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运开;吴官保
在高职高专中医妇科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区别在于教学理念不同,教学过程不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同,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王改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痛经是指月经前后及行经期间出现下腹疼痛、坠胀等临床症状的病症,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而出现痛经者.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相关临床报道综述如下.
作者:黄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判断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66.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
作者:王辉;赵占景;陈银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眩晕是包括视觉、本体觉、前庭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组证候,是人的空间定位障碍所致的一种主观错觉,对自身周围的环境、自身位置的判断发生错觉[1].西医病因较多,如感染(迷路炎)、神经炎、缺血、外伤、中毒、梅尼埃病、血管性疾病、脱髓鞘性疾病、肿瘤等[2].中医对眩晕的治疗是基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防止严重并发症,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刘辉;田盈;张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由精神情志因素诱发的疾病越来越多.精神性烦渴多表现为烦渴多饮,在目前为数不多的文献报道中多为白虎加人参汤治疗[1-2].王惠君老师在经方辨治思维指导下,经过临床验证认为,仅从烦渴多饮的表面现象着手治疗,而不从精神情志层面进行干预,往往收效不佳.
作者:刘忠一;邢新娜;王惠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活血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再障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以补肾化痰活血方为主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外周血象、骨髓象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补肾化痰活血方能改善再障患者的血象、骨髓象,改善临床症状,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为优.
作者:吴凡;刘宝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刘瑞芬教授从事中医妇产科专业教学、临床、科研30余年,具有丰富的教学、临床及科研经验.擅长治疗月经病、各种妇科炎症、痛经、不孕症、节育措施并发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少腹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自古被誉为调经种子第一方.方由小茴香、炒干姜、没药、当归、川芎、官桂、延胡索、赤芍、蒲黄、炒五灵脂等药物组成.其功效为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为瘀血寒凝结于下焦少腹,少腹胀满,疼痛或不痛,或瘀血阻滞,或有积块,或经行腰酸少腹胀,经血色黯或有块,小腹凉,四肢不温,久不受孕等症.刘老师临证抓主诉、查病因、析病位、辨虚实,善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继发性不孕症,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张晓斐;刘瑞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97倒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术后均接受抗炎、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第2天同时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辨证治疗.结果:治疗5天后治疗组伤口疼痛和肿胀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月期间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辩证使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能迅速缓解伤口的肿胀和疼痛,加快骨折的愈合,减轻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
作者:赵宁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陈新宇教授从事中西医临床工作30余年,在经方的运用方面具有许多独到的经验,尤其在辨治神经外科疑难病症方面经验丰富,现笔者举例介绍如下.1 脑外伤术后高热昏迷陈某某,男,76岁.住院号261210.2011年1月20日因重型颅脑外伤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手术顺利,术后持续发热,昏迷不醒,体温在38 ~ 39℃,经常规抗炎、脱水、物理降温等治疗后无明显缓解,于2011年1月27日请陈新宇教授行中医治疗.诊见高热昏迷7天,大便不通,汗多,少神,舌质淡紫,脉细涩.
作者:曾劲松;喻坚柏;余文运;陈新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灵龟八法是运用《周易》八卦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的气血会合规律,取正经上与奇经相通的八个穴位即八脉交会穴,配合八卦,然后按照患者就诊日时干支进行推算以取穴行针的方法.简单说,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日按时按卦取穴行针的方法.笔者临床以灵龟八法治疗奇经八脉及其有关经脉病证有较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陈有明;杨鹏年;许亚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笔者于2011年10月~2012年2月采用羌活胜湿汤内服及电针配合中药药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0例,取得一定疗效,并与仅用中药内服及电针治疗的2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运开;吴官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加味调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调脂颗粒(莱菔子6g,调脂颗粒2g)混合冲服;对照组给予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干预,观察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G、TC、HDL-C及LDL-C含量.结果:治疗组血清TC、TG及LDL-C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HDL-C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高脂血症的直接病因痰浊血瘀,选用化痰降浊、活血化瘀之药加味调脂颗粒痰瘀同治有较好的调脂作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P>0.05;基本痊愈率加显著进步率治疗组为81.7%,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比较以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比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周萍;彭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也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多而繁杂、抽象,学生难以掌握和运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方法从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案例式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及加强实践训练几个方面进行了探析总结.
作者:杨丽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随着人类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老年人认知障碍逐年增多,其中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已获得人们的普遍关注,但老年人认知损伤的另一种类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更应引起重视.正确诊断和识别MCI,对早期干预、防止痴呆的发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老年人MCI指的是老人出现轻度记忆或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但未达到痴呆标准,病因不能由已知的内科或神经精神疾病解释,是介于正常老年和轻度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损伤状态.笔者应用补肾健脑汤治疗老年轻度认知障碍30例,取得较好疗效,并与用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旻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前列解毒汤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湿热瘀阻型证候的慢性前列腺炙患者55例,采用口服前列解毒汤配合琥珀粉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临床治愈18倒,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5.4%;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排尿评分、NIH-CPSI总分及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前列解毒汤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倪良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指腰椎间盘内部各种病变刺激椎间盘内的疼痛感受器产生的腰痛,以其不伴有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和节段过度活动为临床特点[1].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发病率约为2%,男女无明显差异,好发于30 ~ 50岁年龄段,症状往往反复发作,持续多在6个月以上.从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本病30例,收到较好效果,并与用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军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康复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和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其中仅对观察组患者陪护家属进行康复教育,每周2次,每次30min;在患者首次接受康复治疗时、出院12周后进行脑卒中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及Barthel指数的评定.结果:两组自身比较,社会角色、思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家庭角色、移动、情绪、自理及Barthel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家庭角色、情绪、自理、Barthel指数具有差异性(均P<0.05),而社会角色、思维、移动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属进行康复教育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田莉;楼天晓;聂绍通;吴满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风后肢体痉挛为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由于皮质运动区及下行的锥体束较集中的支配肌群,病损后导致整个肢体或一侧肢体的痉挛瘫痪.肢体痉挛是中风后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然而却没有特异性药物和疗法能予以缓解.瘫痪侧肢体一旦出现痉挛现象,很难扭转,且痉挛程度随病程的迁延日趋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合解痉汤治疗本病4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新富;晋小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慢性肾衰竭(CRF)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为各种原因导致肾脏慢性进行性损害,使其不能维持正常功能,临床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内分泌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中医药治疗CRF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延缓病程进展、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替代疗法带来的副作用等方面取得确切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朱伟珍;梁立锋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