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议“燔针”

杨慧琳;宁晴;钟延进;张锦华;陈弘;吴节

关键词:燔针, 燔针劫刺, 焠刺, 火针
摘要:为探索《黄帝内经》中“燔针”的有关涵义,笔者认真研究《内经》里的相关条文及历代医家的注解,认为“燔针”的本义是用火烧针,非指针具,具体意义为何,应当联系相应的篇章条文.笔者大胆揣测,“燔针劫刺”,指用火烧针使其暖也而后刺,疾入疾出的一种刺法.“焠刺”,指用火将针烧红后再刺,刺后需待烧红的针冷却,然后再出针的一种刺法.“燔针劫刺”与“焠刺”的区别在于烧针的程度以及刺后的手法,“焠刺”与“火针”的不同在于刺后的处理,将“燔针”做温针之类的理解,可能并非《内经》的初衷,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理解《内经》所提及的“燔针”时,当与“燔针劫刺”、“焠刺”及“火针”互参.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立舒酊治疗软组织挫伤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立舒酊治疗软组织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软组织挫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立舒酊治疗,对照组采用扶他林乳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6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舒酊可显著改善软组织挫伤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潘远伟;罗宗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逍遥散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逍遥散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免疫指标的变化,综合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94%,对照组为69.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免疫指标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晗;施伯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武连仲应用颔厌穴治疗脑病验案2则

    武连仲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教授.在40余年的临床经验中,武教授潜心医学,对斜颈合并抽动秽语综合征及中风偏瘫的治疗经验独到,提出以“醒脑腑,通神窍”为治则,重视颔厌穴应用,临床疗效肯定.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匪浅.现将武教授应用颔厌穴治疗脑病验案2则介绍如下.

    作者:王冰卉;楚江静;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TNF-α在肝衰竭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读、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证候群[1].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免疫介导的肝损伤在肝衰竭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近年来,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研究越发深入,特别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使TNF-α在肝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有了一系列新的见解与发现.本文拟就TNF-α与肝衰竭关系进行综述,重点讨论TNF-α在肝衰竭中的作用、诱导肝细胞凋亡途径,及中西医通过降低TNF-α治疗肝衰竭作一简要介绍,以期为肝衰竭的防治提供适合的靶点及途径.

    作者:刘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发酵前后天龙粉水溶性活性物质含量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中药天龙粉发酵前后水溶性活性物质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水提取法分别提取天龙粉发酵前后所含的水溶性活性成分,通过改良Lowry法测定其蛋白质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定磷法测定其核酸含量.结果:天龙粉发酵前蛋白含量为68.5730mg/g,发酵后为130.6559mg/g;天龙粉发酵前多糖含量为6.5771mg/g,发酵后为13.4492mg/g;而天龙粉发酵前核酸含量为17.7146mg/g,发酵后为9.1373mg/g.结论:天龙粉发酵前的核酸含量较高,而发酵后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较高.

    作者:王颖;马明珠;王立娜;曹荣华;王集会;高世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温针灸联合济川煎加减治疗阳虚型便秘3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济川煎加减治疗阳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阳虚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济川煎加减治疗;对照组仅予方药济川煎加减口服,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3%,对照组为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济川煎加减治疗阳虚型便秘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治疗慢性便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秋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王恩龙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经验

    介绍王恩龙教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经验.王教授认为该病的病机要点为本虚标实,以机体气血不足为本,风、毒邪痹阻为标,应用针刺为主、分为急性期、恢复期与后遗症期3期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孙瑜泽;王恩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清热解毒祛湿外洗方对肺癌靶向药物服药者药物性皮疹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清热祛湿解毒外洗方对肺癌靶向药物服药者药物性皮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且给予肺癌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诺替尼、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后出现药物性皮疹的情况,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用外洗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则给予自拟中药方外洗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分析治疗组中不同皮疹分级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66.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1度皮疹患者治疗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2度皮疹患者(95.5%)及3度皮疹患者(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的清热祛湿解毒外洗中药治疗肺癌靶向药物服药者药物性皮疹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阳;邓天好;王云启;梁慧;李玉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竹茹鸡子黄汤合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2例

    呃逆俗称“打嗝”,主要是由于膈肌局部、膈神经或3~5颈髓以上中枢神经受到刺激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特别的声音[1],西医认为临床上如果呃逆发作超过48h者称为顽固性呃逆.对于胃黏膜病变引起的顽固性呃逆,西医主要采用镇静药对症治疗及制酸保护胃黏膜等针对病因的治疗,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对原发病的控制,疗效并不明确[2].目前普遍认为针刺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呃逆有较好的疗效,笔者临床运用针刺合竹茹鸡子黄汤(竹茹99、鸡蛋黄1个、冰糖适量)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任海亮;张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通络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通络活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手术加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通络活血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通络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于手术加西药治疗.

    作者:唐成剑;周长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PBL教学法在《中医养生康复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介绍PBL教学法在中医养生康复学教学中的运用.以问题为基础,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教学水平.

    作者:李风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面神经功能评估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重要性及方法

    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是否有效,神经损伤的程度是关键,若髓鞘和轴突都发生重度病变,神经纤维的功能是不能恢复的,保守治疗也基本无效.认为病变程度和位置是影响针刺发挥疗效的决定性因素,在选择针灸治疗前,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是判断疗效的关键.并对面神经功评估的多种方法进行了阐述,对各种评估方法的利弊作了较详细说明.

    作者:宋宣慧;刘志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失眠治疗中针灸应用的思考

    失眠[1]是临床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长期失眠对于正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2002年全球10个国家失眠流行病学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失眠.失眠属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衰弱”范畴,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其病情可有轻重之不同,轻者入睡困难,或睡不深熟,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重者可彻夜不眠.失眠长久不愈往往出现头晕、健忘、心悸、困倦等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

    作者:谭会;武平;吴双;张宇叶;白玉;熊燕;王丹;黄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Pubmed,根据纳入标准,收集单独使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医治疗对照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项RCT,共803例患者.中医药组或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比较的总有效率,结果显示中医药组或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73,95%CI(2.56,5.41),P<0.00001].结论:中医药在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何帆;曾家耀;王宇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张发荣运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痤疮经验

    介绍张发荣教授运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痤疮的经验.张老认为痤疮的病机为湿热蕴结于上焦,兼感外邪;病位在心肺,故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内泻湿热,外散表邪,临床疗效颇佳.

    作者:黎慧英;张晓冉;董阳;姚庆涛;陈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 Fang Data,查找国内外采用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截至2015年11月.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6个RCT,包括1230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终末期方面,中药灌肠组比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早期、临床及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但是由于缺乏高质量的文献,样本量有限,仍需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杜旭勤;石立鹏;李新华;程萍;谭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药直肠滴入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直肠滴入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及奥硝唑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直肠滴入联合微波治疗,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直肠滴入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桂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呼吸机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呼吸机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与呼吸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给予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病死率治疗组为7.50%,对照组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恢复意识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比对照组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对于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行呼吸机通气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娜娜;张禹;李梅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评估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此类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入院行手术治疗的85例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估,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后,患者心理压力显著减轻,85例乳腺癌患者全部积极地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手术及其他相关治疗,术后生活质量及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心理障碍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蒋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议“燔针”

    为探索《黄帝内经》中“燔针”的有关涵义,笔者认真研究《内经》里的相关条文及历代医家的注解,认为“燔针”的本义是用火烧针,非指针具,具体意义为何,应当联系相应的篇章条文.笔者大胆揣测,“燔针劫刺”,指用火烧针使其暖也而后刺,疾入疾出的一种刺法.“焠刺”,指用火将针烧红后再刺,刺后需待烧红的针冷却,然后再出针的一种刺法.“燔针劫刺”与“焠刺”的区别在于烧针的程度以及刺后的手法,“焠刺”与“火针”的不同在于刺后的处理,将“燔针”做温针之类的理解,可能并非《内经》的初衷,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理解《内经》所提及的“燔针”时,当与“燔针劫刺”、“焠刺”及“火针”互参.

    作者:杨慧琳;宁晴;钟延进;张锦华;陈弘;吴节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