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谢晶日从肝脾论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经验

张一博;王静滨;谢晶日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名医经验, 谢晶日
摘要:介绍谢晶日教授从肝脾论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经验.谢教授认为该病主要是肝郁脾虚兼湿热蕴结所致,在治疗中除运用抗病毒药物外,还参用疏肝健脾法、五脏相生法等,疗效显著.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护心康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概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1].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因此防治AS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措施.目前现代医学与中医学都对其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做了深入的研究.现代医学虽然对AS性心脑血管疾病已有不少治疗方法,但是西药作用单一,不良反应和毒副反应大;而中医药以整体观为指导,多靶点治疗,毒副反应小,因此具有独特优势[2].护心康[3]治疗AS性心脑血管疾病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症状,而且能改善患者的病理损伤,体现了中医药防治该类疾病的独特优势.本文对护心康治疗AS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概述如下.

    作者:王国倩;喻正科;陈志红;谢洪途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连方治疗卵巢低反应性不孕症经验

    介绍连方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卵巢低反应性不孕症的临床经验.连教授将卵巢低反应性不孕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归纳为肾精亏虚、肝失疏泄、阴阳失衡,以补肾助阳、滋阴疏肝、平衡阴阳为治疗大法,超排卵前使用补肾调周法,超排卵周期应补肾滋阴,重在促排,并同时配合使用西药促排卵药物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冉;连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逍遥散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逍遥散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免疫指标的变化,综合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94%,对照组为69.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免疫指标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晗;施伯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谢春光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共性病机探讨

    糖尿痛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病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值得临床医师思考及应对.本文基于对谢春光教授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处方用药的理解,以方测证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共性病机.

    作者:邱雪庆;谢春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刘华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慢性萎缩胃炎成因复杂,病程缠绵,临床多见.刘华一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因滞致虚,因虚夹邪”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治疗上强调标本兼治,在培补脾胃的同时,治以活血祛瘀、消食导滞、疏肝和胃、调畅气机,中西并重,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昆阳;刘华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辩证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语言康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语言康复的效果.方法:将500例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护理.分别于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改良波士顿汉语失语症测试,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语言康复有较好效果,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艳春;何苑芬;李少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模式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84例

    目的:探讨术前中医传统正骨手法复位、术中单侧椎弓根途径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中药方剂脊椎方内服并配合以胸腰支具固定的一体化治疗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给予全身麻醉下“V”型手术台上行牵引按压过伸手法复位,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PVP术,术后内服中药脊椎方5d并配合胸腰支具外固定.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观察其手术的一般情况,并分别通过对术前及术后3d、3个月、6个月进行VAS评分并计算改善率,测量椎体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进行活动能力评分等指标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组织或器官损伤及其他手术意外.平均手术时间为(40±15) min,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入量(3.20±1.80)mL,平均出院时间为3d,均无骨水泥渗漏情况发生.术后VAS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及局部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传统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单侧椎弓根途径PVP、术后中药方剂脊椎方内服并配合以胸腰支具固定的一体化模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满意,且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宁海山;廖怀章;孙江波;潘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葛根枳椇子栀子胶囊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葛根枳椇子栀子胶囊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50% CCl4橄榄油溶液和乙醇分别复制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葛根枳椇子栀子胶囊干预后血清ALT、AST活性和肝匀浆SOD、MDA、GSH的含量,光镜观察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并进行病理学检测评分;测定样品对正常大鼠胆汁分泌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枳椇子栀子胶囊高剂量组可降低CCl4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ALT、AST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学评分(P<0.01或0.05),葛根枳椇子栀子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脏损伤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改善;低剂量组可降低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鼠MDA含量(P<0.05),高剂量组可降低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学评分(P<0.05);高剂量组可升高正常大鼠的胆汁分泌量增加率.结论:葛根枳椇子栀子胶囊对CCl4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细胞膜及提高肝细胞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郭起岳;吴贤生;余庆涛;葛亚中;马忠华;严家荣;钟志勇;刘月姝;李思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杨倩应用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胆囊炎经验

    介绍杨倩教授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经验.杨教授以浊毒理论为基础,将化浊解毒法作为治疗大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减变化,配伍疏肝理脾、清利湿热、行气活血、滋阴柔肝等药物,联合饮食及情志进行综合调护,获得显著疗效.

    作者:田琳;才艳茹;杨倩;陈宏宇;刘勇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银翘散治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致儿童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1例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中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强调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是哮喘急性发作及长期控制的一线药物.近年来随着ICS在临床应用的普及,人们广泛关注于其显著的疗效和全身毒副作用,却忽视了其局部毒副作用,如口周皮炎、咽炎、口腔口咽念珠菌病等.笔者(第一作者)跟师运用银翘散治疗因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所导致的儿童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疗效肯定,现介绍如下.

    作者:曲虹;胡淑萍;孙希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探究

    《黄帝内经》蕴藏着先进、丰富的“治未病”思想,奠定了现代中医预防医学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和内容进行梳理、挖掘,以冀更好地发挥中医预防医学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

    作者:郑哲洲;黄守清;尹莲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丹黄通络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丹黄通络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丹黄通络丸方中黄芪、天麻、茯苓等进行显微特征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丹参、全蝎进行TLC定性鉴别;采用HPLC-ELSD法对方中黄芪甲苷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黄芪甲苷在0.414 ~4.14mg(r =0.9997)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1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小于3.0%.结论:所建立质量标准方法稳定,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成品质量.

    作者:伍晓群;李跃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失眠治疗中针灸应用的思考

    失眠[1]是临床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长期失眠对于正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2002年全球10个国家失眠流行病学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失眠.失眠属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衰弱”范畴,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其病情可有轻重之不同,轻者入睡困难,或睡不深熟,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重者可彻夜不眠.失眠长久不愈往往出现头晕、健忘、心悸、困倦等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

    作者:谭会;武平;吴双;张宇叶;白玉;熊燕;王丹;黄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国内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等资源,收集有关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试验(RCT、前后对照实验),同时追溯纳入文献及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2名评价者分别独立检索、筛查文献,提取数据、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后,进行交叉核对,任何争议通过共识原则解决.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按照Cochrae手册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社区护理干预可以缓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OR =6.91,95%CI(2.97,16.09),P=0.00],可以降低患者的骨折发生率[OR=0.26,95%CI(0.15,0.45),P=0.00].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艾川;牟善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药灌肠配合中频脉冲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中频脉冲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灌肠方保留灌肠配合中频脉冲治疗,对照组单采用中药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连续应用15d,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应用1~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输卵管是否通畅、是否妊娠,并以此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配合中频脉冲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胡惠菊;郑瑜;郑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PBL教学法在《中医养生康复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介绍PBL教学法在中医养生康复学教学中的运用.以问题为基础,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教学水平.

    作者:李风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对其描述古已有之,中医学将其归为“痹症”、“痿证”“不仁”等范畴.《丹溪心法》中详细介绍了DPN的表现,“腿膝枯细,骨节酸疼”.《素问·痹论》介绍了本病的发病机理:“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王旭高医案》也曾多次描述其症状,如:“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证治要诀》载:“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所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非风也.”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其患病率在10% ~ 96%不等[1].本病通常起病不明显,加上由于诊断标准的不统一及检测方法的的不规范,导致很多患者误诊、漏诊,直至出现局部溃疡及感染(严重的败血症)、糖尿病足致截肢才被发现.由此可见,及早诊断与治疗DPN对于减少糖尿病致残率、致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英;娄锡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邓悦运用养心汤治疗冠心病痰瘀伏络证验案1则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已成为WHO公认的首位死亡原因[1].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痹论》载:“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又如《灵枢·厥病》载:“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而“胸痹”病名早见于《金匮要略》,并以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治疗胸痹[2].

    作者:于克英;邓悦;沈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当归白芍方加减治疗肝气郁结型中风后焦虑3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当归白芍方加减治疗肝气郁结型中风后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肝气郁结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当归白芍方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6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白芍方加减治疗肝气郁结型中风,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朱风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评估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此类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入院行手术治疗的85例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估,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后,患者心理压力显著减轻,85例乳腺癌患者全部积极地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手术及其他相关治疗,术后生活质量及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心理障碍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蒋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