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东部地区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文献分析

李红

关键词:心力衰竭, 东部地区, 证候要素, 证候类型, 分布规律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总结20年来我国东部地区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相关文献,归纳心力衰竭证候要素、证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差异.方法:检出符合要求相关文献,运用Excel、SPSS12处理相应数据.结果:入选文献38篇,合计病例4318例,包括8个证候要素,32个证候类型,5个区域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分布如下:东北地区11个证候类型,总结出7个证候要素;华北地区15个证候类型,总结出7个证候要素;华中地区11个证候类型,总结出8个证候要素;华东地区17个证侯类型,总结出8个证候要素;华南地区18个证候类型,总结出7个证候要素.结论:地区间证候类型、证候要素分布有一定的趋向性、聚集性;地区间证候类型、证候要素分布比较大多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差异,但不能归结出有因地区差异的规律性结论.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40例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thea,AAD)是指口服或注射广谱抗生素,使敏感菌受到抑制,非敏感菌乘机大量繁殖而引起的腹泻[1].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品种的不断增多,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2],无指征用药的现象愈演愈烈,以致本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本病按病情程度不同可分为单纯性腹泻、结肠炎或伪膜性肠炎[3],医院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单纯性腹泻为多[4].2009年5月~2012年1月,笔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单纯性)4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立华;袁继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

    功能性便秘( 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指机体缺乏器质性病因,没有相关结构异常或代谢障碍,而仅因为肠道及肛门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该病在临床上较常见,它表现为排便费力、大便燥结、排便周期延长及排便不尽感等.F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其与肠道动力功能异常、直肠感觉异常、胃肠激素水平、肠神经系统紊乱等有关.

    作者:朱锐炫;章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加味桃红四物汤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97倒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术后均接受抗炎、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第2天同时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辨证治疗.结果:治疗5天后治疗组伤口疼痛和肿胀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月期间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辩证使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能迅速缓解伤口的肿胀和疼痛,加快骨折的愈合,减轻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

    作者:赵宁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概况

    慢性肾衰竭(CRF)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为各种原因导致肾脏慢性进行性损害,使其不能维持正常功能,临床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内分泌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中医药治疗CRF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延缓病程进展、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替代疗法带来的副作用等方面取得确切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朱伟珍;梁立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基本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结合现代数理统计的方法,对29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基本证候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从总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基本证候来看,排在前4位的是:脾胃虚弱证(160例,占54.1%),肝胃不和证(151例,占51.0%),肝郁脾虚证(113例,占38.2%),脾虚气滞证(110例,占37.2%).结论:脾胃虚弱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基本病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虚气滞、肝郁脾虚为其常见的基本证候,其次为脾胃湿热和胃阴不足.

    作者:刘小琼;黄穗平;阮永队;曾普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脉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心绞痛患者160例按1∶1随机分为两组,脉血康胶囊治疗组80例,丹参滴丸对照组80例,治疗28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段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25%,对照组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心电图ST段改变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改变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 <0.05或P<0.01),而两组红细胞压积改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丹参滴丸对照组,症状改善、病情缓解、理化检查指标改善等方面亦优于对照组.

    作者:邹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无创呼吸机即无创机械通气,是指呼吸机与鼻面罩或口鼻面罩连接提供有效机械通气的方法.近年来,BiPAP具有无创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成为COPD急性加重期的重要治疗方法[1].2009年9月~2011年3月我院共收治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8例,在治疗和护理密切配合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凤玉;李萍;易姬德;苏东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5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50例用西药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及卡托普利),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天麻钩藤饮辨证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显著.

    作者:杜文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王惠君运用经方治疗精神性烦渴经验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由精神情志因素诱发的疾病越来越多.精神性烦渴多表现为烦渴多饮,在目前为数不多的文献报道中多为白虎加人参汤治疗[1-2].王惠君老师在经方辨治思维指导下,经过临床验证认为,仅从烦渴多饮的表面现象着手治疗,而不从精神情志层面进行干预,往往收效不佳.

    作者:刘忠一;邢新娜;王惠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0例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笔者于2011年10月~2012年2月采用羌活胜湿汤内服及电针配合中药药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0例,取得一定疗效,并与仅用中药内服及电针治疗的2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运开;吴官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陈新宇教授辨治神经外科疑难顽疾经验

    陈新宇教授从事中西医临床工作30余年,在经方的运用方面具有许多独到的经验,尤其在辨治神经外科疑难病症方面经验丰富,现笔者举例介绍如下.1 脑外伤术后高热昏迷陈某某,男,76岁.住院号261210.2011年1月20日因重型颅脑外伤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手术顺利,术后持续发热,昏迷不醒,体温在38 ~ 39℃,经常规抗炎、脱水、物理降温等治疗后无明显缓解,于2011年1月27日请陈新宇教授行中医治疗.诊见高热昏迷7天,大便不通,汗多,少神,舌质淡紫,脉细涩.

    作者:曾劲松;喻坚柏;余文运;陈新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归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转氨酶反复升高36例

    目的:观察归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转氨酶反复升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转氨酶反复升高患者采用分组对照治疗,治疗组用归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肌苷片、乙肝宁冲剂及云芝多糖等保肝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2%(P< 0.05).结论:归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转氨酶反复升高有较好疗效.

    作者:曾艺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恢刺痉挛肌起止点治疗中风病痉挛瘫痪30例

    目的:观察恢刺痉挛肌起止点治疗中风病痉挛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倒中风病痉挛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和恢刺组各30例,均以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以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Barthel指数(BI)为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3个指数的改善情况.结果:传统针刺组和恢刺组对痉挛瘫痪患者治疗后MAS、CSI、BI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恢刺组对上述3项指数的改善程度均大于单纯针刺组(P<0.05).结论:恢刺痉挛肌起止点和传统针刺法均能有效改善痉挛患者的MAS、CSI、BI评分,而达到改善患者痉挛瘫痪的作用,且恢刺拮抗肌起止点的作用强于传统针刺组.

    作者:余兆安;叶晓红;章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浅谈针刺得气中的麻电感

    针刺治病的效果如何,主要与辨证施治的正确与否、处方(指选穴)取穴(指定位)是否准确及手法操作是否得当有关外,与是否得气、是否有麻电感有密切关系.得气感可从两方面表现:在医者可感到针下有紧、涩、动等感觉;在患者有酸、胀、重感及麻电感.得气感出现的快慢、轻重、范围大小、持续时间长短与疗效的快慢、预后的好坏(差)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讲患者得气快、感觉明显、放射远、持续时间长则效果较好,反之则差.

    作者:石小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柔肝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

    目的:优化柔肝颗粒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制粒难度、粒度分布、溶化性为指标,综合评价柔肝颗粒成型工艺.结果:佳成型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可溶性淀粉按8:2混匀后,以50%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醇的用量为浸膏粉的3%.成品颗粒流动性好,临界相对湿度约为67%.结论:为柔肝颗粒的成型工艺条件及生产环境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尚思异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治疗方法繁多,但需要手术治疗的约占10%[1],多为保守治疗,其中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对1995年1月~2010年12月国内在医学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以及公开出版教科书、专著上记载的方剂进行了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铁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综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2例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及电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中药内服及电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进行骨关节炎WOMAC评分,并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WOMA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4.6%)优于对照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及电针配合中药熏蒸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徐无忌;孙绍裘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免疫性结膜炎概况

    免疫性结膜炎又称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过敏原的一种超敏性免疫反应.结膜经常暴露在外,易与空气中的致敏原如花粉、尘埃、动物羽毛等接触,也容易遭受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其蛋白质可致敏),药物的使用也可使结膜组织发生过敏反应.主要分为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接触性结膜炎、春季角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炎、特应性角结膜炎.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不断深入,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浩博;高卫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骨科压疮预防及护理体会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变性坏死和溃烂.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如肩胛骨突处、骶尾部、股骨粗隆处、坐骨结节部、足跟、枕部等处.骨科患者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我科通过综合护理预防和治疗压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大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0例总结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判断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66.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

    作者:王辉;赵占景;陈银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