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外伤152例临床分析

胡建宁

关键词:眼外伤, 预防,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造成眼外伤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探讨治疗眼外伤的方法及预防。方法:选择我院眼科2008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152例眼外伤患者,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整理,讨论起防治方法。结果:本组152例患者中,以眼球穿通伤多,约占65%,根据外伤的不同种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之后,均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其中89例视力已恢复到0.5-0.8,治愈率为85.0%。结论:眼外科已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负担,及时的显微手术治疗是决定终治疗效果的关键。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可减少眼外伤的发病率,并提高眼外伤终治疗效果。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脏器损伤的护理效果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脏器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我科的80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内脏损伤的患者,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疼痛、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及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及焦虑情绪,同时得到患者100%满意度。结论:优质护理能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临床护理模式。

    作者:王凤艳;李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积累临床资料。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进三年来收治的12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因素。结果:导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抗生素、生活方式和家庭经济条件等。结论:掌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患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丹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尿瘘的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尿瘘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术后并发尿瘘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我院对术后并发尿瘘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使用OB卫生棉条填塞阴道,在必要时使用双腔导尿管进行引流,对阴道和会阴进行有效护理,预防发生尿路感染。结果:经积极有效的护理与治疗,6例患者尿瘘孔完全愈合,4例患者尿瘘孔基本愈合。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尿瘘的护理方法主要以填塞阴道、导尿管引流、阴道和会阴护理等为主,预防发生尿路感染。

    作者:马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剖胸手术全麻前后留置导尿优劣性比较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病人导尿佳时机的选择,减轻导尿为病人带来的不舒适,降低坠床的风险。方法:将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两组,A 组全麻前导尿,B组全麻后导尿,收集病人的主客观资料。结果: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结论: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及意愿选择导尿时机。

    作者:陈小春;邱吉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标准三联疗法和序贯疗法在消除以及根治幽门螺杆菌之中的疗效。方法:将55例有幽门螺杆菌症状者随机分组:序贯组(27例)和标准组(28例)。对序贯组的27例通过序贯疗法(诊治前5天,服阿莫西林与雷贝拉唑;诊治后5天,服克拉霉素、甲硝唑以及雷贝拉唑)诊治,对标准组的28例通过标准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以及雷贝拉唑)诊治。结果:在序贯组中,25例的症状得到根除,在标准组中,19例的症状得到根除,显然序贯组的根除状况比标准组好,P<0.05。此外,序贯组的不良反应出现率和标准组区别不显著,P>0.05。结论:用序贯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症状药效更佳,无论是治疗成本,还是治疗效果,都极占优势,应实施推广措施。

    作者:毛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管外科常见急重症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血管外科的常见急重症往往异常凶险,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抢救患者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必备条件,本文简要介绍四种血管外科常见急重症的诊断及治疗,为血管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周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并发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手术急救处理,西医维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GCS 评分均逐步提高,第7天及第14天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评分;且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态颅内压(ICP)观察:观察组在治疗后12h起,ICP显著降低,在治疗前及治疗7d后,对两组病人脑水肿情况进行 CT 观察,治疗7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水肿面积分别降为3.34 cm2,4.87 cm2,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别,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并发症,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魏启明;代福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的应用

    随着青光眼的发展与复合小梁切除术的广泛应用,术后滤过泡渗漏甚至破裂是青光眼滤过术后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可表现为畏光,流泪,低眼压,浅前房,黄斑水肿甚至脉络膜脱离,更严重的可引起滤过泡感染及眼内炎,视力丧失。发生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处理。我们采用羊膜覆盖术及滤过泡渗漏处修补法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刀在手术的应用、维护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外科手术中的良好应用。方法:通过掌握超声刀的使用原理以及它具有止血效果好、术野清晰、损伤小、安全性好等优点,较好地应用于手术。结果:手术中由于掌握使用技巧,护理人员的有效配合,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超声刀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方便操作,效果可靠。

    作者:王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脑血管病及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及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06月~2013年05月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脑血管病患者50例,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选择同时期无认知障碍的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体年龄分布高于对照组(P<0.05),底节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66.0% VS 45.0%,P<0.05),两组脑血管病面积、损伤半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病变及双侧大脑半球病变的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较差,可将大面积病变及双侧大脑半球病变看成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永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民办院校护理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

    实验教学是护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对于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手术及体会

    目的:探讨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术前诊断率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03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34例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诊断率和术后治疗情况。结果:2例患者术前检查确诊,其他32例患者均在术中发现;2例胆囊癌患者分别于术后3、4个月围手术期内发生肝转移而死亡,其他3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均未发生肠瘘、胆瘘等并发症。结论:对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患者进行诊断,应重视病史的询问,并通过辅助检查,仔细分析病情,可提高术前诊断率,降低漏诊误诊率,从而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吴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以及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措施,为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以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新生儿窒息患儿的复苏及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措施,并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复苏治疗与临床护理后,本组80例窒息患儿,有75例在产后五分钟内成功复苏,4例在产后十分钟复苏,1例失败,复苏成功率为,98.75%;复苏后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痊愈60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有效的患儿均无后遗症。4例患儿治疗无效后在家属要求下转院,1例患儿死亡。结论:新生儿窒息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对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做好复苏及护理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以及正确的复苏及护理措施,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减少存活者后遗症。

    作者:丁锡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消炎散外敷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通过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消炎散外敷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从2010年6月到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中抽取7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45例患者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消炎散外敷治疗(观察组),另34例患者单纯给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6个月左右的随访,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治疗,45例观察组中有25例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治疗总有效率为95.6%。34例对照组中有15例优,10例良,4例可,5例差,治疗总有效率为85.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的疗效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治疗后疼痛与肿胀参数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的日常功能活动参数上,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上,运用消炎散外敷+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能够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无毒副作用,符合药物联合使用的原则,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永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小体积90例前列腺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前列腺电切术(TURP)加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 IBN)。结果:90例患者中,有85例手术成功,占94.44%,手术时间30~60min ,平均42min。术后无继发大出血、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留置尿管4~6天。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排尿持久、顺畅,之后在术后3、9、18个月检测患者 Qmax ,与同期 TURP体积较大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相对比,无明显差异,患者无膀胱颈挛缩现象发生,IPSS(5.62.2)分,大尿流率(183.9)ml/s .结论:运用前列腺电切术(TURP)加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 I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能更好的解除膀胱颈梗阻,手术时间短,术中输血比率小,是术后预防膀胱颈挛缩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仕军;杨顺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消化内科患者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中出现感染的135例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消化内科135例感染患者中,易感人群为老年患者,以60-70岁年龄阶段感染病例多。易感因素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消化道出血、肝硬化以及消化道肿瘤等。易感部位主要是上呼吸道,其次是下呼吸道、胃肠道以及泌尿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常见的还有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严格实施无菌消毒操作,针对易感人群、因素,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对症治疗原发病,避免或减少发生消化内科感染的机率。

    作者:周昌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采用甲氨蝶呤配合米非司酮辅以中草药实施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42例观察组和42例对照组,仅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配合甲氨蝶呤并辅以中草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盆腔包块消失的时间、血液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88.1%,对照组为71.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盆腔包块消失时间、血液β- HCG 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宫外孕患者采用甲氨蝶呤配合米非司酮辅以中草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许红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系统康复治疗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治疗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方法:分析我院从2012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自门诊及急诊收治的60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病例选择男42例,女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外加上规范化的康复训练。观察比较治疗对两组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病患的恢复情况。结果:且结果显示,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两组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b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全面改善肢体运功功能,能够促进脑功能重组,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病患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国圣;吴永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试论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也可以说是由于心室功能失常及病理重构而导致的渐进性综合征。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负荷过重,心肌病损及收缩力减弱,都可导致心力衰竭,临床上以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和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常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结局。我将几年来对246例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护理中深刻体会到做好护理工作对治疗心力衰竭整个过程中尤为重要,现总结几点护理心得。

    作者:王晓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在糖尿病的治疗期间,更易合并有低血糖反应。同时由于其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如果低血糖反应得不到及时抢救,会导致休克,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重视。故临床上对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不可忽视。

    作者:何永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