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失眠治疗中针灸应用的思考

谭会;武平;吴双;张宇叶;白玉;熊燕;王丹;黄娟

关键词:失眠, 体针, 腹针, 灸法, 综述, 学术性
摘要:失眠[1]是临床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长期失眠对于正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2002年全球10个国家失眠流行病学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失眠.失眠属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衰弱”范畴,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其病情可有轻重之不同,轻者入睡困难,或睡不深熟,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重者可彻夜不眠.失眠长久不愈往往出现头晕、健忘、心悸、困倦等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耳穴压豆联合中药贴敷对早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中药贴敷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耳穴压豆和中药贴敷.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含量(HbAIC)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FPG、FINS、HbAIC、HOMA-I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中药贴敷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平;郭敏英;何珍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杨文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验案1则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不依赖正常的红细胞生成调节机制且以红细胞增多为特征的骨髓增殖性肿瘤,大多数患者有JAK2基因获得性功能性突变[1].西医主要以放血疗法、细胞毒药物、α干扰素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伊马替尼、JAK2抑制剂等治疗,但往往毒副作用较大,并发症较多[2].杨文华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作者:冯全管;杨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疏肝调气针法治疗功能性便秘1例

    功能性便秘是在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情况下,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不尽感,伴或不伴有腹痛、腹胀、恶心等临床症状的疾病.随着当今社会人们饮食结构和心理因素的变化,本病的发病逐年递增,症状困难者排便频率为1周甚至半个月1次,更甚者长期无便意,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泻剂、胃促动力药、手术治疗等,各种疗法均有其局限性和毒副作用,且疗效不太理想.

    作者:毛珍;张红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谢晶日从肝脾论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经验

    介绍谢晶日教授从肝脾论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经验.谢教授认为该病主要是肝郁脾虚兼湿热蕴结所致,在治疗中除运用抗病毒药物外,还参用疏肝健脾法、五脏相生法等,疗效显著.

    作者:张一博;王静滨;谢晶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乳腺癌胸壁转移验案1则

    乳腺癌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目前仍以根治性手术为基础.上述疗法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亦侵害正常组织细胞,此时中医药“高效小毒”的特性受到亲睐与肯定.张莹教授门诊收治乳腺癌胸壁转移1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蕾;张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陈素庵妇科补解·安胎门》学术特点浅析

    对《陈素庵妇科补解》中安胎门卷的养胎特色进行浅析.《陈素庵妇科补解·安胎门》中认为十月之胎以十经之血养之,妊娠妇女安胎当按月预养其经血;安胎用药强调补气养血药中佐以顺气凉血之品;安胎用方之十方以补胎汤为基础加减运用.

    作者:刘伟;丁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继发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1例报告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是一种髓鞘脱失性疾病,由于典型病变部位常位于脑桥中央而得名,但类似病变也累及脑桥及以外区域,如丘脑,基底节,大、小脑的灰白质联合等,后一种情况又称为脑桥外脊髓溶解症(extrapontine myelinolysis,EPM)[1].近年来,国内关于快速纠正低钠血症、肝移植后导致的CPM的相关报道增多,但尚未见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继发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的有关报道.2015年1月3日我院收治1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继发CPM,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庆;王敏博;杨旭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PBL教学法在《中医养生康复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介绍PBL教学法在中医养生康复学教学中的运用.以问题为基础,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教学水平.

    作者:李风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议“燔针”

    为探索《黄帝内经》中“燔针”的有关涵义,笔者认真研究《内经》里的相关条文及历代医家的注解,认为“燔针”的本义是用火烧针,非指针具,具体意义为何,应当联系相应的篇章条文.笔者大胆揣测,“燔针劫刺”,指用火烧针使其暖也而后刺,疾入疾出的一种刺法.“焠刺”,指用火将针烧红后再刺,刺后需待烧红的针冷却,然后再出针的一种刺法.“燔针劫刺”与“焠刺”的区别在于烧针的程度以及刺后的手法,“焠刺”与“火针”的不同在于刺后的处理,将“燔针”做温针之类的理解,可能并非《内经》的初衷,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理解《内经》所提及的“燔针”时,当与“燔针劫刺”、“焠刺”及“火针”互参.

    作者:杨慧琳;宁晴;钟延进;张锦华;陈弘;吴节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基于文献的中医护理思想发展浅述

    中医护理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它的历史起源、形成和发展等各个阶段实际上和中医学同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内容,但因历史和社会的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形成独立的专业.但翻阅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不难发现,有关中医护理内容大多散见于诸多医学著作中.由于中医护理的具体实施通常为医者、护理人员甚至家属,因此,其表现有两大突出特征,一个是“医中有护”,另一个是“医护合一”.

    作者:陈杰如;吴雅晶;陈莉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温针灸联合济川煎加减治疗阳虚型便秘3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济川煎加减治疗阳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阳虚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济川煎加减治疗;对照组仅予方药济川煎加减口服,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3%,对照组为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济川煎加减治疗阳虚型便秘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治疗慢性便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秋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肥胖症的指导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肥胖症也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阳气亏虚,则“阳化气”功能就不足;阴气太盛,则“阴成形”功能就太过.两者均会使过剩的“阴精”垃圾堆积于体内,无法化生及转化,这是肥胖症的病因.“培补阳气”是肥胖症的根本治法,应贯穿于整个肥胖症的始终.

    作者:魏宏;沈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臭氧定点注射“肩三针”穴位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3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臭氧定点注射“肩三针”穴位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肩周炎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以臭氧定点注射“肩三针”穴位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肩三针”电针治疗.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改善程度和临床综合疗效差异,并于治疗结束后第2、3个月进行动态随访,并比较随访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完成1周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94.1%;随访临床疗效,第2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对照组为85.3%;第3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对照组为79.4%,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周疼痛评分治疗组为(3.15±1.47)分,对照组为(5.63±1.74)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定点注射“肩三针”穴位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疼痛及临床症状,且远期效果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忠益;李威;徐芸;夏杨;张照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黄秀深治疗原发性痛经1例

    黄秀深教授系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从事医、教、研近40余载,擅长内、妇、儿科等疑难杂症,常获奇效.黄师认为原发性痛经与肝、脾、肾相关,结合其行经规律,选用小柴胡合四君子汤加减,疗效显著.笔者学习期间有幸跟随黄师坐诊,总结其在治疗妇科原发性痛经方面的经验,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王吉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杉树皮夹板外固定的历史溯源及研究进展

    中医正骨使用夹板进行外固定具有悠久的历史.夹板固定是整个骨折脱位治疗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具中医特色的一项技术.目前根据取材来源不同,夹板可以分为杉树皮夹板、柳木夹板、竹夹板、硬纸夹板等等不同种类.杉树皮夹板具有材质轻盈、富有弹性、透气疏风、易于更换等优点,是我国南方特别是广东传统的正骨外固定材料.现将杉树皮夹板固定的历史溯源、现代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做一探讨,综述如下.

    作者:虎群盛;黄枫;姜自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固有腺体萎缩,数目减少,黏膜变薄,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由于其反复发作且不易治愈,同时存在一定癌变概率,因而备受学术界关注.WHO已将CAG定为胃癌前状态,伴有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称为胃癌前病变(PLGC).治疗方面中医药已凸显出明显的优势,除了可以明显改善CAG临床症状,还可一定程度上逆转其发展和癌变.研究中医药对CAG-PLGC-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阻断和逆转机制,继而为防治PLGC寻找新的靶点,降低胃癌发生率和病死率是目前的重点研究内容.

    作者:汪波;韦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哈氏妇科治疗痛经经验

    总结哈氏妇科治疗痛经的经验.哈氏妇科作为中医妇科重要流派之一,在痛经的治疗上有独特的见解,认为其病因病机应着眼于“不通”二字,临床上以“四通”为治疗大法,即温而通之、清而通之、行而通之、补而通之,并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张琛;闫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化痰祛瘀法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法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互结型胸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痰祛瘀法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疗效确切.

    作者:柴婧予;王连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失眠治疗中针灸应用的思考

    失眠[1]是临床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长期失眠对于正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2002年全球10个国家失眠流行病学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失眠.失眠属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衰弱”范畴,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其病情可有轻重之不同,轻者入睡困难,或睡不深熟,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重者可彻夜不眠.失眠长久不愈往往出现头晕、健忘、心悸、困倦等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

    作者:谭会;武平;吴双;张宇叶;白玉;熊燕;王丹;黄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TNF-α在肝衰竭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读、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证候群[1].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免疫介导的肝损伤在肝衰竭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近年来,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研究越发深入,特别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使TNF-α在肝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有了一系列新的见解与发现.本文拟就TNF-α与肝衰竭关系进行综述,重点讨论TNF-α在肝衰竭中的作用、诱导肝细胞凋亡途径,及中西医通过降低TNF-α治疗肝衰竭作一简要介绍,以期为肝衰竭的防治提供适合的靶点及途径.

    作者:刘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