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旭
院前急救工作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日常院前急救、突发公共事件急救及大型群体性活动现场急救等;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这势必对院前急救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更高。我本人从事院前急救工作十五年余,深彻体会到若能称职院前急救,就要热爱急救工作,具有高尚的品德,并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强健的体魄和快速的应急能力,以及熟练的业务技能。急救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情、关心、体贴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作者:吴颜;吴美;邵晓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如何对因车祸伤导致的脑出血患者进行抢救,探讨对其进行转诊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因车祸伤导致的脑出血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式,整理52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抢救护理和转诊护理的效果。结果:经过抢救和护理后,52患者中,有23例患者转至脑外科进行治疗,有24例患者在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转诊,有5例患者因伤情严重,终抢救无效死亡,本组研究对象的急救成功抢救率达到了90.38%(47例)。结论:对因车祸伤导致的脑出血患者进行抢救,可控制死亡的发生率,经转诊护理能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适宜的治疗,进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杜基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妇科腔镜手术并发症危险因素与其对策,为以后更好的进行妇科腔镜手术提供相关资料。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并收治的妇科腔镜手术患者2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其对策。结果:所有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有9例(3.91%),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多方面,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腔镜手术方式、年龄大小、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是否进行过妇科腔镜手术都是影响发生并发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是否进行过妇科腔镜手术与并发症发生存在一定关系。并发症以皮下气肿、肩背酸痛、穿刺孔渗血等表现为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引起并发症的因素众多,且并发症发生率随腔镜手术难度的增加而上升,多数并发症能够治愈。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早期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探索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在降低高血压患者糖尿病合并症方面的意义。方法:根据2012年退休职工免费体检的结果,从在本中心管辖的花山湾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高血压慢性病档案并接受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慢性病病人中,选出目前没有其他系统的并发症,肝肾功能均正常,年龄在55到64岁之间的高血压病人102人,这102位病人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然后把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2人,对照组50人。除了对这102位高血压患者常规进行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以外,实验组的52名患者,由社区责任医生为他们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知识内容包括全国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导致糖尿病的诱因和病因,如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并定期为他们免费复查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观察三年,每年对这102名患者进行系统体检一次,对照三年的体检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和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52名高血压患者中,发生糖尿病合并症的有1人,存在糖耐量异常的有6人,血糖控制良好的有45人,对照组50名高血压患者中,有5人发展成糖尿病,12人存在糖耐量异常,血糖控制良好的33人。两组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早期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可以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南静;杨凌;杨娟;闫晓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外固定支架在急诊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伤口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然后采取孟和全环式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并在术后回访中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产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经过12~24个月的随访,120例患者中有行单纯外固定支架治疗的105例患者得以痊愈,并符合骨性愈合标准,平均愈合时间为28.5周,15例患者在外固定支架治疗6个月后拆除支架,然后经过钢板内固定和自体髂骨植骨手术后得以痊愈,并符合骨性愈合标准,平均愈合时间为38.5周,骨折愈合率为87.5%,有5例患者出现了针孔松动和感染,且没有出现畸形愈合、二次断裂以及继发性骨髓炎等不良情况。结论:外固定支架在急诊严重开放性胫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促进患者骨折尽快恢复到愈合标准,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王海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的中期引产方式的选择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霍州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孕周为16~27周、因母体因素或胎儿异常原因行引产的瘢痕子宫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米非司酮联合水囊组40例,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组40例,对比其产程、产后出血量、引产成功率。结果:两组孕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米非米非司酮联合水囊组孕妇引产时间明显短于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组引产的成功率为98.15%,米非司酮联合水囊组引产的成功率为88.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水囊或依沙吖啶引产均适用于瘢痕子宫妊娠的中期引产,在某些情况下,水囊引产也是可以应用的相对安全有效的引产方式,但需要进行严密监测。
作者:师仰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传播情况以及对其的应对措施。方法:对我国近几年的病毒性乙肝记录的相关记载进行研究,分析乙型肝炎病给人健康造成的威胁,国家的支持及帮助,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以及针对其采取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疫苗注射及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可以有效降低乙肝的发生概率。结论:在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下,规范卫生部门的工作,推广疫苗的接种,加强人民群众的安全预防教育可以有效降低乙肝的发病率。
作者:于英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行酮替芬联合舒利迭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诊治的110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治疗,研究组予酮替芬+舒利迭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具体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 ACT、SFAR、MOS -HIV 及主要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幅度更显著,且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行酮替芬联合舒利迭治疗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王绿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机构病案管理的不满的分析,了解医疗机构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病案的私密特性和相关保密规定制定相应对策,加强病案管理,预防医患纠纷,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病案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作者:金燕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接收的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体检测血压与体检前对高血压病史的调查,联合血脂体检结果,对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血压正常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高血压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P<0.05)。结论:血脂异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高血压发病率,因而认为高血压与血脂异常呈相关性,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淑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比试验的方式探讨无张力疝修补对不同年龄段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股腹沟斜疝患者分成老龄组和非老龄组,每组各选半数患者分别进行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术后疼痛及复发率等方面情况,对整体治疗效果做出对比。结果:在非老龄组患者中,实施两种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术后疼痛及复发率等差异不明显(P >0.05);在老龄组患者中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术后疼痛及复发率等均低于使用传统疝修补术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非老龄的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区别不大,相对于老龄患者,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疼痛,降低复发率,是佳的治疗手段。
作者:杜远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并观察药物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儿科收治的118例呼吸道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抗病毒、抗炎的基础上予以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儿科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腹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疗效显著,可见药物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值得肯定,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刘广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客观评价慢性乙肝患者对核甘类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总结提升慢性乙肝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治疗方法。方法:以随机方式选择河南省长葛县人民医院2013年06月至2015年06月收取的100例慢性乙肝患者,以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病情状况、性别、药物种类、年纪、经济条件以及文化程度等信息,并予以核苷类药物治疗,观察不同的影响条件下慢性乙肝患者对核苷类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入选患者中,59例(59.00%)慢性乙肝患者对核苷类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偏好,41例(41.00%)慢性乙肝患者对核苷类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偏差。结论:一般而言,慢性乙肝患者对核苷类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通常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临床诊治中,临床医师需以患者病情状况、临床信息为出发点,予以个性化治疗,从而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李留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利用皮下乳腺切除术治疗乳腺增生伴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4年四川省人民医院和山西省潞安集团总医院就诊诊断为乳腺增生伴癌症并收治的女性患者102例,均为已婚已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和实验组(51例),实验组患者进行乳房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仅给药的保守疗法,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治疗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8.23%,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66.67%,实验组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治疗后的死亡率、再住院率和局部复发率等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治疗乳腺增生伴癌症的治疗方面,乳腺切除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预后好以及治疗效果显著的特点,不但满足患者对体型的要求,还能对乳腺的功能进行保留,值得在医学上深入探讨和在临床治疗上的进一步推广。
作者:段玉然;张世耀;杨更午;邵慧平;陈桂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临床治疗手段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9例尿毒症伴有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血液透析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皮肤瘙痒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瘙痒得分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瘙痒分数和 PTH 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以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能够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情况。
作者:石炳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索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在治疗胃溃疡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5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给予150例患者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埃索美拉唑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观察组溃疡愈合率和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分别为94.2%和89.2%,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痊愈率达到45.3%,总有效率达到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痊愈率9.3%和总有效率84.0%(P<0.0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胃溃疡病情,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王学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输液的配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情况,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0%果糖注射液三种临床常用输液进行配伍,并对配伍液的含量变化、外观性状及 pH 变化等进行观察。结果: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以及10%果糖注射液配伍后,pH 值显著降低,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在显著降低,并且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10%果糖注射液配伍配伍后溶液的外观会逐渐变浑浊;而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其外观、物理性状、pH 值以及含量等等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有着良好的配伍稳定性,可以配合使用。
作者:尚喜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流行性疾病,而骨质疏松症与2型糖尿病是否有必然关系尚存在争议,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受多种因素影响,与高血糖、胰岛素、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肥胖、饮食、运动密切相关外,还与骨代谢的调节因素及骨矿物质代谢有关。
作者:江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基层医院常见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急腹症的救治水平。方法:对本院近几年内收治的急腹症患者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对患者详尽病史分析、全面的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以及他科合作会诊,及时确诊,减少误诊,为患者赢得佳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结论:基层医院要提高急腹症救治率,必须重视对患者进行病史综合分析及认真仔细合理的检查,掌握急腹症的救治处理原则,才能减少的误诊、漏诊。
作者:宋进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产道血肿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产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阴道分娩发生产道血肿的14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14例产道血肿均发生在产后24h,尤其是产后2h 内,与初产产程异常、产道裂伤或会阴侧切后操作缝合技术不当及妊娠合并症等密切相关。结论:针对产道血肿发生的诱因必须加强围产期预防保健工作,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提高助产技术,注意软产道的检查,认真仔细进行侧切口及会阴阴道裂伤缝合,产后密切观察。
作者:訾若涵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