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辩证医治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

都兰海

关键词:中医辨证, 脂肪肝,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脂肪肝患者采用中医辩证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抽取2012年1月1日~2015年1月30日在我院接受中医辩证治疗以及常规西医治疗的两组脂肪肝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脂肪肝患者实施中医辩证治疗,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加快患者疾病痊愈速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做好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新型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医院在进行市场化运行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纷纷加强了医疗服务水平。护理工作作为医院基层的工作之一,其安全质量关系着医院整个服务水平的高低,因此,提高医院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至关重要,关系着整个医院改革的稳定进行。本文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做好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进行简单探讨。

    作者:林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肿瘤患者 PICC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 PICC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 PICC 置管后治疗的428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肿瘤患者 PICC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类型及发生原因,并探讨临床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428例 PICC置管患者常见并发症类型有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导管脱落、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4%。结论:肿瘤患者 PICC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类型较多,发生原因较为复杂,针对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施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临床营养学科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营养治疗在发达国家属于一种规范的治疗行为,而且营养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实施合理以及科学的营养治疗能够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得到有效的减少,并且使患者的疾病治愈率得以提升。然而目前我国的临床营养学课程在着较多的问题,再加上缺乏临床营养人才,而且在营养治疗水平影响评以及营养诊断等很多方面比较落后,使得临床营养学科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作者:佐克亚古力·肖克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治疗血栓性脉管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完善腰交感神经节阻滞实验,评估患肢临床分期;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做好疼痛评估。结果:17例患者皮温正常,无静息痛,无肢端坏疽,并能耐受一般轻体力劳动。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缪艳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尔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盐酸多奈哌齐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治疗情况,分析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依照入院时间,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有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尼膜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评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P <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5%(P <0.05)。结论: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使用盐酸多奈哌齐的治疗效果较佳,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潘高峰;杨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断的思路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给予对照组以 CCB 为基础的联合治疗,观察组在联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病症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血压及脉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及脉压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邹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探讨其对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收治76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负面情绪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使患者积极的接受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代文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修复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修复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h、24h 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的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预后较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红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护理绩效考核应用于干部内科护理管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绩效考核用于干部内科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我院干部内科的护理人员16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护理绩效考核实施后的护理工作作为实验组,护理绩效实施前的护理工作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在绩效考核实施前后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在绩效考核实施后,干部内科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同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绩效考核实施前明显降低。结论:实施护理绩效考核制度,对加强护理管理以及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被借鉴与学习。

    作者:蒙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肾病患者住院期间感染问题的防护

    肾内科疾病在调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感染,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而且感染具有双重性,感染严重会导致患者具有生命危险。因此,在对肾病内科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对医院内的感染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护,尽可能避免患者出现感染情况发生。

    作者:曹玉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赛肤润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赛肤润液体敷料对长期卧床褥疮患者的疗效作用。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赛肤润液体敷料局部涂抹,对照组给予碘伏局部涂擦。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14天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压红、灼热感、刺痛感明显减轻,且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赛肤润液体敷料对长期卧床形成的褥疮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郭香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同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实施胆囊手术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胆囊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及其他相关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肠粘连发生率分别为7.4%和61.1%,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总的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的比较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选择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后的肠粘连发生率显著降低,对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居继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切口感染与泌尿系统感染综合护理方法之我见

    为了探究泌尿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与泌尿系统感染的综合护理方法,并检验该方法的临床实验效果。本实验以来我院进行泌尿外科手术的163例患者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患者的感染情况以及护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发现,在这163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的手术位置在术后发生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引起的感染的主要病菌。并且,在所有的切口发生感染的32例患者中,有23例伴有泌尿系统感染,其中17例患者的感染病菌为葡萄球菌属。因此,经过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时,常伴有泌尿系统感染,应该从解决这两方面的综合护理方法入手,来降低患者的感染率。

    作者:卢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为提高手卫生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观察并记录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和依从性;随机采集外科手和卫生手棉拭子样本行菌落培养。结果:2010年-2014年间该院医生、护士和护工手卫生依从性分别由27.1%、29.8%和18.4%上升至53.8%、67.3%和32.5%。调查期间,医务人员不同时机的手卫生执行率存在差异,但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调查共采集卫生手样本571份、外科手样本376份,合格率分别为76.4%和92.6%,护士的卫生手合格率显著高于医生和护工(P <0.01)。结论:本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需针对岗位特点进一步加强培训以便更好地控制院内感染。

    作者:张胜;卢小莲;吴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鼓膜置管术和鼓膜切开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比较

    目的:研究并比较采用鼓膜置管术和鼓膜切开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前者采用的手术方式为鼓膜切开术,后者采用的手术方式为鼓膜置管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在病程≤6个月的患儿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治愈率为55.4%,均小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治愈率为67.0%),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病程>6个月的患儿中,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4%,治愈率为9.8%,均小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4%,治愈率为29.5%),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远小于观察组(12.6%),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时,鼓膜置管术与鼓膜切开术相比虽然疗效良好,但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预后效果较差,临床医师应综合考虑患儿的病史、病情、病程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郝智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同时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3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54随机分成三组各40例。A 组进行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B 组为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C 组为未镇痛自然分娩。分析三组不同时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以及母婴的影响。结果:A 组接入镇痛泵的临床效果优于其他两组为(1.6±0.5)分;宫颈口扩张的速度快为(4.1±0.7)min;活跃期的时间短为(127.9±62.1)min。结论:采用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加快了宫颈口扩张的速度,缩短了活跃期的时间。

    作者:祁雪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非药物分娩镇痛法对分娩的影响探讨

    分娩镇痛可以被分成药物镇痛及非药物镇痛两种,而非药物镇痛没有任何的药物作为依靠,是现阶段对婴儿以及产程安全的方法,既能够使躯体的疼痛被有效的减轻,还可以对产妇心理情感进行时刻的关注,而产妇也特别容易对其接受,该种方法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大力提倡的镇痛技术。现在本文就对国内外具有的非药物镇痛法(主要包含导乐陪伴法、无痛分娩仪、按摩、体位减痛法、水疗和音乐减痛法等)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得到广泛的推广,使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得到提高,并使由于药物镇痛而出现的不良反应能够得到有效避免。

    作者:邱迎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结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收治的尿毒症脑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肌酐、钾离子和钠离子含量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肌酐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钾离子和钠离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灌流结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斌;冯文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探讨临床路径在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中护理的效果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在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中进行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82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设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了健康教育掌握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平均住院天数,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使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使患者更快康复。

    作者:宋原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护理

    目的:经分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治疗中实行系统护理的手段以达到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份收住院的42例该类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研究组来平均分配以达到分析的效果。观察组采用以往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加用特殊护理,以此来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对研究组的患者调查:治疗的有效率为96.3%,满意度达到98%。较为明显的两项指标高于观察组,P <0.05差距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观察中,应用特殊的护理方式结合传统的医学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对病人的治疗效果,让患者的满意度升高,能够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宋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