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亚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产褥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参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65%)明显较参照组(80.43%)高,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感染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于颖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2014年上半年生化室危急值数据,以便进一步完善危急值制度。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收集检验科生化室2014年上半年的危急值数据,统计危急值发生率、科室分布及假危急值发生例数。结果:2014年上半年共有危急值2953个,K +多,其次是高敏肌钙蛋白 T(hs -cTnT)。危急值发生率高的项目是 hs -cTnT,为9.1%,其次是血钾,为2.0%。危急值发生例数多的科室为心内科,其次是重症监护室。假危急值共55例。结论:定期对危急值进行检查和回顾,才能持续完善危急值制度,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何穗;毛福青;肖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药物结合综合干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87.32%,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73.24%,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进行患者依从性比较,发现实验组的患者都能够按照医生的嘱托治疗,而对照组的患者依从性明显不如实验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药物结合干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满意度高,患者的血压控制良好,依从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姜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讨论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的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自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64名患有糖尿病,且空腹血糖控制好(5-7mmol /L)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采取抽取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并对这些患者的餐后血糖值进行测量记录,并根据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含量进行分组,其中平均血糖≥10。0mmol /L,HbAlc≥8.1%,平均含量为(8.4±1.7)mmol /L 的患者被列入第一组;此外平均血糖≤8.0mmol /L,HbAlc≤6.5%,平均含量为(6.4±1.0)mmol /L 的患者被列入第二组。经过分析对比的研究方法对餐后2小时血糖有差异的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几率进行研究[1]。结果:所有经过严格空腹血糖控制的研究对象在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对其餐后2小时血糖状况以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对比可得,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情况不好的患者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要明显高于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如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其发生脑中风、高血压、视网膜的病变以及糖尿病性肾病等疾病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空腹血糖正常的情况下,其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对控制及改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具有显著意义。如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状态极易导致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克隆恩病是一种肠道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疾病,其病情迁延、反复,难以治愈。目前认为免疫机制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英夫利昔(类克)是一种人鼠嵌和的单克隆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克隆恩病的免疫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内亦已开始应用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的患者[1]。由于类克为一种生物制剂,临床使用有一定的特殊性,且需要数月至数年的持续性治疗,其护理方面亦有特殊要求,现将一些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文江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胸乳路径不分离胸前皮瓣甲状腺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3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内镜下胸骨前路径,套针直接穿刺到胸骨上窝不分离胸前皮瓣手术治疗措施进行肿瘤的摘除。结果:本组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95.3±10.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0.3±9.6)ml,术后患者没有明显的瘀斑和麻木感。结论:在治疗甲状腺肿瘤疾病时采用内镜下胸乳路径不分离胸前皮瓣手术方式能够避免和缓解皮下瘀斑和局部组织麻木的情况,因此非常值得推广。
作者:王仲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酒精中毒俗称醉酒,是指患者一次饮大量酒精(乙醇)后发生的机体机能异常状态,对神经系统和肝脏伤害严重。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严重患者可导致大小便失禁,重度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导致临床死亡。明确诊断为酒精中毒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措施,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医学上将其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前者可在短时间内给患者带来较大伤害,甚至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死亡[1]。后者给患者带来的是累积性伤害,如酒精依赖、精神障碍、酒精性肝硬化及诱发某些癌症(口腔癌、舌癌、食管癌、肝癌)等。总结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2年收治的酒精中毒患者23例进行及时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抢救及时,护理到位,配合药物治疗完全可以治愈。
作者:陈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影响,探讨曲美他嗪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干预组34例。对6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临床症状评分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干预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曲美他嗪胶囊。结果:干预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曲美他嗪胶囊能明显降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曾永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6例于我院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将治疗后的效果和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时间段内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患者的矫正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宽度都有明显提高,前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眼压在治疗后显著下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治疗后均未出现视网膜脱落的情况,有5只患眼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具有显著疗效,有助于改善视力状况,促进视力矫正,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柏承春;蒋福平;彭刚生;邹勇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引入全程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行全程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系统的护理治疗,对照组的血糖控制有效率为64.00%%,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有效率为96.00%,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在护理满意度比较上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4.00%%,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引入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吴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摸索黔产莪术和郁金规范化种植技术要点。方法:分别对黔产莪术和郁金种植的产地环境、引种试验与分析、生产管理措施和适时采收要求等进行研究。结果:种植环境质量总体要求是Ⅱ类土地,达到2级质量标准。种子属于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种。播种时间5月上旬至5月下旬为宜。收获时间时间12月下旬至元月上旬为宜。结论:黔产莪术和郁金规范化种植有规律可循。
作者:潘年松;刘英波;罗俊;朱诗国;许政旭;潘文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在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0例鼻窦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鼻窦负压置换治疗,观察组实行鼻内窥镜微创手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P <0.05)。结论: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在治疗鼻窦炎时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金桂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8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3例予以常规操作,研究组43例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并分析两组患儿护理期间病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促进患儿症状改善与机体功能恢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朱素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方法:根据 ADR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2013年7月~2014年5月期间出现的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患者70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不同的给药方式引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补相同,70例患者中有22例(31.4%)为口服用药引起,48例(68.6%)为静脉用药引起,经统计学方法对比后差异明显(P <0.05);另外性别差异引起的不良反应率也不同,70例患者中男性占26例(37.1%),女性占44例(62.9%),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类型:过敏类14例,胃肠类35例,静脉炎症5例,神经系统损伤16例。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治疗中需采用阿奇霉素时,需及时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确保药物剂量合理。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及时针对症状表现进行处理,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作者:周晓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心血管损害患儿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选择50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心血管损害治疗的患儿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全部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分别有25例,对全部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治疗组患儿进行米力农联合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8例患儿获得治愈,6例患儿治疗有效,1例患儿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14例患儿获得治愈,7例患儿治疗有效,4例患儿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4%,两组患儿治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心肌酶、心率以及血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心血管损害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联合米力农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能够使患儿心肌酶、心率以及血压恢复正常,推动患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作者:张大海;韩艳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掌握低温灭菌的操作规范,熟悉低温灭菌失败的原因。方法:依据低温灭菌原理和规范的灭菌操作要求,选择正确的灭菌模式,合理的包装,装载。结果:通过对灭菌后物品的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达到手术器械物品的安全使用。结论: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是一种高效、快速、安全的新型低温灭菌技术。
作者:丁秀琴;高学萍;苏秀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患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人。对所有病患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之上,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6个月之后,对血液指标进行检查。结果:在对病患进行治疗之前两组病患 LDL -C、HDL -C、TG、TC、颈动脉 MLT、Hcy、hs -CRP 数值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 >0.05;治疗6个月之后,病患上述指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使用。
作者:戴晶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在 PICC 置管术后术肢防治机械性静脉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 PICC 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120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机械性静脉炎,轻度有4例;中度有2例,重度有1例,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5.84%。结论:PICC 置管术后术肢机械性静脉炎可以通过护理干预进行有效防治,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郦筱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国产卡前列氨丁三醇注射液即"安列克"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9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米索前列醇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臀部或三角肌肌注或宫体注射安列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产后2h 出血量及产后24h 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35.42%),且需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安列克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量,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许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分析甲状腺手术头枕部疼痛的预防护理要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住院部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不做特殊处理;2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针对头枕部疼痛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患者接受甲状腺手术后对患者头枕部疼痛症状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甲状腺术后头枕部疼痛症状的发生率为16.00%(8/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围手术期内实施针对头枕部疼痛的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很好的降低甲状腺手术后头枕部疼痛症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温巧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