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新;梁昊;周小青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基本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结合现代数理统计的方法,对29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基本证候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从总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基本证候来看,排在前4位的是:脾胃虚弱证(160例,占54.1%),肝胃不和证(151例,占51.0%),肝郁脾虚证(113例,占38.2%),脾虚气滞证(110例,占37.2%).结论:脾胃虚弱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基本病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虚气滞、肝郁脾虚为其常见的基本证候,其次为脾胃湿热和胃阴不足.
作者:刘小琼;黄穗平;阮永队;曾普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手足皲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尿素软膏外搽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熏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手足皲裂疗效可靠,安全简便.
作者:何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加减葛根桂枝汤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加减葛根桂枝汤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舒颗粒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优于对照组的84.38% (P <0.05).结论:加减葛根桂枝汤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
作者:熊辉;胡楠;周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免疫性结膜炎又称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过敏原的一种超敏性免疫反应.结膜经常暴露在外,易与空气中的致敏原如花粉、尘埃、动物羽毛等接触,也容易遭受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其蛋白质可致敏),药物的使用也可使结膜组织发生过敏反应.主要分为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接触性结膜炎、春季角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炎、特应性角结膜炎.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不断深入,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浩博;高卫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治疗中青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加味温胆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立普妥片治疗,两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0.0%,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TG、HDL-C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TC、LDL-C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温胆汤治疗中青年高脂血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建昊;徐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抗幽门螺杆菌(helieobacter pylori,Hp)三联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自拟方中药汤剂,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Hp转阴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6.67%;Hp转阴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上述各项中,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方可以提高西药三联疗法的临床疗效.
作者:严许跃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P>0.05;基本痊愈率加显著进步率治疗组为81.7%,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比较以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比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周萍;彭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笔者自2010年以来,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失眠1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12例均系我院门诊患者,男49例,女63例;年龄大者58岁,小者12岁;病程短者30天,长者2年.患者均曾连续3天以上不能入睡,伴心烦、多梦、头昏、健忘.
作者:黄烈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恢刺痉挛肌起止点治疗中风病痉挛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倒中风病痉挛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和恢刺组各30例,均以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以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Barthel指数(BI)为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3个指数的改善情况.结果:传统针刺组和恢刺组对痉挛瘫痪患者治疗后MAS、CSI、BI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恢刺组对上述3项指数的改善程度均大于单纯针刺组(P<0.05).结论:恢刺痉挛肌起止点和传统针刺法均能有效改善痉挛患者的MAS、CSI、BI评分,而达到改善患者痉挛瘫痪的作用,且恢刺拮抗肌起止点的作用强于传统针刺组.
作者:余兆安;叶晓红;章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自拟消臌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消臌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0%,对照组为70.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臌汤结合西药常规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疗效较好,优于单纯西药常规疗法.
作者:彭卫;李勇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胆宁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与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好,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廖伟;王适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2011年手足口病仍然在菏泽地区肆虐,笔者在菏泽市中医医院发热病房工作,负责收治手足口病患儿,在此期间,观察了大量手足口病患儿,发现手足口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主要发生于6月~6岁小儿,全年可见,主要在春季3、4、5三个月流行,其临床特点是常见发热,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出现疱疹和溃疡,甚则可见高热、抽搐、昏迷,重者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而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呼吸衰竭而死亡.对于手足口病,中医占籍并无明确记载.笔者认为,有必要明确其病因病机,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参考温病学的某些著作,结合笔者的个人见解,对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分述如下.
作者:仝志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灵龟八法是运用《周易》八卦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的气血会合规律,取正经上与奇经相通的八个穴位即八脉交会穴,配合八卦,然后按照患者就诊日时干支进行推算以取穴行针的方法.简单说,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日按时按卦取穴行针的方法.笔者临床以灵龟八法治疗奇经八脉及其有关经脉病证有较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陈有明;杨鹏年;许亚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变性坏死和溃烂.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如肩胛骨突处、骶尾部、股骨粗隆处、坐骨结节部、足跟、枕部等处.骨科患者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我科通过综合护理预防和治疗压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大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随着人类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老年人认知障碍逐年增多,其中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已获得人们的普遍关注,但老年人认知损伤的另一种类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更应引起重视.正确诊断和识别MCI,对早期干预、防止痴呆的发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老年人MCI指的是老人出现轻度记忆或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但未达到痴呆标准,病因不能由已知的内科或神经精神疾病解释,是介于正常老年和轻度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损伤状态.笔者应用补肾健脑汤治疗老年轻度认知障碍30例,取得较好疗效,并与用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旻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及电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中药内服及电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进行骨关节炎WOMAC评分,并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WOMA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4.6%)优于对照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及电针配合中药熏蒸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徐无忌;孙绍裘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柴芍六君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潘立酮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仅为90%,两组比较,P<0.05.结论:柴芍六君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疗效.
作者:劳立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50例用西药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及卡托普利),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天麻钩藤饮辨证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显著.
作者:杜文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银屑病是一种顽固皮肤病,在漫长的病程中有复杂的临床表现.虽然典型的银屑病皮损表现为红色斑疹被覆大量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但并非每一个患者的皮损表现与其完全吻合.另外某些皮损表现不典型或临床很少见的其他疾病,可在一定程度上与之相似.临床医生初诊中很容易将银屑病误诊为其他疾病或将其他疾病误诊为银屑病.误诊直接导致疾病的迁延和发展,给病患带来更多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笔者就近年来各类文献中与银屑病误诊相关的报道概述如下.
作者:丁国信;刘涛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温病条辨》中将芳香方药运用于卫分证中可透邪外出;运用于气分证中可化湿理气,祛湿清热;运用于营分证中可化湿清热,透热转气;运用于血分证中可透血分热毒外达;运用于温病后期,可使邪退气宁血止.吴鞠通《温病务辨》以“芳香”冠名的方剂有20首,对芳香药的配伍应用有独到见解.
作者:部环宇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