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英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腰痛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8例髋脊柱合并腰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4个月及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前者全部随访成功,或者2例患者死亡,2例随访失败。术后第4个月患者 VAS 评分(包括腰痛 VAS 评分及髋痛 VAS 评分)及 Oswestry 评分均下降, Harris评分上升,与术前评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腰痛 VAS评分与术后第4个月评分无明显差异,其余治疗较术后第4个月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脊柱合并腰痛综合征术效果良好,4个月后患者腰部疼痛与腰椎功能明显改善,1年后进一步改善,值得进一步探究应用。
作者:陈中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采用奥美拉唑、阿奇霉素结合左氧氟沙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病人50例,对其采取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以及阿奇霉素三种药物共同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在电子胃镜观察表明,治愈37例、显效8例、有效3例,总体有效率为96%。不良反应包括有腹胀、恶习以及食欲下降,它们依次为1例、1例、2例,全部都为轻度反应,病人可以自行缓解。结论: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采用奥美拉唑、阿奇霉素结合左氧氟沙星共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具有安全稳定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云海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1990-2007年间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骨性关节炎(OA)和股骨颈骨折(FNF)的患者六年内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进行评估。方法:使用全国医院出院调查(NHDS)进行比较。结果:一共有2160061例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而174,641例是股骨颈骨折。在围手术期内比较,OA 组的死亡率和肺栓塞率要比 FNF组低(P <0.001),OA 组血肿、感染和假体脱位的概率也要比 FNF组低。随着时间的推移,FNF组死亡率、肺栓塞率、感染率和假体脱位率逐渐改善。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之间的假体脱位率无明显差别。 FNF组住院时间和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均比OA 组明显高。结论:T HA 对 FNF患者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相比较于择期 T HA 治疗,患者急诊行 T HA 治疗合并症发病率、住院死亡率、院内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且住院时间偏长。
作者:姜富祥;王永贵;刘继军;武琪;武永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与部分网膜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行次全切除术的早期胃癌患者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例)与对照组(5例)两组,其中观察组行部分网膜切除术,对照组行完全网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在其余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行次全切除术的早期胃癌患者行部分网膜切除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亚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肠梗阻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肠梗阻患者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护理。结果:本组39例肠梗阻患者,通过短4天,长16天的治疗和积极有效的护理,有效率达到95%,优于传统治疗组,疗效满意。结论:护理干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采取禁食、胃肠减压、中药灌肠、大黄敷脐、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心理护理等积极的对症支持护理,有利于肠梗阻患者的康复。
作者:张雅梅;刘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焦虑症是个体受内在或外在的威胁而产生的一种模糊的、不安的、不愉快的甚至可怕的主观感觉。焦虑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均可出现,在正常的范围内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标。如焦虑持续不断、长期无法排除或数次突发极度焦虑而找不到明显的诱因,并明显影响生活及工作能力时,表明焦虑的程度超过了正常范围,属于病态性焦虑,则成为一种精神疾病。
作者:孙萍;郑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中麻醉和体外循环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主动脉瓣发生病变需要进行置换术的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接受相同的常规麻醉方案和仪器监测,但是在进行体外循环时.试验组患者接受氧合血停跳液,对照组接受常规停跳液。通过两组患者心率、有创动脉压和心脏自动复跳率的对比来观察麻醉和体外循环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方面无显著差异,通过观察和统计得出,两组在诱导及切皮时率和有创动脉压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开放升为主动脉时,实验组患者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主动脉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采用科学合理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方案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意外的发生,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孔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措施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36例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观察临床采取的处置措施及效果,指导临床诊治实践,探索有效的治疗模式。结果:36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综合治疗,34例止血成功,脱离危险,包括22例显效,12例有效,另2例死亡,临床治愈率94.44%。结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危急,综合规范的诊治措施可以显着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临床价值。
作者:薛尚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并发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Hp感染并发胃溃疡的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10d序贯疗法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 H p根除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均可耐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采用新的治疗模式-10d序贯疗法治疗 Hp感染并发胃溃疡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建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误食野生菌中毒的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采用清除毒物、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及早补液方式促进毒物的排泄,纠正胆碱能神经中毒征象。结果:本组241例患者经催吐、洗胃、导泻清除毒物、解毒、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等积极治疗全部病例治愈出院,抢救成功率100%。结论:野生菌中毒后给予快速、彻底地清除胃内残留的毒物是抢救的的首要措施,另外抗胆碱等药物的应用及精心护理对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陶文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对心理的影响。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尿毒症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50)与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对照组。 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经统计示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评分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高于对照组84%。观察组心力衰竭、高血压、呼吸困难、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18%。结论:加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心理舒适度,消除负面情绪,保障临床安全,对改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综合管理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社区门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管理干预,比较管理前后的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在实施综合管理后,患者的舒张压平均值和收缩压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实施管理前,p<0.05;本组患者在接受综合管理后其服药率、血压控制率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综合管理的实施能够明显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降低患者血压,同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尹智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治疗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方法:分析我院从2012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自门诊及急诊收治的60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病例选择男42例,女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外加上规范化的康复训练。观察比较治疗对两组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病患的恢复情况。结果:且结果显示,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两组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b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全面改善肢体运功功能,能够促进脑功能重组,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病患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国圣;吴永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3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生命体征的监测和处理,术后护理、饮食和活动指导,并发症的观察。结果:30例病人经及时有效的抢救及精心的护理均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无1例出现合并症。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护、观察和护理,对降低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孕产妇死亡评审可找出影响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铜仁市2011年10月-2012年9月死亡的15例孕产妇死亡的评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产妇死因前三位依次是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产褥感染。结论: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提供规范、优质的保健服务,规范高危转诊管理,加强县乡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医护人员产科急救能力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住院分娩率等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恶心呕吐病症原因,为避免误诊漏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具有恶心呕吐症状的70名患者,对其病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心呕吐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颅内占位、巨幼贫、胆系结石,还有可能是:粪石梗阻、十二指肠溃疡、腹部术后、肝功损害、流行性出血热(EHF)、肠系膜动脉缺血以及急性阑尾炎等等。此外急性支气管炎、白细胞减少症以及溃疡性结肠炎也会表现出恶心呕吐。结论:医生多注意积累临床经验,加强交流,快速地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有很大帮助。
作者:余京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在糖尿病的治疗期间,更易合并有低血糖反应。同时由于其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如果低血糖反应得不到及时抢救,会导致休克,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重视。故临床上对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不可忽视。
作者:何永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妊娠临床治疗。方法:本次选择40例疤痕子宫妊娠患者作研究对象,均有剖宫产术史,由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随机就单用依沙吖啶治疗(对照组)和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均引产成功,占100%,对照组引产成功率为97.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产程发动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总产程及产时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产道损伤,对照组3例;观察组胎盘残留10例,对照组2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妊娠采用依沙吖啶与米非司酮联用,具有较高安全性,引产成功率高,并减少出血及并发症率,使预后明显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谭芳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进行耳鼻喉手术患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2013年3年收治的200例进行耳鼻喉手术的患儿,并随机将其分为100例观察组与100例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儿采取个性化护理,给予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在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疗效与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结果:(1)观察组患儿在护理后的不良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2)观察组护理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结论:对进行耳鼻喉手术的患儿采取心理与专业护理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儿产生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
作者:尹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医药既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先辈留给我们的丰富资源,并且长期的应用实践已经证实,其确实可以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疾病,值得我们弘扬与传承。中药房是医院直接面向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要科室,优质的中药房管理制度,可提高中药房服务质量,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救治,同时能促进中医药事业的良性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中药房管理在当今时代,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因此对医院中药房管理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适宜的改进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亚吉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