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TA、Vitapex、氢氧化钙--作为根尖诱导剂2年内的疗效观察

胡国芬

关键词:MTA, Vitapex, Ca(OH)2, 根尖诱导成形术
摘要:目的:探讨 MTA、Vitapex 及氢氧化钙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选择90颗有牙髓炎、牙髓坏死、急慢性根尖周炎的恒牙。随机分为三组:MTA、Vitapex、氢氧化钙各30例。结果:观察3-6个月治疗有效率:MTA94.28% Vitapex 90.31% Ca(OH)285.35%(p <0.05)。观察12-24个月治疗有效率:MTA 96.61% Vitapex 95.25% Ca(OH)286%(p >0.05)。结论:MTA 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能够更有效的诱导牙根组织的形成,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短期疗效明显优于 Vitapex 与氢氧化钙。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宫产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行剖宫产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内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工作,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内发生二次心力衰竭的概率。结果:对照组再发生率为47.83%,观察组为4.35%,数据差显著,P <0.01.。结论:对剖宫产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围手术期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全面降低二次心力衰竭发生率,提升手术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丁红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索拉菲尼对肝癌晚期患者血清肝癌标志物动态变化影响及临床观察

    目的:对索拉菲尼对肝癌晚期患者血清肝癌标志物动态变化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随机的选取我院2008年1月到2009年12月收治的102例肝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所有的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1例患者,观察组51例患者,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开展治疗,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采用与对照组患者相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索拉菲尼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不良反应、缺氧诱导因子、骨桥蛋白水平、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同时对照组患者缺氧诱导因子、骨桥蛋白水平、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等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索拉菲尼应用到肝癌晚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各种肝癌标志物。

    作者:贺旭辉;陈勐;彭晋修;李建新;黄培;景晔;孙宇;王友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症肺炎采用硫酸依替米星联合抗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重症肺炎运用硫酸依替米星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硫酸依替米星和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0d 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硫酸依替米星和抗菌药物联合治疗重症肺炎,不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还能提高细菌清除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惠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阴道分娩致产道血肿1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道血肿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产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阴道分娩发生产道血肿的14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14例产道血肿均发生在产后24h,尤其是产后2h 内,与初产产程异常、产道裂伤或会阴侧切后操作缝合技术不当及妊娠合并症等密切相关。结论:针对产道血肿发生的诱因必须加强围产期预防保健工作,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提高助产技术,注意软产道的检查,认真仔细进行侧切口及会阴阴道裂伤缝合,产后密切观察。

    作者:訾若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湿疹变异性皮炎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索慢性湿疹变异性皮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80例慢性湿疹变异性皮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维 A 酸乳膏治疗,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38例显效,总效率达到100%,明显优于对照组18例显效,3例无效以及92.5%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湿疹变异性皮炎的治疗,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等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间来我院就诊的5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有无早期心绞痛现象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方面的差异以及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非 Q 波梗死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4%、92.8%;Q 波梗死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所占比例分别为29.6%、7.2%;心绞痛史,观察组和对照组所占比例分别为65.6%、60.4%。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比无心绞痛患者更易引起血管类疾病,需要及时给与治疗。

    作者:潘苏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乙肝病毒防控对策探究

    目的:研究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传播情况以及对其的应对措施。方法:对我国近几年的病毒性乙肝记录的相关记载进行研究,分析乙型肝炎病给人健康造成的威胁,国家的支持及帮助,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以及针对其采取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疫苗注射及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可以有效降低乙肝的发生概率。结论:在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下,规范卫生部门的工作,推广疫苗的接种,加强人民群众的安全预防教育可以有效降低乙肝的发病率。

    作者:于英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辨证论治配合外敷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辨证论治配合外敷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并收治的210例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外敷治疗,实验组在给予中药外敷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辨证加用中药内服的对症治疗,10d 认为是一个疗程,两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78.5%,可见,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辨证论治配合外敷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案,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病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具有补肝益肾、散寒除湿的功效。值得医学上的深入研究和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任志芳;杨明川;王晓霞;闫凤果;王晓康;郭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自然分娩成功,患者都没有出现子宫破裂的情况,新生儿的 Apgar 评分均大于6分,再次进行阴道分娩率为40%;其中新生儿小的有2600g,大的为3800g,患者孕期短的为38周,长的为42周。结论:对于有过瘢痕子宫的孕妇而言,再次妊娠的时候不能随意扩大剖宫产的指征,进行妊娠的时候应首先明确其阴道试产禁忌症以及适应症,对孕妇的产程进行严密的观察,以确保试产的安全,从而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提供合理的分娩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周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TACE 联合 RFA 与 TACE 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对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与 TACE 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索,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 TACE 联合 RFA 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 TACE 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共有43例经治疗肿瘤完全坏死,占比71.7%,肿瘤部分坏死患者17例,占比28.3%,低于对照组85.0%肿瘤完全坏死率以及15.0%的肿瘤部分坏死率(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照组患者 AFP 转阴率达到86.7%,高于对照组转阴率68.5%,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 联合 RFA 以及 TACE 联合冷循环微波肿瘤治疗原发性肝癌均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相较于单纯性使用 TACE 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为此,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红梅;崔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瘢痕子宫妊娠中期引产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的中期引产方式的选择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霍州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孕周为16~27周、因母体因素或胎儿异常原因行引产的瘢痕子宫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米非司酮联合水囊组40例,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组40例,对比其产程、产后出血量、引产成功率。结果:两组孕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米非米非司酮联合水囊组孕妇引产时间明显短于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组引产的成功率为98.15%,米非司酮联合水囊组引产的成功率为88.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水囊或依沙吖啶引产均适用于瘢痕子宫妊娠的中期引产,在某些情况下,水囊引产也是可以应用的相对安全有效的引产方式,但需要进行严密监测。

    作者:师仰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阿莫西林三联疗法与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所接收2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呋喃唑酮);试验组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呋喃唑酮)。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采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但对比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行酮替芬联合舒利迭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行酮替芬联合舒利迭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诊治的110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治疗,研究组予酮替芬+舒利迭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具体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 ACT、SFAR、MOS -HIV 及主要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幅度更显著,且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行酮替芬联合舒利迭治疗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王绿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及体会

    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胆囊炎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所收治的6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综合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之上,对综合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且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综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72.7%),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综合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9%)比常规组患者(78.8%)要高,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确切,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作者:周金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低剂量高分辨 CT 对肺间质病变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旨对低剂量高分辨 CT 对肺间质病变图像质量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100例肺间质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的高分辨 CT 胸部扫描。其中,低剂量组:50例,行低剂量扫描(管电压140KV,管电流150mAs);常规剂组:50例,行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140KV,管电流250mAs)。经两名医师采用盲法对两组扫描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剂量在图像诊断接受率评价、主观噪声评分方面差异明显(P <0.05),具统计学意义;但在客观评价方面,两组无差异(P >0.05),不具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噪声值比较,均在明显差异(P <0.05),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高分辨 CT 扫描剂量不断降低,其扫描图像质量也随之下降,但在获得较为稳定的图像质量基础之上,合理降低扫描剂量,在全面降低患者辐射课题的同时,又完全可以有效保证图像质量,且又不会影响临床医师的诊断分析。

    作者:刘树华;王宝军;李云秀;李燕北;张福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为了解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促进医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方法:对500名在校医学生采用大学生人际交往量表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差异。结果:担任学生干部、性格外向、生活态度积极的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结论:社会、学校、家庭给予大学生们积极的引导,可以使大学生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人际交往。

    作者:刘兵;刘致宇;葛星;徐渭;刘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下,治疗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5-10mg/kg·d,注入1OO m 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静脉滴注3天;对照组予一般常规治疗。结果: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实验组患儿,主要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3天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O.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应用于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治疗,能缩短病程,疗效显著。

    作者:陈冬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1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8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改善状况。结果:通过常规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运动功能也有较好改善;但观察组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与运动功能的改善状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优越,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恢复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具有明显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开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年龄段腹股沟斜疝行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通过对比试验的方式探讨无张力疝修补对不同年龄段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股腹沟斜疝患者分成老龄组和非老龄组,每组各选半数患者分别进行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术后疼痛及复发率等方面情况,对整体治疗效果做出对比。结果:在非老龄组患者中,实施两种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术后疼痛及复发率等差异不明显(P >0.05);在老龄组患者中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术后疼痛及复发率等均低于使用传统疝修补术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非老龄的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区别不大,相对于老龄患者,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疼痛,降低复发率,是佳的治疗手段。

    作者:杜远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者140例调查研究

    目的: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安全用药的提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0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资料中,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多的是抗微生物药品及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中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多的是静脉注射给药途径。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工作,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尤其是抗微生物药品及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作者:魏雪;王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