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合并 II 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许庆安

关键词:呼吸机, 呼吸兴奋剂治疗, 联合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摘要:目的:观察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合并 II 型呼吸衰竭疗效。方法:随机选取35例呼吸衰竭的病患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呼吸机联合应用呼吸兴奋剂,对照组采用呼吸机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好。结论: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的效果好。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3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手足口病患儿,并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30例手足口病患儿在治疗和针对性的护理结束后,均痊愈出院,无一死亡病例出现,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有效率为100%。结论:有针对性的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护理能够降低患儿痛苦,提高治愈率,加速患儿康复,有利于临床护理的发展和推广。

    作者:赵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方法及措施分析

    目的:研究针对性的方法对我国传染病的蔓延进行有效的控制。方法:对我国目前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提高国内传染病控制效果的建议。结果:当前国内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人们对传染病预防的意识不足、管理机制落后等。结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相关知识教育以提高人们对传染病预防的重视程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是提高目前国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清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院职业暴露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近三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情况的分析,探讨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提供相应防控措施,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对本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年本院职业暴露率为4.83%、3.70%、3.85%。结论:本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经卡方检验计算 P<0.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朱祥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合并 II 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合并 II 型呼吸衰竭疗效。方法:随机选取35例呼吸衰竭的病患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呼吸机联合应用呼吸兴奋剂,对照组采用呼吸机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好。结论: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的效果好。

    作者:许庆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家庭护理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家庭护理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及耳鼻咽喉门诊确诊为慢性鼻窦炎120例,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咀嚼片,7~14岁,每次3片,每12小时一次,2~7岁,每次2片,每12小时一次,疗程4周;治疗组采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家庭护理,鼻渊通窍颗粒≤10岁5 g/次;>10岁10 g/次,均3次/d,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家庭护理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池秀卫;林敏红;傅秀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影响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几点因素

    目的:探讨外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寻找围手术期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干预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7月本院普外科住院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术前饮食、手术时间、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进行胃肠功能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小于40岁、缩短术前全流饮食以及手术时间、实验室指标正常有利于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结论:患者术后的恢复状态除了取决于手术质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也是重要因素,早期恢复胃肠功能可使患者早期进食,防止水、电及酸碱平衡紊乱。

    作者:张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抗菌药物在创伤骨科的合理应用研究

    目的:针对创伤骨科中如何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296例创伤骨科患者的手术临床数据。结果:在选取药物、手术用药、药物用量、药物用法等方面,干预组具有明显的合理性(P<0.01)。在合理用药中,干预措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结论:在创伤骨科治疗中,抗菌药物能够有效的预防感染。临床工作者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不断总结经验,以做到合理有效的应用抗菌药物,确保患者风险的低和获益的大化。

    作者:孙欣;刘子洪;刘志奎;张磊;张楠;鄂钢;马骏驰;马超;杨梦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改良联合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分析

    目的:探讨在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中,应用改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8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传统对照组(40例)和改良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改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位满意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90.0%)高于对照组(77.5%),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而言,采用改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方案,患者髋臼复位情况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佳,术中出血量少,缩短了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爱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脊柱骨折并发症诊断及预防方案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脊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进行循证护理,对比分析治疗及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压疮发生率2.08%、肺部感染发生率为0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4%、2.08%和4.16%,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的体质、骨折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术后采用循证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耿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4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单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12项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梗阻持续时间(>5d)、首次发作、腹部手术史、腹膜炎、持续或剧烈腹痛、WBC 计数(≥20×109/L)、梗阻肠襻固定且扩张加重、腹腔积液8项因素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影响因素较多,根据粘连性肠梗阻手术预测公式,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性急诊手术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

    作者:燕世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手足口病应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4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资料,随机平均分组,分别对患儿实施阿昔洛韦和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患儿临床体征的变化,对疗效作出评价。结果:实验组使用阿昔洛韦疗效确切,总有效率为95.95%,明显高于使用利巴韦林的对照组85.14%(P<0.05),实验组疱疹消退的平均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较好,起效快,无副作用,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王海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45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对其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经过套扎术治疗后,术后接受胃镜复查,其中40例患者曲张静脉消失,有效率为93.33%。术后1年内对本组患者进行随访,出现再出血患者2例,2例患者肝功能评级均为 C 级。结论:采取套扎术对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并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出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军;于仕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痔疮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的护理

    目的:探讨痔疮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到2013年9月间为痔疮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组采取围手术期疼痛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护理组的完全恢复率为96.7%,对照组完全恢复率为85.6%,两者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疼痛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预防和控制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研究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成为了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有较多重大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流行,包括非典型肺炎 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流感 H1N1等。人群对急性呼吸道疾病有普遍易感性,很容易引起大范围的流行,甚至导致社会的恐慌,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

    作者:姚元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机械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84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病例作为观察对象,并将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患儿作为观察组(41例)和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患儿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43例),两组患儿均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一氧化氮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74.4%),P<0.05;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患儿治疗后 PaO、PaCO2改善程度更加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传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手术前后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和总结临床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手术前后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与总结,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并强化术后的基础护理与病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手术前后需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据此提供护理服务,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进度并获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

    作者:李志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临床预防以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老年病人一共有98例,对98例病人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以及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其临床干预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本文所有病人通过预防以及护理干预,其相关病情变化得到有效控制,无症状低血糖也给予有效纠正,没有1例病人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重点在于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同时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进而使低血糖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邹雪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共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一共有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儿单一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各项观察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在治疗之前,两组患儿的 PaO2以及 PaCO2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h、24h 以后,两组患儿的 PaO2以及PaCO2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共同治疗,可以使患儿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闫娜;池永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宫颈管内膜刮取术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目的:探讨在临床诊断宫颈病变中应用宫颈管内膜刮取术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48例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施行宫颈管内膜刮取术联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冷刀锥切术,然后对两种方法的检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管内膜刮取术联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冷刀锥切术两种检查结果的检出率均较高,且吻合度较高,两种方法检出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颈管内膜刮取术联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冷刀锥切术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较好的反应宫颈病变情况,准确率高,宫颈管内膜刮取术具有能有效提高检出率和准确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作者:赵利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血液透析过程中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1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55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的血液透析之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经分组护理,观察组的护理并发症一共5例,并发率为9.09%;对照组的护理并发症一共11例,并发率为20.00%,则观察组的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效果。

    作者:李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