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产科中的临床诊治分析

王莉莎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差异不明显,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妊娠成功率(65.0%)高于对照组(32.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而言,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和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手术指标更加优良,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提高了妊娠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诊治的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有71名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8.75%,另外9名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1.25%,死亡患者中有4例为中毒性休克,2例心力衰竭,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P<0.05)。结论: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在治疗过程中掌握合适的手术时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类型、体质状况、病情程度等各方面综合考虑,越早实施手术治疗效果越好。

    作者:欧阳习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B 超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追踪分析

    目的:对 B 超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5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使用 B 超进行诊断观察,分析患者的 B 超检查结果。结果:5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肝破裂的检出率为93.3%,肾破裂的检出率为100%,胃肠道破裂的检出率为75%,膀胱破裂的检出率为100%,脾破裂的检出率为95.5%,胰腺破裂的检出率为0%,肠系膜损伤的检出率为0%。结论:B 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须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提高患者的检出率,促使患者尽早进行治疗,且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救治,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陈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拉米夫定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和乙肝疫苗治疗,对照组给予拉夫米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为52.78%,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 ALT、HBV-DNA 的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 HBeAg 阴转率、HBeAg 血清学转换率均为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YMDD 变异率为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提高 HBeAg 的阴转率和 ALT 复常率,减少 HBV 的变异,有利于肝脏功能的恢复。

    作者:唐玉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析胸外科微创手术后心率失常的临床护理与治疗

    目的:通过对胸外科微创手术的术后进行分析,解析造成术后心率失常的方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治疗。方法:采用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80例胸外科微创手术患者微创手术后的心率失常的资料进行重新分析,并且将这些资料与同期发生的病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其中术前有并发症以及高龄有吸烟历史的人,肺部功能不足以及进行过肺部切除手术的患者容易出现术后的心率失常现象。结论:从临床角度分析,胸外科微创手术后出现心率失常是正常的临床并发症,但是主治医师也应该能够做好预防工作,并有效防止心率失常现象的发生。

    作者:王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思茅区肺结核病防治管理新模式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思茅区肺结核病防治管理新模式的效果。方法:收集该区在2012年和2013年实施公共卫生项目结合病人督导管理改革在改革前后的相关资料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观察肺结核病防治管理新模式效果。结果:2012年涂阳新登记52例,登记率为17.33/10万,2013年涂阳新登记31例登记率为10.33/10万,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中的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比例由2012年的30.23%降低到15.66%,实施管理模式后,我们由改革前的5次/例的访视提高到30次/例,丢失率改革前为1.7%,改革后,丢失率达到0.6%,改革前规范治疗率为82.96%,改革后达到9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由改革前的82.12%上升到改革后的90.10%。结论:肺结核病防治管理新模式能有效的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同时减少患者的丢失率,改善了患者治疗管理状况,效果显著,值得继续实行。

    作者:李祖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9-2014年我院收治4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包括并发症和预防措施。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并发症主要为出血和皮下气肿,其发生率都为0.50%。其中子宫肌瘤剥除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与附件手术和子宫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高临床医生的手术技能,采取正规手术操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可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程其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骨伤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前后凝血功能的动态观察

    目的:对骨伤患者大量输血研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伤手术需大量输血患者51例,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浓度(HGB)及血小板(PLT)水平进行检测,比较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与术前比较,APTT、TT、PT 时间延长,HGB、HCT 值增加,FIB 及 PLT 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与第1天比较,PT、APTT、TT 时间显著缩短,FIB 显著增高(P<0.05),HGB 及 HCT 值降低不明显,PLT 增高不明显。术后第3天与术前比较,APTT、TT、PT、FIB 无显著性差异,PLT 仍较低,HGB 及HCT 值与输血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5天与第3天比较,PT、APTT、TT 时间无显著性差异,FIB 无显著性差异,PLT 升高,HGB 及 HCT值显著降低,与第三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第5天凝血功能基本可以恢复到术前状态,所有指标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因重骨伤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因凝血因子下降,血小板减少,机体凝血功能明显降低。应及时检测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并通过针对性的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等以避免患者发生凝血功能的障碍。

    作者:蒲春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肿瘤病理学研究

    肿瘤作为世界性难题,受到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其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中国居民首要死因之一,其死亡率位于世界较高水平。而肿瘤病理学是临床肿瘤学的基础,它是临床肿瘤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又是当前攻克肿瘤和21世纪生物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动下,肿瘤病理学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旨在简单介绍组织芯片技术在肿瘤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刘宝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6例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收治的共3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大83岁,小14岁,平均64岁;摔伤32例,车祸伤4例。均为新鲜骨折,根据 Garden 分型:Ⅱ型12例,Ⅲ型19例,Ⅳ型5例。结果:对36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0.5~4年。患者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6.5个月。手术后空心螺钉无松动和折断的现象。术后2年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出现2例,股骨头塌陷1例。髋关节功能评价按 Brumback 标准:19例优,13例良,4例差,病例优良率为88.89%。结论:使用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方式治疗股骨颈骨折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是青壮年,其能够提高患者的骨折愈合率,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郭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麻醉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麻醉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2014我院进行麻醉手术的1563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归纳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合并症情况、手术持续时间、凝血时间和血小板数目等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通过单因素考察分析得知,年龄、甘油三酯、麻醉种类、纤维蛋白原、下肢创伤、手术时间、BMI、糖尿病和高血压与 DVT 发生率有关。经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甘油三酯、麻醉种类、手术时间、BMI、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下肢 DVT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做好患者术前身体状况的检查,做好预防和药物准备工作,同时医生应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熊俊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食管癌内科治疗及综合治疗进展

    随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食管癌的综合治疗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手术及放、化疗结合是该病综合治疗的重要发展趋势。与单一方法相比,科学而有效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率。本文综述了有关食管癌内科治疗及综合治疗进展的文献,对该病的内科治疗、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和非手术方法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重点介绍。

    作者:陈建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显露及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过程中直视下甲状旁腺的显露与定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5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行术中直视下显露并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观察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结果:156例甲状腺患者,4例未发现明确甲状旁腺。术中发现上甲状旁腺150枚,其中144枚位于甲状腺背面甲状软骨下缘水平;明确显露48枚上甲状旁腺的血管,其中32枚由甲状腺下动脉上行支供血。下甲状旁腺共245枚,位置不定,106枚位于甲状腺背面下1/3处,53枚位于甲状腺侧叶下端近甲状腺下动脉入腺体处;确切显露65枚下甲状旁腺的血管,其中54枚血供来自甲状腺下动脉或下动脉分支。术后发生低钙血症和低血钙(血钙低于正常值,无症状)51例,占32.69%,在治疗后两周内恢复正常,未发现永久低钙血症。结论:甲状旁腺血供来源与其位置有关。甲状腺手术过程中能够直视下显露和保护甲状旁腺。为避免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降低,应该在术中精细解剖,大程度地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必要时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

    作者:傅智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的缺陷和对策研究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属于目前国内在进行计生工作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但目前在实际工作当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缺陷与不足,需要采取妥善措施及时加以解决,从而全面发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的效果,本文就实际工作中存在缺陷和相应对策进行了分析,并加以研究,以供实际工作参考。

    作者:李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BL 教学法在基层医院妇产科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 PBL 教学法在基层医院妇产科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73例实习护生,分为两组,2012年实习护生36例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2013年实习护生37例为实验组,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实习结束进行考核。结果:专科理论考试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实践操作与临床表格书写得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科室人员与患者对实验组护生有更好的满意度(P<0.05)。结论:PBL 教学法能提升护生学习积极性,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操作,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玲萍;程彩萍;李爱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思考

    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进步及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在全国的推广,医院在向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越发的看重人文理念在护理过程的实施和应用。这是目前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基础护理工作在基层得到有力推广的有效切入点。推行优质护理,加强人文关怀,能够从患者、社会、政府三个层面上达到满意标准。目前临床在进行基本生活护理时,依然是教条式遵循病房护理固定模式,护理人员只是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刻板的操作,较少能过主动征询患者的意见并与患者做到有效的沟通。这种做法,不利于医疗护理改革在临床实践中地推进,无法贯彻‘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此时,在护理过程中将人文关怀纳入考量体系,在服务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加强人文主义关怀,稳定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是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内医疗护理工作亟待解决的护理难题。

    作者:屈姝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精神科男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精神科男病房护理的安全隐患,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精神科男病房收治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安全隐患。并对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教育。比较干预前、干预后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结果:通过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管理,降低了精神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风险,维护了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结论:对精神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防范,有效地保障了护理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水平和质量。

    作者:黄晓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利用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曾接收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44例,将这些患者以随机性原则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以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存在;观察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结论: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利用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临床效果,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尽快恢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消除患者痛苦,是现代临床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种理想方法,可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李联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预防和控制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研究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成为了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有较多重大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流行,包括非典型肺炎 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流感 H1N1等。人群对急性呼吸道疾病有普遍易感性,很容易引起大范围的流行,甚至导致社会的恐慌,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

    作者:姚元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塞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医治早期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人员,按数字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A、B),每组40例,均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B 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借助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临床治疗,A 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借助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医治成果。结果:临床医治成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vs80.0%)、临床医治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53±8.44 vs 18.26±8.75)、不良反应发生率(7.5% vs 25.0%)均存在明显性临床差别,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宗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剖宫产硬腰联合麻醉的并发症及针对性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剖宫产硬腰联合麻醉中所出现的并发症,探讨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108例,将这些产妇通过随机方式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且将这两组产妇分别利用观察组与对照组来进行表示,对所有产妇均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中产妇在手术过程中对其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中产妇在手术过程中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产妇的护理满意率。结果:在经过手术以及护理之后,观察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对照组中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明显;观察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中产妇的护理满意率为96.3%,对照组中产妇的护理满意率为77.8%,两组产妇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结论:剖宫产过程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很容易有并发症出现,对产妇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使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低,减轻产妇痛苦,使其剖宫产之后能够尽快恢复正常,并且能够使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在临床上应引起注意。

    作者:谢帆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