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慧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30例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路径模式护理,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统计护理差错发生几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SAS、SDS 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SAS、SDS 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减少护理工作差错,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作者:张文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要点进行分析,为临床中急性阑尾炎诊治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诊断方法。结果:经过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患者中有55例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确诊率为91.8%,其中13例采用保守方法治疗,另42例患者采用手术法进行治疗,患者中3例出现不良反映,经过治疗,所有患者均已出院。结论: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诊治多采用手术手段,在早期诊断后,适时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王立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周围性面瘫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者。研究组采用针灸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分别为15.0%和5.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O<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90.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O<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针灸综合疗法治疗面瘫疗效较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吴红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主要是探讨脐带血管前置在产前进行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近三年来我院产科收诊60例妊娠合并血管前置的孕妇产前超声检查图像资料并对其结局进行分析。结果:产前超声检测共检测出38例孕妇有血管前置,漏诊2例,检出率为95.0%(38/40),其中,中孕期诊断32例(84.2%,32/38),晚孕期诊断6例(15.79%,6/38)经腹超声检查诊断的30例(78.9%,30/38),其余8例需进一步通过会阴以及阴道超声进行检测(21.0%,8/38)。产前超声确诊的38例孕妇中,其中37例是剖腹产,没有围产期死亡,1例因为其他原因而引产。漏诊的2例,其中1例在经阴道分娩生产时因大出血胎儿死亡,另1例经阴道分娩时大出血,立即剖宫产手术娩出胎儿,经及时抢救,胎儿存活。结论:在孕中期进行脐带血管前置的超声检测是筛查的佳时期,对于腹部 B 超难以确定的则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会阴或者阴道的超声检测。总之,产前进行超声检测及时发现脐带血管前置,能有效的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
作者:周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化疗期间对贫血胃癌患者输血后的疗效与预后影响。方法:我院将收治的100例贫血胃癌患者(2013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动态随机化分为输血组与非输血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生存时间数据。结果:非输血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生存时间与输血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O<0.05。结论:在化疗期间对贫血胃癌患者输血后,无法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会降低患者的总有效率与生存时间。
作者:陆明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1%)显著高于对照组(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O>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7±1.5)显著低于对照组(13.7±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芦晓燕;李虎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即行剖宫产术,观察组予以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子宫切除、新生儿窒息、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2.3±200.5)、(3000.1±750.5)ml,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观察组50例患者中,子宫切除4例、新生儿窒息4例、产后出血4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子宫切除26例、新生儿窒息12例、产后出血18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易发生产后大出血,存在胎儿生长迟缓、胎儿宫内窘迫等现象,易引起早产或感染,临床上运用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术治疗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安全性高,效果显著。
作者:邱进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心内科应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收治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0例加用倍他乐克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2.5%,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水平、心率和 LVEF 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恢复患者的心功能,改善预后质量。
作者: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膝部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踝部、髌骨、胫骨踝部等部位的骨折。因这几处直接关系到膝关节功能,所以骨折发生之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受限,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为提高膝部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临床中一般会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本文对膝部骨折的康复护理进展做了探讨,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燕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给予平肝降压汤、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进行观察,西药组45例患者采用口服阿托伐他汀、硝苯地平缓释片、氢氯噻嗪片治疗,结合组4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平肝降压汤治疗。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结合组血压和血脂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结合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明显低于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结论: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给予平肝降压汤、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的长期降压、降脂效果明显,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陈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和相关治疗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治疗时可以补充血源以及血小板。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是导致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可以使用针对性补充的手段进行治疗,但并不主张对新生儿实施预防性治疗。
作者:王青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制对分娩质量影响的临床分析。方法:取我院产科与2016年1月~2016年5月共收治的220例产妇进行此次实验研究,将220例产妇平均分为两组,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全程助产责任制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剖宫产率、胎吸或产钳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会阴侧切率、总产程时长、产时及产后2h 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制能够增加产妇的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会阴侧切、减少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对产妇及新生儿结局有良好的作用,全程助产责任制能够保障母婴的安全并提高分娩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麻俏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根据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需要,探讨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启示。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1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有效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对干预前后的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对21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后,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掌握更多的护理知识,干预后平均血糖显著下降,对护理干预认识程度提高。结论: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提高护士的护理胜任力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何玉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我校是一所医学专科学校,与一般本科学校无法竞争,为了学校的发展和适应社会招生需要,应走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及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增加毕业就业率,才能更好把学校办好、发展好。目前,我国的医药事业发展迅速,药品生产、经营、流通、使用和检验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药学人才。尤其是2010年新版 GMP 与2012年新版 GSP 的颁布和实施,对药品生产企业与经营企业的药学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传统的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实践教学在实验室或社会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进行,沿袭的方法往往是先理论后实践,即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完成。学生学习后,依然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动手能力没有及时得到真正的提高,不能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
作者:曾凤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1 关于慢性疼痛的定义慢性疼痛是涉及感觉、情绪和认知的多维度体验。一方面,它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与生理反应,例如组织或器官受损的病理症状;另一方面,它是一种生理反应,一种主观意义上的自觉症状[1]。1994年国际疼痛学会将疼痛定义为:“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主观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体验”,即痛觉包括“感觉”与“情绪”两种成分;其中“感觉”的成分具备其它感觉的共性:即具有特定的感受器、要求适当的刺激、感受器定位分布、可鉴别刺激强度等;而“情绪”成分和防御反应的驱动力相关,具有很强的变异性,受经验因素的影响[2]。值得一提的是,很难给疼痛作出完满而明确定义[3]。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疼痛可在躯体受到威胁时提供警报信号,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保护功能;在病理条件下,疼痛具有普通疾病的共同症状,常与情绪反应、自主神经活动、运动反射等交织在一起,给主体造成痛苦。在临床上,按持续时间不同,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持续时间不足一个月称为急性疼痛,例如损伤、外科手术等创伤造成的疼痛。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的称为慢性疼痛。该类疼痛无生物学价值且持续时间长于组织愈合的时长[4]。此外,通常是躯体及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者:赵宇;张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产后保健对产妇产后恢复以及新生儿健康状况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实施产后保健的100产妇列入观察组,将同期100例没有进行产后保健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恢复情况和新生儿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以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均好于对照组,O<0.05。结论:产后保健对产妇产后恢复及新生儿的健康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一次性根管资料在急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以及根尖周炎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牙科收治的274例(328颗患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多次根管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近,O>0.05,不具有可对比性。术后1d、1周、1年时两组患者的牙痛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疗效与对照组相似,且治疗后牙痛复发率相近,但一次性根管治疗可有效的减少患者往返复诊的次数,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故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潇;周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治疗中术后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1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分析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病理检查结果显示:27例发生变性标本中,脂肪变性7例,玻璃样变性9例,红色变性5例,肉瘤变性3例,囊性样变2例,特殊组织类型的肌瘤1例。(2)B 超结果显示:患者子宫和卵巢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不规则团状物与周围的肌组织的界限明显,不同大小和位置瘤体回声强弱不同且多呈后方回声衰减。(3)180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超声诊断结果比较,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子宫颈肌瘤和混合性肌瘤的符合率分别为96.8%,86.4%,94.1%,100%和80.0%,总符合率为93.2%。其中8例患者诊断结果不一致。结论:病理诊断对子宫肌瘤的确诊率高,在临床上值得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同时应用于女性子宫肌瘤的诊断。
作者:史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针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讨论临床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选择西医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针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概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仲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共收治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105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对象,此次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服务,如饮食护理、日常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经此次实验研究护理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O<0.05。护理后总满意度为102(97.14%),护理前总满意度为69(65.71%),护理后总满意度明显高于护理前总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O<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中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及运动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间接性的提高治疗疗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广欣;温丽香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