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学红
目的:分析手术全期护理预防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有29例患者的常规组,一组为有29例患者的全期组,对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全期组实施全期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全期护理的全期组压疮发生率(6.90%)明显低于常规组(27.5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全期护理对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减少压疮发生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催产素引产致羊水栓塞的护理要点。方法:对羊水栓塞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在治疗9 d 后痊愈出院,随访2个月无异常。结论:产程中应合理、谨慎应用催产素;对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的孕产妇,应警惕羊水栓塞的发生;早期应用肝素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魏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及时掌握我县居民户碘盐普及食用情况,动态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病情的消长趋势,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县2010-2014年碘盐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五年级以上学生和家庭妇女进行碘缺乏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我县碘盐覆盖率和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均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结论:碘缺乏和碘过量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应该加强盐碘、水碘和人群碘营养水平的监测以及对盐碘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加强对市场上流通的部分非碘盐进行严厉打击。
作者:张晓娟;陈娥;陆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小柴胡汤加减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6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平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分别予以小柴胡汤加减和常规西药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调查,并比较调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的19例,对照组患者痊愈的10例,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的13例,对照组患者病情缓解的14例,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O<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具有更高的治疗价值。
作者:周良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西医儿童的用药现状存在儿童用药品种不足、滥用抗生素、保健品和常用药的滥用及过分依赖药物等,针对目前西医儿童用药的现状政府应大力鼓励儿童药物的发展及医生、家属应对儿童用药严格要求,对症对量用药,规范使用各类抗生素等,严格儿童用药,对儿童的健康发育和成长把好关。
作者:王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骨科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普通组和综合组,各有36例患者。给予普通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手段,综合组则在普通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护理措施。分析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综合组的综合护理满意度(97.22%)明显高于普通组(83.33%),O<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老年病人实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红;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估与报道缝合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把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50例患者实施胃大部分切除术设为对照组,另外50例患者实施缝合修补术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2%,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O<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比对照组短,两组对比差异显著(O<0.05)。结论:缝合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安全性较高,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云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后妊娠的情况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100例中,8例妊娠的临床情况。结果:8例术后妊娠,妊娠时间术后半年-1年,平均7个月。1例已足月剖宫产,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3例目前妊娠中晚期,孕程顺利,无产科并发症,2例因计划外妊娠在孕早期行人工流产术;1例因不能忍受严重早孕反应要求终止妊娠;1例因胚胎停止发育行清宫术。
作者:邓少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肠穿孔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外伤性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穿刺、X 线检查及剖腹探查等方式进行诊断,在确诊后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106例外伤性肠穿孔患者手术治疗均顺利完成,且所有患者均治愈,未出现死亡例数;手术切口达到Ⅰ期愈合患者有98例,而其余8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在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的感染症状消失且切口愈合良好。结论:在外伤性肠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早期的诊断及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值得推广及借鉴。
作者:沈育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实施孕期保健护理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保健的15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孕期保健护理,统计、分析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新生儿平均体重、大于胎龄儿和小于胎龄儿的人数。结果:观察组75例患者中,21例行剖宫产(28.00%),显著低于对照组剖宫产发生率(57.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重(3.545±0.97)kg,显著优于对照组(3.844±0.74)kg,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0.05);观察组大于胎龄儿(4/75)和小于胎龄儿(5/75)的出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23/75,24/7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在孕期加强对孕产妇的孕期保健对于孕产妇有着积极影响,有利于保证孕产妇顺利生产。
作者:蒲玉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红外光治疗宫颈糜烂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采用红外光治疗的宫颈糜烂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方法,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护理显效34例,护理有效11例,护理无效5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护理显效20例,护理有效18例,护理无效12例,护理总有效率为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宫颈糜烂患者采用红外光治疗,护理方法上则给予综合护理,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有效减轻患者的病痛,并减少病情的复发。
作者:胡海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急性胃溃疡出血临床效果与相关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0例急性胃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15例予以内镜下联合应用凝血酶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急性胃溃疡出血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治疗,观察组15例患者中,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15例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观察组15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比6.66%;对照组15例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比33.3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内镜下治疗急性胃溃疡出血疗效较好,操作方便、创伤小,有利于医生在直视下清理积血、喷洒药物,是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谢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0例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照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通过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极化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33%、0%;73.33%、1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通过参麦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情况较少。
作者:张继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4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无统计学意义(O>0.05),但是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O<0.05)。结论:临床中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但是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能让患者的治疗费用有效减少。
作者:王爱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近视发展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5月到2106年2月期间被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0例,年龄分布在6岁到18岁之间,对其进行屈光度检查。结果:青少年近视患者中男性患者增长率相较于女性来说低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从年龄上来看,6岁到10岁之间的男性患者近视增长率相较于11到18岁之间大的多,女性也是如此。结论:年龄对青少年近视发展速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年龄越大发展速度越慢,与此同时,性别也是决定近视发展速度的因素之一。
作者:刘晓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我院2012-2014年门诊处方质量情况,统计不合理处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按上年度各专科门诊处方比例每月随机抽取处方100张,共3600张进行统计,评价处方合理性。结果:调查期内抽查的门诊处方合格率逐年增加,平均合格率达97.68%。结论: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比较规范,合格率符合要求,对存在的问题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处方点评力度。
作者:辛莉;梁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200例产妇出现先兆子宫破裂与子宫破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前提下的预防性护理,并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出现子宫破裂的主要因素有:催产素引产、梗阻性难产、子宫肌层薄弱。从两组患者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死亡率、发生率和家属满意率情况来看,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0.05。结论:有效的预防性护理能够降低发生子宫破裂的概率,并且对患者预后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杨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放疗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放疗中心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这段时间接诊的114例食管癌的患者作为研究的目标,并分为观察组(n=57)、对照组(n=57),观察组的患者进行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般的心理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功能量表领域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失眠、劳累、没有食欲分数比对照组要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对食管癌的患者进行放疗之后采取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作者:林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对比。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2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组的有效人数3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乙组的有效人数3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1%,甲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乙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甲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例,不良反应率为7.5%,乙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例,不良反应率为12.8%,12.8%>7.5%,说明甲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乙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均有明显的效果,其中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的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兴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医务人员填写抗菌类西药调查表,全面分析阿莫西林特性与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发生不良反应者共计15例,占总数的8.06%。不良反应主要类型为头部不适,过敏,嗜睡,乏力等等。结论:不合理使用抗菌类西药,不但会发生相当严重的不良反应,也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康复不利。使用科学有效的方式,使用抗菌类西药,对于降低菌株耐药性,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显著临床意义,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于小五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