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师菊;周雪玲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脏器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我科的80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内脏损伤的患者,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疼痛、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及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及焦虑情绪,同时得到患者100%满意度。结论:优质护理能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临床护理模式。
作者:王凤艳;李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普外科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并探索降低护理风险的对策。方法:以我科2012年1月-2013年9月64例外科护理缺陷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每位患者护理缺陷的描述及整个事件的调查,分析其客观原因。结果:教育培训、沟通、工作任务等是护理过程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结论:分析普外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尽可能避免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作者:周仕丽;张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晚期癌症患者给予临终关怀,让这些饱受癌症痛苦折磨的患者终能舒服地、有尊严地而又平静地走完人生后旅程。方法:以临终关怀理念为指导通过护理行为,给予患者全面的关怀和照顾,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让患者安详、平静地走完生命历程。结果:患者及家属满意,社会认同。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越来越多老年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由于老年人的患病时间较长、恢复慢且稳定性较差,加之老年人抵抗力较弱,身体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使得老年人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较高,不仅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危及生命。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展开讨论,分析导致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情况,为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杨拥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1]。1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3年5月本科共收治膀胱全切患者30余例。
作者:彭兴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剖宫产新生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探讨和分析其对新生儿睡眠和黄疸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此次收治的80例剖宫产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0例。对照组:对新生儿进行单纯性沐浴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让新生儿游泳和抚触。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新生儿的胎便变黄时间和开始退黄时间、完全退黄时间等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干预组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睡眠总时间等,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新生儿进行游泳和抚触护理干预,有效地提高其睡眠质量,促进胎便的排出,让其黄疸消退时间加速,减少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几率,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健康有很好的帮助。
作者:梁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孕妇女在进行无痛人流手术前的不同时间阴置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和副反应。方法:挑选自愿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早孕妇女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2个实验组分别在进行无痛人流手术前1-3h(实验1组)和3-6h(实验2组)阴置200μg 的米索前列醇,而对照组在手术前不使用米索前列醇,对术前腹痛和阴道流血情况,术中进行扩宫难易程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异丙酚用量等进行观察。结果:2个实验组的宫颈扩张率和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得到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时间和异丙酚的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同时实验2组比实验1组术前出现阴道流血和腹痛的几率增加,术中的出血量增多,手术的时间增加,异丙酚的用量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三组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进行无痛人流手术前阴置米索前列醇能够有效扩张宫颈,减少手术时间和降低异丙酚的用量,但是阴置米索前列醇的时间不断增加时会增加副作用。因此,无痛人流手术前阴置米索前列醇1-3h内进行手术为宜。
作者:张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与预防特点,以此提高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效果。方法:以该组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宣传教育、常规治疗、饮食调理、心理疏导等几个方面对患者采取预防干预措施,然后将治疗前后患者状况的状况进行对比,总结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与预防特点。结果:在患者接受预防干预措施以后,心血管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得到改善,由原来的56.74%下降到了21.37%,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大幅改善。另外,患者的血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血压更加稳定。结论:要想有效预防老年心血管疾病,需要综合各种预防措施并配合一定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消除各种不良情。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反复发作继而提高预防效果。
作者:郭坤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也可以说是由于心室功能失常及病理重构而导致的渐进性综合征。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负荷过重,心肌病损及收缩力减弱,都可导致心力衰竭,临床上以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和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常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结局。我将几年来对246例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护理中深刻体会到做好护理工作对治疗心力衰竭整个过程中尤为重要,现总结几点护理心得。
作者:王晓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索研究妇产科健康教育内容的实施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接诊的4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健康教育,总结、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9.0%显著优于对照组85.5%,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水平、药物知识水平、计划生育水平、新生儿护理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5%显著低于对照组36.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妇产科开展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为有效诊治该疾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均采用免疫抑制剂与激素进行综合治疗,30例患者中对该类药物治疗完全应答的患者有18例,部分应答有7例,持续缓解有5例,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以女性居多,临床症状不明显,多以I型为主,一般情况下,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呈阳性,但是抗线粒体抗体呈阴性,同时伴有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肝脏病理情况、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以及肝外疾病等方面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以确诊,采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现如今,由于念珠菌的广泛存在,学术上对真菌药物耐受的念珠菌报道增多,已引起医学界和药学界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现通过调查以往来念珠菌的耐要机制,来说明耐药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和耐药产生的相关因素,以及对耐药机理从基因水平进行研究的新进展。随着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耐药菌株逐渐产生近年来有关对。
作者:欧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护患纠纷是当前社会的一大典型问题,究其原因涉及医护人员自身因素、患者因素、医院管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作为从事繁杂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不仅是护患矛盾的直接面对者,也是缓解医患矛盾的重要力量,发生护患纠纷的心理应激表现会严重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和正常工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作者:宋海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探讨影响癌痛评估因素;对86例癌痛住院患者的癌痛评估正确率进行分析,进行护理人员培训、患者宣传教育、指导、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86例癌痛住院患者疼痛痛评估准确率在90%以上,使用止痛药物能有效控制疼痛;通过对护理人员培训、患者宣教、指导、心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疼痛评估准确率。
作者:曾凯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Wong -Baker面部表情量表”在剖宫产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20例产妇年龄(20-42)岁,利用Wong -Baker面部表情量表,对产妇疼痛做出全面、动态的评估。同时做好疼痛处置并及时评价止痛效果。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面部表情评估法进行疼痛评估和疼痛管理简单实用,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准确度,可长期实施。
作者:刘彩霞;刘晓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高症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治措施,为妊高症合并胎盘早剥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22例妊高症并发胎盘早剥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产妇的临床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上述22例高危妊娠产妇在经过我院住院治疗后,其中6例自然分娩,16例进行剖宫产。3例产妇出现死胎;8例高血压高危妊娠产妇经过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生产顺利,母子平安。1例患者出现肾衰,2例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5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3例。结论: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产妇的治疗工作在患者的病程以及生产结局都有着重要影响,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在妊高症并发胎盘早剥产妇的康复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者:汪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23例外伤性结直肠破裂的患者进行术后临床观察。方法:随机选取已完成手术的23例外伤性结直肠破裂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进行急诊手术,其中16例单纯肠管修补术、5例破裂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2例乙状结肠双腔造口及局部引流术。术后共发生切口感染5例、吻合口漏2例。结论:充分认识外伤性结直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掌握结肠手术或修复的适应证、了解直肠损伤处理的特殊性,能够有效减少结直肠术后并发症,进而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雷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两种手术方法对高位肛门直肠周围肌间脓肿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中的差异。方法:24例患者均在我院诊断为高位肛门直肠周围肌间脓肿,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在骶管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疗效随访,观察、比较两种手术对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低位切开、高位挂浮线引流二期紧线手术后患者无一例出现肛门控便功能不良等并发症。结论:低位切开、高位挂浮线引流二期紧线手术是治疗高位肛门直肠周围肌间脓肿患者的稳妥而且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春辉;崔维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慢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肠炎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以中药治疗,对照组内服柳氮磺吡啶。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对慢性肠炎的治疗有较显著疗效。
作者:程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的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128例在我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106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为49-66岁,平均年龄为(56.8±8.2)岁。根据治疗方式,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8例,对照组8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定向引流术,对照组患者接受锁孔术。结果:观察组中共有15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占比31.25%;对照组中则有3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比42.50%。两组并发症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要实施立体定向穿刺法,医疗机构必须具备立体定向外科的条件,而锁孔法则适用于普通的能够实施开颅手术的医院。两组方式都不适用于合并脑疝、脑疝前期的患者。
作者:黄羽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