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方法:对我院305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可知,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的主要原因有早产、妊娠合并症、脐带因素、双胎、羊水过少、胎位和产程异常、早破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等。在305例窒息新生儿中,由于早产有70例占23.0%,妊娠合并症22.3%,脐带因素15.4%,双胎10.2%,羊水过少9.8%,胎位和产程异常8.5%,早破水6.2%,FGK3.3%,胎儿畸形1.3%,其中造成重度窒息的主要因素为早产、妊娠合并症、脐带因素、羊水过少等。结论:提高产前检查质量,积极防治并发症,选择合理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
作者:任彦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重症药疹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艾滋病重症药疹的观察,护理方法的分析。结果:42例患者能正视自己的疾病,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结论:严密观察病情,严格的创面护理,对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继红;王翠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8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3例予以常规操作,研究组43例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并分析两组患儿护理期间病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促进患儿症状改善与机体功能恢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朱素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心腔血栓是一种较常见,对预后有重大影响的病变。心脏附壁血栓形成的患者因血栓可能脱落,是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的高危人群[1]。多数学者认为,超声心动图是目前检出和评价心脏占位性病变的首选工具[2],是监测心脏血栓变化的一种安全、无创且先进的方法。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新的超声显像方式在心腔血栓诊断领域受到重视和开发,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陆燕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在 PICC 置管术后术肢防治机械性静脉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 PICC 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120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机械性静脉炎,轻度有4例;中度有2例,重度有1例,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5.84%。结论:PICC 置管术后术肢机械性静脉炎可以通过护理干预进行有效防治,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郦筱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探讨舒适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手术后的应用。通过对66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实施舒适护理,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达到愉快状态,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周金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护理带教管理体系的建设及其在临床带教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实习的168例护生,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护生给予传统带教,观察组护生给予分层带教,观察比较两组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带教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显著强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实施分层管理模式效果较好,能提高教学质量及护生满意度,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晓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典必殊眼膏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60例,120眼,根据治疗方法分成3组,A 组,采睑板腺按摩联合药物治疗;B 组,采用药物治疗;C 组,单纯睑板腺按摩治疗。疗程2个月。比较各组疗效指标及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A、B、C 三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显著性;A 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 B、C 两组。结论:睑板腺按摩联合药物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小环;王昆;任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自体髂骨镶嵌植骨治疗肱骨骨折不愈合。方法:本组26例各类骨折不愈合患者,均行断端瘢痕组织清理、选用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自体髂骨镶嵌植骨综合治疗,术后定期复查,并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跟踪随访12-24个月,26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和肘关节评分、VAS 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影响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因素包括肢体损伤程度、内固定选择及过早活动等。正确选择固定方法、瘢痕组织清理、自体髂骨镶嵌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恢复肢体功能活动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春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硬脑膜预先减张缝合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及时给予大脑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试验组给予硬脑膜预先减张缝合术,对照组常规关颅缝皮。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重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高与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分别经卡方检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脑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中行硬脑膜预先减张缝合术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许磊;孙强;田少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分析甲状腺手术头枕部疼痛的预防护理要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住院部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不做特殊处理;2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针对头枕部疼痛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患者接受甲状腺手术后对患者头枕部疼痛症状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甲状腺术后头枕部疼痛症状的发生率为16.00%(8/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围手术期内实施针对头枕部疼痛的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很好的降低甲状腺手术后头枕部疼痛症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温巧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药饮片的调剂是指根据医师临床处方将中药饮片准确地配制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操作过程,也就是俗话说的"抓药"。要提高中药饮片调剂的质量必须做到:1.规范中药饮片调剂的每个环节2.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必须一致3.积极开展中药饮片的临方炮制4.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中药饮片调剂的质量。
作者:艾伟霞;蔡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老年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住院观察的老年病人64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医护人员对对照组进行健康知识口头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标识进行健康教育,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按时服药,空腹查血,按时测血糖率高于对照组,跌倒率低于对照组,两组老年病人按时服药,空腹抽血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护理标识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对老年病人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邵丽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临床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病例为基础的新式教学法。通过分析案例中的实际问题,将临床实践与理论基础相结合,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兴趣,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体会,从临床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必要性、主要实施措施等方面分析了临床案例教学法在内心科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反馈信息结果表明案例法教学是培养合格医生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作者:沈长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方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方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澳泰乐颗粒进行治疗,通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体内各项生理指标等,进行对比实验,以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方具有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对机体损害轻微、安全性高等优点[1],因此,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方在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高于传统药物,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作者:刘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负压封闭引流装置配合复杂断肢再植的术后护理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断肢再植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负压封闭引流装置配合复杂断肢再植术治疗。将60例患者随进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和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负压封闭引流装置配合复杂断肢再植的术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感染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故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大力推广和借鉴。
作者:刘华芬;陶海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帕金森病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帕金森病伴抑郁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 Webster 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疗效。结果:HAMD 评分:经过4、8周治疗后,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2)。Webster 评分:治疗4周后帕金森病神经症状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翠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与研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3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有效及时的护理干预,103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均及时有效止血,未出现输血、子宫切除及患者死亡的情况发生,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重点在于做好预防,同时针对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出血及降低出血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珍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71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总结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其中 Y 形钛板固定肘关节优良率为75.7%,克氏针加螺钉固定肘关节优良率73.5%;Y 形钛板固定患者中共有8例患者出现肘关节疼痛,克氏针加螺钉固定仅有1例患者出现肘关节疼痛,P <0.05。结论: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内固定方法,并保证手术操作过程科学合理,能够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作者:肖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床头交接班护理干预对卧床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06月至2013年10月在我科室住院治疗的328例卧床老年患者为观察组,2011年01月至20l2年05月262例卧床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晨会交班,观察组患者采用床头交接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床头交接班护理干预降低卧床老年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唐春梅;申萍;滕筱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