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莉
目的:分析并研究无痛人流产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我院人工流产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每组90例,观察组患者产前使用米索前列醇,对照组患者产前不使用该药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宫颈软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都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人流术产前使用米索前列醇药物,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丽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保守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15例(60.0%),好转10例(40.0%),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显效14例(56.0%),好转9例(36.0%),总有效率9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β-HCG 恢复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效果明确,能缩短住院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有效的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实施过腹腔镜手术且资料齐全的患者92例,对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其中,异位妊娠13例;卵巢瘤切除20例;子宫肌瘤切除46例;子宫切除9例;其他3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术后进行了科学的、规范的护理,患者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护理效果非常显著。大部分腹腔镜术后的并发症得到了很好的预防,基本被控制在初级阶段,减小了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二次痛苦。结论:科学的运用护理知识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对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康复效果有积极意义,促进了医院对患者的治疗,提高了医院的业务水平,提升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方化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颅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48例急性弥散性脑肿胀患者,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采用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大骨瓣开颅的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的指标主要包括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GCS 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急性弥散性脑肿胀的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GCS 评分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d、7d、14d、28d 后的 GCS 评分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急性弥散性脑肿胀治疗有效率为70.8%,观察组急性弥散性脑肿胀治疗有效率为91.7%,两组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治疗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方式与常规的保守治疗方式相比,可以有效提高治疗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性提高患者的 GCS 评分,因此值得大骨瓣开颅术的治疗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张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生活方式进行研究。方法:随机从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骨科诊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他们对疾病健康知识与生活方式之关系进行评估。结果:(1)疾病健康知识的平均得分为23.86分,得分率为59.65%,了解程度不高;(2)生活方式中,健康责任和营养状况得分为9.24分和8.52分,得分率分别为51.33%和60.86%。(3)患者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生活方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健康教育对于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立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中 ABO 血型不合的供髓输注以及护理的要点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 HLA 相合的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的17例患者,其中11例 ABO 血型不合患者,对其中 ABO 血型主要不合的6例患者,提前一天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在进行移植手术,进行血浆置换手术;对其中 ABO 血型次要不合的4患者,采用血库专用离心机将供者血浆去除,设置温度为4℃,转速2000转/分钟,离心时间15分钟。对于采用 ABO 血型主、次要患者,主要通过将受者血浆进行置换,将供者红细胞去除。结果:11例 ABO 血型不合的患者,经治疗均重建造血功能,在2-3个月内血型转为供者血型;9例患者输髓过程顺利,没有发生溶血反应,经处理均好转。结论:对于 ABO 血型不合的患者,在输髓前、中、后各阶段均要密切观察病情,进行周密预防,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血型不合的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
作者:芮淑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86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麻醉用药选择丙泊酚,观察组选择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t1~t4时刻,两组患者的 BIS、HR 指标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 t1~t4时刻的 BIS、HR 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t1~t4时刻的 RR、PETCO2、MAP 值无明显变化,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 t1~t4时刻的 OAA/S 评分均显著低于 t0时刻,P<0.05;两组患者各时刻的 OAA/S 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不会引起呼吸抑制和血压降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麻醉辅助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洪慧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讨论运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14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为(2.48±1.74)分,对照组为(4.97±2.51)分,治疗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根据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组显效47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9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66.22%,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疗程短,治愈率高,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班金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针对性的方法对我国传染病的蔓延进行有效的控制。方法:对我国目前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提高国内传染病控制效果的建议。结果:当前国内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人们对传染病预防的意识不足、管理机制落后等。结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相关知识教育以提高人们对传染病预防的重视程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是提高目前国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清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总结慢阻肺患者雾化吸入方式的选择原则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慢阻肺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氧气雾化吸入及专项护理干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Sp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 SpO2平均值之间比较均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SpO2平均值为(89.24±8.33)%,对照组为(84.37±9.51)%,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后观察组的SpO2平均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 SpO2值,疗效明显优于超声雾化吸入。
作者:潘剑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06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00例,按硬币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患者联合应用甲硝唑、头孢曲松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杨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扁桃体炎的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小儿扁桃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术期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评分为89.5±2.3分,对照组为72.9±3.3分,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扁桃体炎患儿的围术期优质护理对患儿手术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罗继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之间在我院接受硬膜外手术后的100例镇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吗啡进行术后镇痛,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都比较理想,其 PCEA 镇痛质量评分结果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的尿潴留、呕吐、恶心、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远大于观察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不仅镇痛效果好,而且很少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颜巧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袋鼠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规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与安全性。方法:分别取极低出生体重儿各40例纳入对照组、实验组,后者给予袋鼠式护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恢复正常出生体重天数、胎便排完时间、经口喂养时间低于对照组,出生后21d 增长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施袋鼠式护理前、护理后,心率、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人均体温(37.2±0.2)摄氏度,高于护理前(36.9±0.1)℃,护理后出现抚摸自己行为23例、双脚踏步反射38例、对声音刺激有反应张眼等反应18例高于护理后4例、8例、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袋鼠式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促新生儿感官、肠道功能等多种机体功能恢复,可作为常规护理内容。
作者:巨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应用通心络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7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给予通心络治疗的3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38例患者,设为比对组。对治疗前后患者发作心绞痛的诱因、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 ST-T 变化以及症状等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心电图疗效、临床治疗效果均有明显差异,且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应用通心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彩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临产妇的心理特点进行深入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护理,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至2014-8-25年入住本院的72例初产、单胎、头位临产妇,将其按照每组36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况、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以及产程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焦虑状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临产妇的焦虑状况,缓解其紧张情绪,促进产程的减短,为临产妇的安全顺利生产提供保障。
作者:龙海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1例出现感染,占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9例出现感染,占2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能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司爱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收集我院诊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临床护理干预,25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褥疮发生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和总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5)。结论:本文研究总结表明,临床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总住院时间,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孙秀峰;石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成为了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有较多重大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流行,包括非典型肺炎 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流感 H1N1等。人群对急性呼吸道疾病有普遍易感性,很容易引起大范围的流行,甚至导致社会的恐慌,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
作者:姚元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诊治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治疗组行单纯穿孔缝合修补术治疗。术后随访6月-1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组间差异(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组间差异(P<0.05)。结论:对于胃十二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采取单纯穿孔缝合修补术治疗,不仅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还能起到十分显著的疗效,对患者康复及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华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