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急诊科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石美晶

关键词:急诊科, 管理, 优化, 策略
摘要:本文结合急诊科管理的工作实际,从管理制度、诊疗水平和自身职能三个视角,分析了急诊管理中的实践困境,并提出了优化急诊管理的策略。一是要加强急诊管理制度的供给建设;二是要加强急诊专业化学习平台的建设;三是要加强急诊团队的文化建设。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哌拉西林西药的临床应用研究及药物利用评价

    哌拉西林属于一种广谱抗菌类药物,其抗菌谱范围极广,抗菌活性更强,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文章首先对哌拉西林西药的药理作用进行了阐述说明,之后着重对其临床应用及药物利用评价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帮助增强医学界人士对于哌拉西林药物的了解,为其今后的临床实践应用提供助力。

    作者:黄慧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等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间来我院就诊的5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有无早期心绞痛现象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方面的差异以及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非 Q 波梗死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4%、92.8%;Q 波梗死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所占比例分别为29.6%、7.2%;心绞痛史,观察组和对照组所占比例分别为65.6%、60.4%。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比无心绞痛患者更易引起血管类疾病,需要及时给与治疗。

    作者:潘苏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性心血管病的临床症状与治疗分析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在所有心血管类疾病中,急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涉及到人体心脏,血管循环系统,是一种常见病。相对于慢性心血管病来说急性心血管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果患者发病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那么很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院通过对100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治疗方案、后期护理的研究,总结出一套应对与治疗急性心血管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天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唇、腭侧联合入路牙槽突裂植骨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唇、腭侧联合入路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34例牙槽突裂患者采用唇、腭侧联合入路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修复,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供骨区及植骨区伤口愈合良好,无裂开;术后无发热、肿胀、疼痛等不适。术后6月复诊拍摄 CT 片示裂隙区域植入骨成功率83%(28例)。结论:围手术期高质量的临床护理配合对保证牙槽突裂植骨手术的成功,促进唇腭裂的序列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展欣;陶丽丽;鲁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研究分析

    目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外科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0例观察组患者中,91例疼痛完全缓解,8例疼痛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99%;100例对照组中,72例疼痛完全缓解,7例疼痛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79%。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采用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效果非常理想,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曹美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综合干预方式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和研究综合干预方式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糖尿病患者214例,将其按抽签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10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6个月后遵医行为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遵医行为优良率相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遵医行为优良率无明显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遵医行为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规范管理及遵医行为,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保持在较平稳状态,对延缓患者病情发展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赵千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浅谈低年资护士如何应对夜班压力

    了解低年资夜班护士心理压力来源,运用适当的应对方式,使其能够正确的心态面对压力,掌握适合自身的应对压力放松技巧,增强低年资夜班护士的心理应对能力和应急能力以全面提高夜班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张婧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腹腔镜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腹腔镜治疗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以及对照组42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时间、出血量等。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36/42),同时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治愈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胡秀笼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浅析急诊科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本文结合急诊科管理的工作实际,从管理制度、诊疗水平和自身职能三个视角,分析了急诊管理中的实践困境,并提出了优化急诊管理的策略。一是要加强急诊管理制度的供给建设;二是要加强急诊专业化学习平台的建设;三是要加强急诊团队的文化建设。

    作者:石美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8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奥扎格雷纳联合血塞通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未见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塞可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张银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肺癌左侧尺桡骨转移一例

    患者女,59岁。主因发现左前臂肿物6个月收入院。查体:左前臂背侧中段可见一大小约105cm 大小肿物,肤色正常、表面无静脉怒张,边界模糊,活动性差,质硬,无压痛,皮温正常(如图1)。左肘关节、腕关节及左手各指感觉运动可。

    作者:姚书格;张雪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两种治疗方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析两种治疗方法对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红光照射治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及愈合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2.5±1.3)天,伤口愈合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6.2±0.8天),伤口愈合有效率为80%。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红光照射方法对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进行治疗的效果十分明显,应得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芹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为了解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促进医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方法:对500名在校医学生采用大学生人际交往量表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差异。结果:担任学生干部、性格外向、生活态度积极的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结论:社会、学校、家庭给予大学生们积极的引导,可以使大学生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人际交往。

    作者:刘兵;刘致宇;葛星;徐渭;刘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无痛人流中丙泊酚单用和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的对比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中丙泊酚单用和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妇科无痛人流妇女9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对照组48例,采用丙泊酚,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优良率与麻醉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痛人流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明显由于丙泊酚单用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晚期癌症患者运用自控镇痛泵家庭治疗183例体会

    目的:总结晚期癌症患者运用自控镇痛泵家庭治疗的体会。方法:以183例晚期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控镇痛泵进行家庭治疗。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42例,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141例,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变化和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无疼痛人数和轻度疼痛人数显著增加,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人数显著减少,治疗前后各个疼痛程度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恶心、呕吐82例,轻度皮肤瘙痒35例,便秘28例。恶心、呕吐、便秘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有效缓解,皮肤瘙痒患者经钙剂治疗后快速缓解;患者均未出现呼吸循环抑制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在农牧区应用以上镇痛方法,方便、经济。患者家属可自行推注镇痛泵内单元用药,并逐渐增加单元用药浓度,简便易行适宜推广。

    作者:包金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人急性尿路感染病因与治疗体会

    目的:探究老年人急性尿路感染病因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并收治的老年急性尿路感染200例患者,总结、统计患者的病症、病因等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选择的200例老年急性尿路感染的患者,其病因主要为糖尿病、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肾结石、留置导管、长期卧床、使用激素和放化疗等。尿培养结果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大肠杆菌,还有部分为真菌、变形杆菌等。结论:老年人由于生理年龄较大,其免疫功能降低、器官逐渐衰老萎缩、抗病毒的能力降低,致使急性尿路感染成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我们应对该病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患者的尿细菌培养结果与鸟药物敏感结果进行细致分析,针对性使用敏感抗生素,同时,注意保护患者肾功能,能够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10例急性毒蕈中毒的护理体会

    目的:毒蕈中毒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和护理。方法:对10例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早期催吐洗胃、解毒、保肝、保肾、血流灌注、血液透析及综合治疗,可减少对器官功能的衰竭发生,提高抢救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焦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邢台市某银行职工健康体检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幽门螺旋杆菌在邢台市某银行职工健康体检人群的感染分布情况。方法:取我院体检中心2015年4月邢台市某银行职工健康体检者782例,以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采用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782例健康体检者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总感染率为19.1%,随着年龄的增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增高,且男女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银行职工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较高,并且与性别和年龄有关,因此在此人群中开展幽门螺旋杆菌普查有利于阳性病人的早发现、早治疗,对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做好社区基层全科医生工作的思考

    社区基层全科医生是社区民众的健康卫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给社区基层全科医生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全科医生工作,也成为基层全科医生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文章从社区基层全科医生的视角出发,就如何做好本质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

    作者:朱彩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强化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抽取96例自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研究对象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了解所有研究对象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并制定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96例研究对象共有18例因为自身免疫力低、饮食不得当、用药不合理等因素发生低血糖反应。18例低血糖反应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悉心护理均有好转或改善。结论: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血糖反应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避免和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更有效的康复。

    作者:韩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