特点,总结出月经过多的基本病机为肾虚、湿热瘀结,贯用补肾、清湿化瘀止血法,选用寿胎丸、四妙散、失笑散等经方随症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李俐历;曾美玲;魏绍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循经针刺结合小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电针结合药物封闭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小针刀治疗,两组取穴完全相同.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6.8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治疗组为96.88%,对照组为8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针刺结合小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疗效确切,不易复发的优势.
作者:杨星宇;左珊珊;熊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透法是将温热邪气由深层转入浅层,使气机通畅,将邪气向上向外透达,而不至于内陷的一种治疗原则.关于温病的透法的内涵,多年来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对于“透法”概念与运用可谓见仁见智.从相关文献来看,目前对“透法”概念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和“泛化”的倾向,故笔者试结合相关文献浅述温病透法的本质与应用.
作者:邢政;王秀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滑膜切除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在关节镜下行手术切除,术前和术后6、12个月后比较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肿胀及活动度.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总有效率均为93.3%,两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疼痛、肿胀及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滑膜切除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有很好的疗效,且不易复发.
作者:董克芳;李益亮;孙绍裘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尤昭玲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崩漏的经验.尤教授认为脾肾亏虚是该病的主要病机,临证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治则,以“塞流、澄源、复旧”为治法,辅以健脾补肾,疗效显著.
作者:向艳华;林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总结朱明芳教授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朱明芳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同治的方法治疗痤疮这一临床常见皮肤病,内治从湿、热、痰、瘀4个方面辨证论治,结合外用中药超微面膜粉及西药软膏,疗效显著.
作者:杨柳;谢遥;胡彬;朱明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有统计报道,全球糖尿病患者直至2013年已达3.82亿,预计到达2035年,此数值会增长至5.92亿[1].201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240万,城镇发病率平均约9.7%[2].其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占全部糖尿病患者90.0%以上.
作者:李知行;张海华;蓝丹纯;孙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失眠症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状况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对照组为8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良好.
作者:罗景;赵艳玲;丁柏翠;魏艳蓉;秦思佳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