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环
免疫性结膜炎又称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过敏原的一种超敏性免疫反应.结膜经常暴露在外,易与空气中的致敏原如花粉、尘埃、动物羽毛等接触,也容易遭受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其蛋白质可致敏),药物的使用也可使结膜组织发生过敏反应.主要分为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接触性结膜炎、春季角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炎、特应性角结膜炎.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不断深入,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浩博;高卫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温病条辨》中将芳香方药运用于卫分证中可透邪外出;运用于气分证中可化湿理气,祛湿清热;运用于营分证中可化湿清热,透热转气;运用于血分证中可透血分热毒外达;运用于温病后期,可使邪退气宁血止.吴鞠通《温病务辨》以“芳香”冠名的方剂有20首,对芳香药的配伍应用有独到见解.
作者:部环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九香止泻片对腹腔注射致死量大肠杆菌、痢痰杆菌小鼠白介素-8(IL-8)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致死量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不同细菌菌悬液制作腹泻感染动物模型,除模型组小鼠在造模成功后采用无菌操作心脏采血外,其余各组在处死动物之前采用无菌操作心脏采血,然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L-8.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九香止泻片各剂量组具有明显降低感染模型小鼠炎症因子IL-8含量的作用(均P <0.05),且九香止泻片高剂量组与肠康片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提示九香止泻片可能参与炎性介质的调节,调控细胞免疫功能可能是其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金慧;彭芝配;滕久祥;伍参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白癜风是一种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1],具有难治愈、易复发等特点.笔者自2008年3月~2012年2月采用内外合治法治疗本病2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8例中,男70例,女148例;年龄7~75岁;病史<1年者112例,1~5年者87例,>5年者19例;中医辨证分型[2]:气血不和型38例,湿热内蕴型72例,瘀血阻络型29例,肝肾不足型43例,肝郁气滞型36例.
作者:林敏;朱倩苇;林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优化柔肝颗粒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制粒难度、粒度分布、溶化性为指标,综合评价柔肝颗粒成型工艺.结果:佳成型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可溶性淀粉按8:2混匀后,以50%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醇的用量为浸膏粉的3%.成品颗粒流动性好,临界相对湿度约为67%.结论:为柔肝颗粒的成型工艺条件及生产环境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尚思异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也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多而繁杂、抽象,学生难以掌握和运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方法从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案例式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及加强实践训练几个方面进行了探析总结.
作者:杨丽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药分期治疗.结果:32例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优25例,良5例,可2倒,优良率为93.7%.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药分期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国锋;杜运阿;汪守伍;纪建政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20年来我国东部地区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相关文献,归纳心力衰竭证候要素、证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差异.方法:检出符合要求相关文献,运用Excel、SPSS12处理相应数据.结果:入选文献38篇,合计病例4318例,包括8个证候要素,32个证候类型,5个区域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分布如下:东北地区11个证候类型,总结出7个证候要素;华北地区15个证候类型,总结出7个证候要素;华中地区11个证候类型,总结出8个证候要素;华东地区17个证侯类型,总结出8个证候要素;华南地区18个证候类型,总结出7个证候要素.结论:地区间证候类型、证候要素分布有一定的趋向性、聚集性;地区间证候类型、证候要素分布比较大多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差异,但不能归结出有因地区差异的规律性结论.
作者:李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多年来,一直认为腰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变形是导致下肢放射痛的首要原因[1].然而Mccarron[2]、Lindahl[3]等的临床研究发现,神经根有炎症改变(如充血水肿),神经根触之敏感,临床表现出剧烈的根性疼痛,可见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并非总是导致神经根性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唯一原因.这似乎提示,神经根性疼痛与局部炎症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一致认为只有约10%的腰突症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4],因此,在腰突症的治疗方法中,非手术治疗占据首要地位,其中针灸疗法在治疗腰突症方面疗效确切,现将2000年1月~2011年4月针灸治疗腰突症炎症作用机制中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承飞;吴耀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97倒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术后均接受抗炎、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第2天同时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辨证治疗.结果:治疗5天后治疗组伤口疼痛和肿胀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月期间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辩证使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能迅速缓解伤口的肿胀和疼痛,加快骨折的愈合,减轻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
作者:赵宁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芪参益心汤治疗,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心电图进行临床分析和组间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5%,对照组为67.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中医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芪参益心汤是治疗气阴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方药.
作者:蔡卓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治疗方法繁多,但需要手术治疗的约占10%[1],多为保守治疗,其中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对1995年1月~2010年12月国内在医学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以及公开出版教科书、专著上记载的方剂进行了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铁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复方桐叶烧伤油对皮肤溃疡的作用.方法:切割大鼠背部皮肤造成缺损皮肤伤口,再涂粪水细菌感染3天形成皮肤溃疡模型.然后经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14天,测定大鼠创面面积,溃疡皮肤组织病理及TGF-α、TNF-β含量.结果:经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14天后创面明显缩小,溃疡皮肤组织中的TGF-α含量升高,TNF-β含量降低;溃疡皮肤组织中肉芽组织厚度明显降低,炎症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复方桐叶烧伤油对慢性皮肤溃疡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湛延风;李勇敏;朱克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1 湖南医改的创新性探索湖南省医改在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各地、各部门结合湖南及当地实际,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创造了不少新鲜经验,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作者:蔡光先;秦裕辉;宁德斌;谭电波;程博;胡铁骊;杜颖;李晓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归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转氨酶反复升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转氨酶反复升高患者采用分组对照治疗,治疗组用归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肌苷片、乙肝宁冲剂及云芝多糖等保肝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2%(P< 0.05).结论:归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转氨酶反复升高有较好疗效.
作者:曾艺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自2004~2010年,笔者采用牵引、针刺、手法、中药熏蒸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6例均经CT、MRI检查排除其他致病因素,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68例,女58例;年龄17 ~65岁,平均45岁;病程3天~6年;部位:L3~4突出者6例,L4~5突出者48例,L5~S1突出者40例,两个以上椎体间隙合并突出者32例.
作者:于卫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功能性便秘( 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指机体缺乏器质性病因,没有相关结构异常或代谢障碍,而仅因为肠道及肛门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该病在临床上较常见,它表现为排便费力、大便燥结、排便周期延长及排便不尽感等.F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其与肠道动力功能异常、直肠感觉异常、胃肠激素水平、肠神经系统紊乱等有关.
作者:朱锐炫;章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的39例OS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时照组20例;两组均行ESS嗜睡量表(ESS)评分后,时照组轻度患者采取一般治疗30天,中、重度患者予以经鼻持续气道压力支持(n-CPAP)治疗10天后给予一般治疗20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再服用化痰止鼾汤30天.结果:治疗组所有患者治疗后呼吸紊乱指数( AHI)明显下降(P<0.05),夜问低Sa02( Sp02 LOW)值明显上升(P<0.05),中、重度患者ESS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OSAS能明显改善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症状.
作者:胡芳;陈凯;尹培生;王小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手足皲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尿素软膏外搽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熏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手足皲裂疗效可靠,安全简便.
作者:何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2011年手足口病仍然在菏泽地区肆虐,笔者在菏泽市中医医院发热病房工作,负责收治手足口病患儿,在此期间,观察了大量手足口病患儿,发现手足口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主要发生于6月~6岁小儿,全年可见,主要在春季3、4、5三个月流行,其临床特点是常见发热,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出现疱疹和溃疡,甚则可见高热、抽搐、昏迷,重者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而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呼吸衰竭而死亡.对于手足口病,中医占籍并无明确记载.笔者认为,有必要明确其病因病机,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参考温病学的某些著作,结合笔者的个人见解,对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分述如下.
作者:仝志启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