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学生年轻恒牙龋病与免疫状态关系研究

安无恙;王磊;胡江;王晓东

关键词:龋病, 青少年, 免疫
摘要:目的:揭示中学生11-14岁不同类型龋病学生的免疫情况指标特点。材料与方法:113位11-14岁中小学生分两组:A 组(80人)有龋齿组:其中44人患浅龋(A1),36人深龋(A2);B组(33人):无任何龋坏。抽取静脉血检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含量;测定血清中IgA、IgM 、IgG 的浓度;通过评定中性粒细胞噬菌能力,评价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和噬菌活性。结果:患龋病儿童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无龋病儿童;龋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相较于无龋坏学生组低;浅龋患儿相对于深龋患儿外周血中白血球含量低;龋病学生的 Ig A 和 Ig G 指标比无龋学生要高,深龋患儿较浅龋患儿高。结论:中学生牙齿龋坏与患者免疫状态关系密切。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与部分网膜切除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与部分网膜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行次全切除术的早期胃癌患者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例)与对照组(5例)两组,其中观察组行部分网膜切除术,对照组行完全网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在其余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行次全切除术的早期胃癌患者行部分网膜切除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亚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系统康复治疗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治疗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方法:分析我院从2012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自门诊及急诊收治的60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病例选择男42例,女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外加上规范化的康复训练。观察比较治疗对两组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病患的恢复情况。结果:且结果显示,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两组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b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全面改善肢体运功功能,能够促进脑功能重组,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病患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国圣;吴永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析艾滋病检测中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检验人员由于大量接触可能携带艾滋病毒的样本,而在检验过程中操作失误等原因极有可能让检验人员感染上艾滋病毒,为检验工作和个人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研究检验人员对于艾滋病的暴露防护,增强检验人员的防护意识,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系数是艾滋病检测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前艾滋病防护意识较为淡薄,在一些医院中对于发生的职业暴露不予以上报,有些检验人员存在着不良的操作习惯,这些都极有可能引起艾滋病感染。本文通过分析艾滋病检测阶段产生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进行各项原因的分析,进而加快职业暴露后采取措施的速度,为职业防护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保护手段。

    作者:蒋琼;陈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产科门诊实施产前健康教育的研究

    目的:对产科门诊接收的孕妇进行产前健康教育,并观察产前健康教育所起的作用。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对产科门诊孕妇采取常规产检资料与在常规产检基础上予以产前健康教育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200例孕产妇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检,观察组实施常规产检联合产前健康教育干预,每组患者各100例。结果:从临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孕妇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门诊实施产前教育干预有利于提高孕妇的顺利分娩率,降低社会因素所产生的剖宫产心理,有利于孕妇及其胎儿的身心健康。

    作者:甘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分析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采用泮托拉唑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31例),采用静脉滴注法莫替丁针剂治疗对照组(31例),对两组的治疗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55%,对照组为80.6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3.23%,对照组为19.3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采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治疗成本低,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高云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肠梗阻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肠梗阻患者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护理。结果:本组39例肠梗阻患者,通过短4天,长16天的治疗和积极有效的护理,有效率达到95%,优于传统治疗组,疗效满意。结论:护理干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采取禁食、胃肠减压、中药灌肠、大黄敷脐、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心理护理等积极的对症支持护理,有利于肠梗阻患者的康复。

    作者:张雅梅;刘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规范药物管理对癌痛治疗的临床和社会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研究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对于缓解癌症病人的疼痛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存在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共7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另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存在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7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共150例患者的治疗方案,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是规范性的药物镇痛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非规范的药物镇痛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镇痛治疗后疼痛的缓解状况,比较规范性药物治疗与非规范性的药物治疗的疗效。结果:规范性药物治疗的患者共75例,总有效率94.67%(71/75),显著有效率为89.33%(67/75);对照组患者采用非规范行治疗的患者共75例,总有效率82.67%(62/75),显著有效率为33.33%(25/7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例产生精神依赖(2.67%),对照组5例产生精神依赖(6.67%),1例有爆发性疼痛(1.33%)。结论:采用规范性的药物疗法对患者进行镇痛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总有效率,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食欲以及精神状况,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有效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是治疗癌痛的有效手段。

    作者:范金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析儿科医生压力增大的原因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在医生解决人们身心健康问题的同时,却很少有人了解,医生自身存在的压力正日益增大,尤其是儿科医生。遗憾的是,对于儿科医生压力增大的问题,社会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本文将从工作量、工作难度以及医患关系三方面入手,对导致儿科医生压力增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帮助儿科医生减轻压力。

    作者:姚固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探析舒适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和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12月-2013年1月80例行舒适护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2006年12月-2009年11月80例行常规护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护理满意度和运动耐受改善等。结果:舒适护理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96.25% vs .77.5%,p<0.05),运动耐受改善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有助于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和疗效,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吕佩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同时根据实际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结果: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5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以此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预后情况,提高患者在治疗后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万景莉;赵连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眼外伤15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造成眼外伤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探讨治疗眼外伤的方法及预防。方法:选择我院眼科2008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152例眼外伤患者,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整理,讨论起防治方法。结果:本组152例患者中,以眼球穿通伤多,约占65%,根据外伤的不同种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之后,均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其中89例视力已恢复到0.5-0.8,治愈率为85.0%。结论:眼外科已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负担,及时的显微手术治疗是决定终治疗效果的关键。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可减少眼外伤的发病率,并提高眼外伤终治疗效果。

    作者:胡建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宫血宁对上环术后月经过多的防治效果

    目的:探讨宫血宁对上环术后月经过多的防治效果,为我矿医院提高上环术水平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份到2013年10月份收治的104例行上环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其中对照组术后不用药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宫血宁胶囊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防治月经过多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发现,在术后1、2和3个月的月经量方面,观察组明显要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在术后1、2和3个月的血红蛋白量方面,观察组则要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同样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给予上环术后患者宫血宁治疗,能够有效防治术后月经过多的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启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在早期识别头位难产中应用循证护理,对其护理方式和护理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我院于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将产妇分成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每组60例,对两组的分娩结局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循证护理组21例为自然分娩,占35%,20例为阴道助产分娩,占33.3%,19例为剖宫产,占31.6%,有4例新生儿窒息,占6.67%;常规护理组有12例为自然分娩,占20%,16例为阴道助产分娩,占26.7%,32例为剖宫产,占53.3%,其中18例新生儿窒息,占30%,另有3例新生儿死亡,占5%。在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死亡上,循证护理组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给予产妇循证护理能够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使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减少,可早期识别头位难产,对于确保母婴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云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探析

    目的:探析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方法:从我院妇科收治的患者中抽取60名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确诊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试验组采用微波仪照射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根据患者切口恢复和治愈情况,记录其治疗时间、切口的愈合时间和总有效率,对比分析不同疗法对于治疗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是4.02±3.87d,切口的愈合时间是12.77±2.69d,治愈28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是8.65±1.34d ,切口的愈合时间是17.14±3.34d ,治愈20例,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疗效较常规治疗好,切口恢复快,治愈率高,有效降低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是治疗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措施,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宋光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干扰素治疗预后分析

    目的:对干扰素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明确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例52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个疗程都设置为7天,观察组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使用利巴韦林注射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使用的干扰素进行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6.15%,而对照组中的有效率是61.54%,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着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儿的退烧时间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干扰素治疗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且副作用较小,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尹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治未病”在宫颈癌防治的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目的:对“治末病”在宫颈癌防治的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从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当中抽取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者的自愿的基础上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将患者分成分析组和比较组两组,每组14例。给予比较组常规护理以及普通教育,在“治末病”理论的基础上对分析组实行健康教育,对两组的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平均每年住院时间上,分析组为(3.4±2.3)次,每年住院时间为(25.6±3.7)d。比较组为(6.4±3.8)次,每年住院时间为(39.7±5.9)d ,分析组显著由于比较组(P<0.05);在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分析组要显著低于比较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的防治当中贯穿“治末病”理念并实施健康教育,能够对宫颈癌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控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防治宫颈癌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永琼;吴洁;王云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情况

    现如今,由于念珠菌的广泛存在,学术上对真菌药物耐受的念珠菌报道增多,已引起医学界和药学界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现通过调查以往来念珠菌的耐要机制,来说明耐药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和耐药产生的相关因素,以及对耐药机理从基因水平进行研究的新进展。随着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耐药菌株逐渐产生近年来有关对。

    作者:欧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观察

    目的:对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龄产妇86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助产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分别为72.09%、20.93%、6.98%,对照组产妇分别为53.49%、30.23%、16.28%,组间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时出血量及总产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龄产妇助产护理,能够缓解产妇心理压力,降低分娩难度,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妊娠和分娩。同时,还能提升产科护理的整体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覃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分析与预防

    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期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多发生于6个月~2岁的儿童,长期贫血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抗感染能力以及学习行为等均有一定的影响,严重威胁小儿的身心健康。现从2010年3月份至2013年6月份在本院儿保科体检的儿童中,抽取238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作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期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多发生于6个月~2岁的儿童,长期贫血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抗感染能力以及学习行为等均有一定的影响,严重威胁小儿的身心健康。现从2010年3月份至2013年6月份在本院儿保科体检的儿童中,抽取238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作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沈菲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并且在术后出现了并发症的28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尿道狭窄的患者2例,尿失禁的患者4例,排尿困难的患者4例,尿路感染的患者6例,继发性出血的患者12例,所有患者经过对症处理之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所出现的并发症大部分都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术后继发性出血是常见的原因。所以,正确掌握和识别这些常见的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降低患者的痛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元龙;丁云芳;刘华;杨浩;向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