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鹏
目的:观察分析内镜下注射与喷洒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治疗的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每组患者35例。A 组给予内镜下注射与喷洒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治疗,B 组给予内镜下注射与喷洒凝血酶治疗,比较两组的再次出血率与出血量。结果:治疗一段时间之后,A 组患者止血率为97.1%,B 组患者止血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 组患者出血量明显少于 B 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注射与喷洒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止血快、出血量少的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晋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讨论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的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自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64名患有糖尿病,且空腹血糖控制好(5-7mmol /L)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采取抽取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并对这些患者的餐后血糖值进行测量记录,并根据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含量进行分组,其中平均血糖≥10。0mmol /L,HbAlc≥8.1%,平均含量为(8.4±1.7)mmol /L 的患者被列入第一组;此外平均血糖≤8.0mmol /L,HbAlc≤6.5%,平均含量为(6.4±1.0)mmol /L 的患者被列入第二组。经过分析对比的研究方法对餐后2小时血糖有差异的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几率进行研究[1]。结果:所有经过严格空腹血糖控制的研究对象在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对其餐后2小时血糖状况以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对比可得,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情况不好的患者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要明显高于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如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其发生脑中风、高血压、视网膜的病变以及糖尿病性肾病等疾病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空腹血糖正常的情况下,其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对控制及改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具有显著意义。如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状态极易导致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临床路径与优质护理服务结合管理,以期达到医疗服务准则。方法:我们围绕优质护理宗旨,在乳腺癌临床路径医师版表格增加"护理措施"栏、"宣教"、"计费栏"进行医护共管。2013年1月-12月笔者对所在医院收住院的乳腺癌患者共52人按以上方法管理,作为研究组;以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2年1月-12月该医院所有收住院的乳腺癌患者共46人的资料作为对照组,2012年全年乳腺癌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及优质护理,但医护分开管理。两组以"患者满意度"、"年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对比,"发生差错纠纷率"对照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年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均较对照组低,"发生差错纠纷率"方面,与对照组对照分析,P 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笔者在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合临床路径管理达到了"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准则。
作者:张志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舒适护理干预方法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实施效果和价值。方法:将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按照病情需要进行乳腺癌手术治疗,住院过程中予以观察组患者以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出院前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予以乳腺癌术后患者以细致完善的舒适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汪翠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讨论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尿道吊带术,在治疗女性出现压力性尿失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4例,其中男性35例,女29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各32例。TVT 组采用 TVT 手术进行治疗,TVT -O 组采用TVT -O 手术治疗。对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指标,以及控制尿液溢出、增加腹压、术后咳嗽情况方面的康复情况进行记录。结果:TVT 组与 TVT -O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但是 TVT -O 与 TVT 组比较,在术后住院时间、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明显要少。TVT 组总有效率为96.8%与 TVT -O 组总有效率90.6%。两组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TVT 和 TVT -O 手术,在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疗效确切,并且 TVT -O 手术相比较之下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在手术时间上存在优势,效果更佳明显。
作者:周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的医学价值。方法:选取60例2013年3月-2014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有45例患者治愈,10例患者有所好转,还有5例患者没有效果,总体治愈有效率为75%;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白蛋白指标都具有显著的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内科保守治疗措施和手段,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疾病治愈率,终有助于患者身体康复水平的加快。
作者:钱卫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本院所收住髌骨骨折的病人23例进行护理干预,提供相关的护理服务,并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术后回访病人,观察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3个月完全恢复的患者共13例,半年恢复的患者6例,1年内恢复的患者3例,有1例病人未按医护指导进行锻炼,未恢复功能。结论:对髌骨骨折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及功能锻炼指导,可以有效的恢复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卫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调查现阶段口腔内科的治疗内容、治疗特点和治疗病例,总结出患者在口腔内科治疗疾病的注意事项,帮助口腔内科疾病患者顺利康复。方法:为保证样本的随机性,采用随机抽样法对病人进行样本抽取,资料收集之后采用 meta 分析方法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患者样本的病情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患者男性居多,未成年儿童患病人数也较多,样本患者病情均顺利康复。结论:人们提高对口腔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人们应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合理的进行口腔问题的治疗和防护。
作者:吕少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地榆升白片预防抗结核药物致白细胞减少的效果。方法:88例肺结核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标准短程化疗方案(2HREZ /4HR)进行抗结核治疗,其中治疗组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榆升白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观察地榆升白片预防患者抗结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效果。结果: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 III ~IV 白细胞减少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痰涂片转阴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地榆升白片可有效预防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致白细胞减少。
作者:黄娟丽;何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品管圈(QCC)活动,改善我院外四科护士对出院指导的质量,提高患者对出院指导的掌握程度。方法:我院于2013年12月以自愿报名方式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促进患者掌握出院指导"的主题,遵循 PDCA 工作程序,依据"5W2H"原则制定对策并实施拟定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掌握出院指导的程度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在及时提升护理水平的同时,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
作者:谭清华;周敏;唐菊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和探讨非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的具体指导意义,并对非手术治疗预后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提供相关理论指导和数据说明。方法:选择2011年7月到2014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目前临床医学中所用的非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期相关标准对其实施分期,并探讨不同分期下的患者具体生存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1年、3年以及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5%、63.1%以及47.2%,不同分期的食管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上段食管癌患者非手术治疗的生存期要明显优于中断以及下段,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对于不同患者病理分化程度进行比较,其生存差异所具有的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目前临床医学中所用的食管癌非手术治疗临床分析标准能够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较好的预估,患者的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以及解剖位置也能够作为分期相关的因素加以讨论以及考虑。
作者:魏景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病程发展阶段的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各阶段预后结果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从中医、西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结论: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的儿童是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偶见10岁以上患儿感染,成人也会感染。因感染的病毒不同,患儿可多次感染由不同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也就是说患过手足口病后,如不注意预防,还会再患。说明感染后的机体自身只能获得同类型病毒的免疫。手足口病临床诊断后,必须隔离,切断对外界传播途径,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早期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中医治疗、西医治疗该病均有很好的疗效。关键在于手足口病要早诊断、早治疗,采取合理治疗措施,预后良好。
作者:贾明英;楚启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和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髋关节疾病患者123例,医生与护士密切配合,包括术前心理、生活护理以及功能锻炼和术前各项检查,术中配合等措施。结果:123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术后无感染发生,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5周,均康复出院。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医生与护士密切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重视。
作者:王美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在和泌尿系统畸形中的声像图像,同时对其临床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间,到我院来进行超声诊断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检测出具有泌尿系统畸形,同时对这些图像资料进行分析,一共30例,同时将诊断结果和引产之后病理解剖或是分娩后体检随机访问的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0例畸形者中,肾积水、单侧肾、发育不良、马蹄肾、多囊肾、肾囊肿分别占36.7%、13.3%、10%、3.3%、6.7%、30%。其中20例引产,7例分娩,3例为死胎,产前超声检测与产后状况相一致的患者为29例,出现误诊状况的患者为1例,误诊类型是肾积水,经过随访后发现分娩后胎儿肾积水消失。结论:超声诊断对于胎儿的泌尿系统畸形诊断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及价值,在现实条件下,孕妇是需要进行定时进行超声诊断,同时对胎儿的发育情况进行观察、跟踪,以此来减少畸形的发生机率。
作者:刘亚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在乳腺增生疾病治疗中,三苯氧胺配伍乳癖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乳腺增生病患112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结合组,每组均为56例。常规组病患单纯应用三苯氧胺进行治疗,结合组病患在其基础上配伍乳癖消进行治疗。结果:结合组病患的整体疗效明显比常规组好,两组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乳腺增生病患应用三苯氧胺配伍乳癖消治疗能够获取到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岳福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三仁汤加味联合抗反转录病毒(HAART)疗法在艾滋病前期防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符合中医辨证湿热内蕴型艾滋病前期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HAART 治疗,试验组在 HAART 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三仁汤加味治疗,分别于观察起点与治疗6个月时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及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并分析三仁汤加味联合 HAART 疗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1)治疗6个月后,2组的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所下降,试验组有效16例,稳定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11例,稳定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起点,2组患者的卡洛夫斯基积分及 CD4+T 淋巴细胞计数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的卡洛夫斯基积分及 CD4+T 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仁汤加味联合 HAART 疗法可改善艾滋病前期患者的湿热症状和体征,提高生存质量,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罗向群;陈国锋;赵权;赖添武;温颜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负压封闭引流装置配合复杂断肢再植的术后护理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断肢再植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负压封闭引流装置配合复杂断肢再植术治疗。将60例患者随进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和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负压封闭引流装置配合复杂断肢再植的术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感染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故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大力推广和借鉴。
作者:刘华芬;陶海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混合痔术后水肿采用黄花荆榆汤坐浴熏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混合痔术后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坐浴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花荆榆汤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 p <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采用黄花荆榆汤坐浴熏洗,临床疗效较好,应推广使用。
作者:林茂;雷燕;谢守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并对诊治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效果明显,62例患者中痊愈29例,显效21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65%。结论:通过给予患者免疫球蛋白注射(IVIG)、血浆置换疗法(PE)及皮质类固醇冲击治疗(H)综合治疗,效果明显,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程莫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靶控静脉联合用药麻醉对老年人神经外科手术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9月行神经外科手术的202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入院时选取的麻醉方式分不同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分别采取血浆靶控注入丙泊酚及瑞芬太尼麻醉和靶控注入丙泊酚和芬太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 <0.05),而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老年人神经外科手术中采用靶控静脉联合用药麻醉效果较好,患者麻醉后具有更稳定的体征,苏醒较快,且不良反应率低,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国肖;王彦花;张梦云;张凤青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