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川义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在解痉平喘、化痰、将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 pH、PO2、PCO2。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16%和85.9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 pH值、PO2、PCO2分别为(7.34±0.04)、(73.11±5.08)mmHg和(55.22±4.19)mm-Hg,对照组分别为(7.30±0.05)、(63.04±4.57)mmHg和(63.34±5.95)mmHg,pH值、PCO2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且给药方便,可以作为常规治疗进行使用。
作者:朱勇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急救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院前急救的要求越来越高,迅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维持患者生命,防止继发损伤,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对院前急救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了院前急救护理质量。1存在的问题1.1沟通行为:①院前电话沟通:电话记录不详,没有询问患者的病情、发病时间、性别、年龄及患者所在的具体位置和联系电话:可能导致错派专科医师或救护车找不到地点耽误抢救时间,延误抢救危重患者的黄金时间;②现场急救时的沟通:不能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遇到到复杂、严重的病情惊慌失措,与患者交谈不注意掌握语言的语气和节奏;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无预见性,不能及时、准确向家属交待清楚;影响了院前急救的医疗工作质量;③转运途中的沟通:未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潜在的风险并取得理解同意才能转运,不能根据患者的病情交待搬运患者时的注意事项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并发症,导致病情变化不能及时抢救:④与院内相关科室的沟通;不能与相关科室沟通及时做好手术或抢救准备,降低了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高危妊娠孕妇在产前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61例高危妊娠孕妇进行产前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35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26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77%,满意度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妊娠孕妇在产前进行全面的优质护理,能够避免孕妇出现意外情况的发生,保持身心舒适,效果显著。
作者:陈琼容;刘洁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应用诊断性刮宫术与米非司酮联合对在围绝经期内出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在围绝经期内出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7例。单纯采用诊断性刮宫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诊断性刮宫术与米非司酮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血症状彻底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诊断性刮宫术与米非司酮联合对在围绝经期内出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赵斌;谭晓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属于丙类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溃疡或疱疹和皮疹,在手、足、臀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只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患者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作者:华春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情况并判断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咳嗽、喘息的缓解时间以及胸部X线征象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改善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作者:李合云;郭正红;丁连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对近年来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进行综述。认为术前健康状况综合评定、心理护理,术后末梢血液循环观察、引流管的护理、疼痛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功能锻炼,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
作者:林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估高血压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疗效。方法: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年后调查显示,对比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数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组在血压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作者:周冬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戊二醛作为一种高效消毒剂,因其稳定性、高效性等各种优势,其在高精密仪器灭菌与消毒中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但是,戊二醛属于强腐蚀剂,会对人体产生较大危害。接下来,本文将详细论述戊二醛在内镜消毒中的安全应用。
作者:谢晓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腹腔镜治疗6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3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68例。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主要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蔡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目前产妇怀孕期间的保健状况以及对产妇和婴儿健康带来的影响。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产科当中的800例产妇在怀孕期间的保健工作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国保健工作给予一定的参考数据。结果:孕产妇年龄在25岁以下的有124例(15.5%),25-30岁的有357例(44.62%),31以上的有319例(39.87%);30-35岁的产妇有大专以及大专以上学历以及在怀孕期间给予健康教育的例数小于30岁的产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以上的产妇例数和30-35岁的产妇例数相对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怀孕期间给予健康教育的例数明显<30-34岁的产妇例数,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以上的各个年龄段剖宫产的例数>30以下的产妇例数,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怀孕期间应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得以明显增加,对孕产妇以及婴儿的生活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作者:张晓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为更好地治疗及有效预防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07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占我院同期全部住院缺血性脑卒中病例的5.19%(207/3989),207例中有明确病因者156例,占75.36%,包括动脉粥样硬化105例,占50.72%,栓塞性脑梗死29例,占14.01%,凝血机制异常9例,占4.35%,感染性血管病13例,占6.28%,病因不明51例,占24.64%。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动脉粥样硬化仍然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栓塞性脑梗死,其他病因如血管炎、凝血机制异常等较少见。
作者:陈业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脑出血患者50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将其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50例患者治疗优良率为64%。结论: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其具有疗效确切、对机体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对减轻血肿对脑部组织损伤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老年胃肠手术之后切口感染的主控因素以及防护的措施,为今后的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普通外科在2013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40例接受胃肠手术并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视为观察组,并选取40例接受胃肠手术但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出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结果:引发接受胃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和患者的自身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手术的时间等具有直接影响。结论:切口感染是患有胃肠疾病患者在手术之后常见的并发症,与患者的免疫力情况及患者自身体质等相关,在今后对胃肠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要提升对于感染因素的管理,合理控制老年患者的血糖,加强手术过程中的无菌化操作,大程度降低老年胃肠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郑建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瑞芬太尼用于妇科外科短时间手术麻醉维持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择本院于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进行短时间手术的患者6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芬太尼+丙泊酚+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七氟醚维持麻醉,再对两组方法应用于妇科外科短时间手术麻醉维持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瑞芬太尼的观察组患者在麻醉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应用芬太尼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短时间手术麻醉维持中时,具有操作简单、麻醉诱导快、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诸多特点,值得于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冯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接诊的70例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手术相关指标、病理诊断以及病人恢复指标、后期随访对手术结果进行评价。结果:70例患者中除2例因术中发现肿瘤侵犯胰腺头部而中转开腹外,其余68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手术。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其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比较适用于早期胃癌及部分病灶局限、无远处转移的进展期胃癌的手术治疗,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杨川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片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和多点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多导电生理记录仪记录并分析小鼠心电图 T波变化情况。结论:葛根芩连片提取物0.7g·kg-1剂量对模型大鼠T波无显著影响,而3和1.5g·kg-1的药物剂量均能显著对抗垂体后叶素及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心电图改变,对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毕红东;严鹏;左彦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采用内科治疗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就诊顺序号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实施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5例,有效29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31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科治疗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建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益肺活血涤痰汤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益肺活血涤痰汤,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显效37例、有效12例,其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例、20例及73.2%,治疗组患者疗效更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GMP140指标显著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肺活血涤痰汤可以显著提高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缓解期患者临床疗效,又可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元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新生儿黄疸临床整体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临床整体护理,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儿均在发病3-10d内入院接受治疗,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已痊愈出院。结论:整体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有效降低了黄疸患儿的死亡率,缩短了患儿退黄时间,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将患儿血清中胆红素的含量恢复至正常范围,大大减轻患儿的痛苦。
作者:李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