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呼吸系统防御力下降的中西医探讨

郭坤坤

关键词:老年人, 呼吸系统, 防御, 结构, 功能
摘要:呼吸系统通过呼吸器官的功能活动及循环系统的配合,受到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完成呼吸功能。呼吸道在所具有的生物学屏障和天然抗病能力及肺的防御功能下正常运转,满足机体代谢需要,本文通过中西医两方面探讨老年人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衰退变化,从而更好的应对老年人呼系统疾病。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氢氧化钙糊剂用于根管内消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糊剂用于根管内消毒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接受根管治疗患者(76颗患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氢氧化钙糊剂消毒,观察组予以甲醛甲酚(FC)根管消毒,观察两组患者封药前后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率、疼痛消失时间、显效率情况。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疼痛率为14.71%(5/34),显著低于对照组64.71%(2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药后,观察组、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2.25±0.25)d、(4.58±0.4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22例,显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06%(33/34);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0.59%(24/34),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进行根管消毒,可显著提高消毒水平,降低疼痛率,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田茂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2年-2016年来我院急诊科实习的58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29名,甲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乙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带教模式,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操作和综合能力分数明显低于乙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科实习护士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带教模式,其优势显著,能保证临床护理的安全性,护理满意度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娄小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我院6月份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汇总分析

    目的:评价我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6月份共1101份围手术期切口进行总评,其中,一类切口共418份,预防用药121份,使用率29%,从预防用药合理性来看,抗菌药物选择合理性为100%;术前0.5-1小时用药合理性为100%;预防用药疗程<24小时比例为99%。其中,甲,乳,疝等8种原则不预防用药品种共151份,有1例预防用药,使用率为1%,二类切口共601份,主要问题为未按照2015版抗菌药物专治整治及38号文选择抗菌药物,疗程长;三类切口82份合理。结论:我院各科室预防用药合理性有提高空间。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何首乌致急性肝损害2例报告

    近年来,何首乌应用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亦日益增多,尤以肝损害较为突出。现将我们2015年11月~2016年04月收治的2例何首乌致肝损害病人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高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价值

    目的:本次主要对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并已确诊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5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就诊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前提下给予早期无创通气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生理指标与血气的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呼吸频率、心率、PH、动脉血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相比均改善明显,P<0.05,各组间数据的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徐杰;张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台湾老年长期照护服务模式见闻及其对大陆地区的启示

    本文基于台湾老年长期照护模式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并与中国大陆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科学合理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与服务机构,为大陆地区老年长期照护发展提供建议。

    作者:辛芳芳;王扣英;马文樵;陈涓;张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清心导赤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0例

    手足口病是夏秋季节儿科常见的传染病,我院儿科门诊在临床工作中,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清心导赤散加减治疗本病4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吉吉木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0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方法,加强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患者出院后,定期对患者回访,探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结果:入选患者术后伤椎矢状面 Cobb 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大限度地保护椎旁肌的正常生理功能,对于预后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 角的改善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刘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儿科护理中一个月互换沟通技巧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儿科680例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对两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5.88%,对照组为87.0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患纠纷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0.59%,对照组为2.6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章,掌握护患沟通技巧,能够显著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较高,在临床护理中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刘文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观察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我院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9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治疗用药研究,对患者治疗的退热时间、用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等统计分析。结果:91例患者的平均降温时间为52.5±4.8,患者平均用药时间为7.23±1.35d,平均住院时间为8.46±2.17d,总有效例数为86例(显效59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94.51%。结论: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采用阿奇霉素时具有退热时间短、效率高,治疗有效率好等优点,并可明显缩短用药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创伤性膀胱破裂患者应采用的治疗对比

    目的:分析和研究采用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治疗创伤性膀胱破裂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6例创伤性膀胱破裂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随机的分成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各23例,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组患者在治疗后病情的康复效果较好,未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创伤性膀胱破裂,能将治疗的效果大化,让患者能够早日恢复。

    作者:王军宏;刘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肿瘤放疗导致的皮肤损伤患者护理方法进行研究,体会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的70例患者作为考察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恢复时间分别为(7.32±1.65)天和(12.54±1.82)天,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7%和28.57%,两组数据差异较明显,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其可帮助患者缩短恢复时间,并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汪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4年3月~2016年2月),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35例/组。对照组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观察2组卵巢囊肿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卵巢囊肿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手术的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作者:许健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分析导致伤口感染的具体原因,并对具体临床治疗方法予以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了解伤口感染发生率及其具体原因、影响因素等。结果:1000例患者中有57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伤口感染率为5.70%;以发生切口感染为因变量,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后发现,住院时间、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以及年龄均是导致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显示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多样,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及高龄是较为常见的相关因素,临床上需对此引起重视,了解感染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作者:周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意义。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8例重症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46例非重症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以及同期在ICU住院病人且无肺部感染者45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将48例重症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设为观察组,将46例非重症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设为对照A组,将ICU住院病人且无肺部感染者45例老年人设为对照B组,对这三组研究对象均进行PCT与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并在入院时测量其体温,分析总结对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PCT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PCT的水平与 WBC均明显高于对照A组与对照B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其体内PCT的浓度会出现明显的增高,因而在临床上可将PCT的检测结果作为诊断老年患者重症肺部感染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军;张辉;赵庆举;吴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收治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为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肌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肌力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肌力情况,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王莹莹;王静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Miles术结肠造瘘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Miles术结肠造瘘患者身心康复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需行Miles结肠造瘘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及并发症情况,并做出总结。结果:Miles术结肠造瘘对患者的心理变化产生影响。结论:针对Miles术结肠造瘘患者,需尽早进行心理护理。

    作者:宋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精神病量表评分和自知力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精神病量表评分和自知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高玉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研讨对象的方法为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观察对象,遵循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七氟烷和一氧化二氮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者苏醒质量以及手术前后 MMSE 评分(简易智力状态量表)。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以及术后24hMMSE评分,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6h,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hMMSE评分就接近术前MMSE评分,而对照组在术后24hMMSE评分才接近术前。结论:针对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无论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还是采用吸入麻醉,均会在术后短时间对患者造成认知功能障碍,但前者能有效提高术后苏醒质量,更利于患者恢复,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杜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肱骨髁上骨折小儿患者66例,对66例肱骨髁上骨折小儿患者进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研究其治疗疗效。结果:本次研究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高达100.00%,所有小儿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医源性神经损伤、无术后骨折再移位及其他损伤。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明显、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快等众多优点,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安全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