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探析

宋光宪

关键词:妇科腹部手术, 切口, 脂肪液化, 微波治疗
摘要:目的:探析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方法:从我院妇科收治的患者中抽取60名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确诊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试验组采用微波仪照射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根据患者切口恢复和治愈情况,记录其治疗时间、切口的愈合时间和总有效率,对比分析不同疗法对于治疗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是4.02±3.87d,切口的愈合时间是12.77±2.69d,治愈28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是8.65±1.34d ,切口的愈合时间是17.14±3.34d ,治愈20例,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疗效较常规治疗好,切口恢复快,治愈率高,有效降低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是治疗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措施,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探析舒适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和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12月-2013年1月80例行舒适护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2006年12月-2009年11月80例行常规护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护理满意度和运动耐受改善等。结果:舒适护理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96.25% vs .77.5%,p<0.05),运动耐受改善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有助于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和疗效,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吕佩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对照组实施外剥内扎术,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 VS77.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5% VS22.5%);且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时间上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手术时间短,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阴置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中的时效性研究

    目的:探讨早孕妇女在进行无痛人流手术前的不同时间阴置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和副反应。方法:挑选自愿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早孕妇女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2个实验组分别在进行无痛人流手术前1-3h(实验1组)和3-6h(实验2组)阴置200μg 的米索前列醇,而对照组在手术前不使用米索前列醇,对术前腹痛和阴道流血情况,术中进行扩宫难易程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异丙酚用量等进行观察。结果:2个实验组的宫颈扩张率和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得到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时间和异丙酚的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同时实验2组比实验1组术前出现阴道流血和腹痛的几率增加,术中的出血量增多,手术的时间增加,异丙酚的用量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三组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进行无痛人流手术前阴置米索前列醇能够有效扩张宫颈,减少手术时间和降低异丙酚的用量,但是阴置米索前列醇的时间不断增加时会增加副作用。因此,无痛人流手术前阴置米索前列醇1-3h内进行手术为宜。

    作者:张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肩关节脱位急诊旋转复位角度与三种脱位复位方法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肩关节脱位急诊旋转复位角度与三种脱位复位方法的效果,同时对比分析三种脱位复位方法效果间的差异,以便为临床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接诊的急诊肩关节脱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他们肩关节脱位旋转复位角度,随机均分为 A、B、C三组,其中A 组采用科氏法进行脱位复位,B组采用牵引推拿法进行脱位复位,C组采用足蹬法进行脱位复位,对三组患者进行6~12个月随访,并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测定结果与复发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旋转复位角度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关节功能评分可知,三组患者在肘关节、上肢、肩及手等方面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复发率可知,C 组患者复发低,仅出现2例,而 A 组与B组分别出现3例与6例,C组复发率与A 组与B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诊肩关节脱位患者,采用不同的脱位复位方法在肩关节功能恢复上无明显差异,但是采用足蹬法复位后随访复发率要明显低于科氏法与牵引推拿法复位处理,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天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脐带绕颈分娩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干预在分娩期脐带绕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妇经产前多普勒超声或B超检查诊断为脐带绕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4)。两组产妇均接受孕妇常规待产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细致的心理护理,分娩教育,营养干预及行为指导。对比两组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结果:①研究组三个产程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上,对疑似或诊断为胎儿脐带绕颈的产妇行细致心理护理,分娩教育,营养干预及行为指导可有效缩减产程,减少产钳助产率及剖宫产率。

    作者:邱华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规范药物管理对癌痛治疗的临床和社会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研究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对于缓解癌症病人的疼痛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存在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共7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另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存在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7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共150例患者的治疗方案,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是规范性的药物镇痛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非规范的药物镇痛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镇痛治疗后疼痛的缓解状况,比较规范性药物治疗与非规范性的药物治疗的疗效。结果:规范性药物治疗的患者共75例,总有效率94.67%(71/75),显著有效率为89.33%(67/75);对照组患者采用非规范行治疗的患者共75例,总有效率82.67%(62/75),显著有效率为33.33%(25/7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例产生精神依赖(2.67%),对照组5例产生精神依赖(6.67%),1例有爆发性疼痛(1.33%)。结论:采用规范性的药物疗法对患者进行镇痛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总有效率,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食欲以及精神状况,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有效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是治疗癌痛的有效手段。

    作者:范金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5230份归档病案表格式电子护理记录缺陷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归档病案表格式电子护理记录缺陷进行探讨,以完善医院归档病案表格式的电子护理记录。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治疗过的5230份归档病案表格式电子护理记录,其中包括2615份护理记录模块组和2615份表格式电子指引组,对归档病案表格式电子护理记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在所抽取的我院5230份归档病案表格式电子护理记录中有301份存在着缺陷,所占比例为5.8%,301份护理记录缺陷中包括200份护理记录模块组缺陷,占66.45%,101份表格式电子指引组缺陷,占33.55%,两组在护理记录缺陷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记录的护理文件中出现缺陷是不能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建立护理记录表格式电子指引,保证电子病历填写的规范化,从而促使电子病历的规范化发展,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而且还有效降低了医院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作者:管俪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究产后大出血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我院接受急救的产后大出血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急救和护理。结果:6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经过急救护理,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对于产后大出血,需要及时的诊断,并对患者加强监测,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开莲;张培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妇科接受治疗的不孕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输卵管通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方案治疗后输卵管的通畅性和怀孕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输卵管通畅率及1年后随访怀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孕不育患者采取宫腔镜下检查并给予插管通液治疗,有助于及时发现宫腔内炎症疾病,提升疏通输卵管的畅通率,这对增加患者怀孕的几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杨惠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民办院校护理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

    实验教学是护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对于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坎地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100例确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坎地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2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压,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临床获益较大,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选择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减压短节段钉棒实施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短节段钉棒实施内固定治疗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对治疗后患者 ASIA 分级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依据 ASIA 分级方法,12例属于B级,28例属于C级,80例属于D级;治疗后,3例B级患者转为D级,10例C级患者转为D级,其余107例患者转为E级。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钉棒实施内固定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颜福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活血益肾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本研究为活血益肾颗粒提供简单准确的质量鉴定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发新药打下基础。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川芎当中阿魏酸含量为指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川芎、当归采用薄层色谱法作为定性鉴别标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芎中阿魏酸的含量并制定含量限度,规定本品含川芎以阿魏酸计,每克不得少于0.345mg。结论:质量标准重复性高、准确性高,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雷杨;殷丹;韩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析儿科医生压力增大的原因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在医生解决人们身心健康问题的同时,却很少有人了解,医生自身存在的压力正日益增大,尤其是儿科医生。遗憾的是,对于儿科医生压力增大的问题,社会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本文将从工作量、工作难度以及医患关系三方面入手,对导致儿科医生压力增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帮助儿科医生减轻压力。

    作者:姚固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长托宁与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比较

    目的:对长托宁与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与研究。方法: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给予我院在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5例中的45例患者长托宁治疗(疗效组),另40例患者给予阿托品治疗(比较组),对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在住院天数以及用药次数上,疗效组分别为(7.53±5.44)d 和(9.3±3.8)次,比较组分别为(10.08±5.84)d 和(14.4±4.3)次,疗效组显著低于比较组(P<0.05);45例疗效组中有42例治愈,2例有效,1例死亡,总有效率为97.8%。40例比较组中有32例治愈,3例有效,5例死亡,总有效率为87.5%,疗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45例疗效组中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0例比较组中15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上,长托宁的疗效要显著优于阿托品,其可以使用药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减少,能够尽快让患者出院,安全有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荣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puired In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简称。致病原因是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大量侵犯人体CD4 T 淋巴细胞。导致该细胞功能受到损害和细胞大量破坏。AIDS 潜伏期较长。从感染至AIDS 临床症状的出现,时间约为3-20年,在这段时间内病毒携带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却可以将病毒传播给他人[1],因此,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均为传染源。随着艾滋病传播形势的日益严重。临床就诊的艾滋病病人越来越多。医护人员感染HIV 的机会也随之增加。而医护人员一旦感染后果更为严重,可能在医疗操作时将病毒传染给接受治疗的病人,尤其是当医护人员进行创伤性医疗操作时。更容易由于遭受意外损伤而发生HIV 传染。因此应该特别重视对医护人员的保护。

    作者:姜莹莹;郝春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蒙脱石口服联合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蒙脱石口服液联合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150例,随机分成三组各50例,口服组单独给予蒙脱石口服液治疗,灌肠组在清洁灌肠后给予蒙脱石保留灌肠,联合组在口服基础上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比较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口服组、灌肠组、联合组的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0%、76%、96%,联合组的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口服组和灌肠组,并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蒙脱石口服液联合灌肠治疗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辛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比较

    目的:对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的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128例在我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106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为49-66岁,平均年龄为(56.8±8.2)岁。根据治疗方式,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8例,对照组8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定向引流术,对照组患者接受锁孔术。结果:观察组中共有15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占比31.25%;对照组中则有3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比42.50%。两组并发症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要实施立体定向穿刺法,医疗机构必须具备立体定向外科的条件,而锁孔法则适用于普通的能够实施开颅手术的医院。两组方式都不适用于合并脑疝、脑疝前期的患者。

    作者:黄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双磷酸盐与骨折内固定的研究进展

    双磷酸盐类药物是有效的破骨细胞抑制剂,是治疗骨代谢疾病的首选药物。目前,其主要应用于骨质疏松症、Paget’s病、多发骨髓瘤、恶性高钙血症、前列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等疾病。本文就双磷酸盐对骨科植入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综述,并为双磷酸盐应用于骨科内固定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雷鹏蛟;马远征;李大伟;王天天;张嘉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模式下临床护理带教方法的思考

    旨在探讨创建优质护理模式下如何做好护生临床实习带教,提出创优护理模式下的临床带教改革思路。依照改革思路,通过加强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设,更新带教理念,对进入临床实习护生进行的岗前培训,强化护生创优质护理理念,指导护生积极参与管床,在带教中加强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期望通过实践,找出适合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习带教模式,提高护生实习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作者:黄师菊;周雪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