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航
目的:对胸膜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胸膜疾病患者,其中90例为男性,30例为女性,年龄为18-78岁,平均年龄为(49.1±2.9)岁。患者病程在1至18周之间。8例患者术前开胸抽液呈脓性浑浊,18例为黄色,26例为血性。上述患者中,68例为自发性气胸,其中16例为继发性气胸,52例为特发性气胸,18例为复发性气胸,复发次数在2-7次之间。36例患者于开胸手术之前已接受了胸腔引流。52例患者为胸腔积液,且都是单侧胸腔存在大量或中等量的积液。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都是100%,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性检查和联合CT 检查都可以有效地进行诊断,且诊断准确率较高。在治疗中,使用常规性药物治疗联合中药治疗,可以得到理想的临床效果,可大大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创伤,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临床使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明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中麻醉和体外循环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主动脉瓣发生病变需要进行置换术的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接受相同的常规麻醉方案和仪器监测,但是在进行体外循环时.试验组患者接受氧合血停跳液,对照组接受常规停跳液。通过两组患者心率、有创动脉压和心脏自动复跳率的对比来观察麻醉和体外循环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方面无显著差异,通过观察和统计得出,两组在诱导及切皮时率和有创动脉压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开放升为主动脉时,实验组患者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主动脉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采用科学合理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方案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意外的发生,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孔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再次胆囊手术原因以及并发症预防办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1例再次胆囊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对31例再次胆囊手术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后,效果很好,患有胆囊变异的患者共有12例,其中4例为副胆囊患者,6例为胆囊管畸形患者,2例为葫芦形胆囊患者;解剖层次模糊的患者共有15例,其中7例为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8例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患者共有2例,同时胆囊形态正常术者出现操作不当的患者有2例。结论:再次行胆囊手术的患者主要是由于首次胆囊切除不全,导致症状复发,其中胆囊变异以及胆囊局部解剖层次不清是其中为关键的因素,因此要不断完善术者解剖基础,在术前,要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在术中,要详实解剖胆囊三角,避免再次手术现象。
作者:尉金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挂线造口术对前庭大腺囊肿与脓肿的治疗效果,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22例前庭大腺囊肿和脓肿的患者进行挂线造口术,并记录观察。结果:挂线组手术患者恢复迅速,无一复发。结论:前庭大腺挂线造口术手术简单易行,伤口小,不需缝合、换药,在门诊可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梦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及针灸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探求促进脑出血患者康复的佳方案。方法:将34例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4例,按常规西医,给予稳定血压,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并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14天后配合针灸治疗,治疗组14例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3_5天内配合床头针灸及床边肢体运动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自理能力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无再出血现象,两组无差异。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自理能力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对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亚梅;刘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血管外科的常见急重症往往异常凶险,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抢救患者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必备条件,本文简要介绍四种血管外科常见急重症的诊断及治疗,为血管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周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妇科接受治疗的不孕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输卵管通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方案治疗后输卵管的通畅性和怀孕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输卵管通畅率及1年后随访怀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孕不育患者采取宫腔镜下检查并给予插管通液治疗,有助于及时发现宫腔内炎症疾病,提升疏通输卵管的畅通率,这对增加患者怀孕的几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杨惠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当今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分析后,结合当今科技发展动态,运用现代管理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对医疗设备进行全方位、全时空、全过程管理进行了论述。为医疗设备提供新的管理思路。
作者:林日宏;林日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积累临床资料。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进三年来收治的12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因素。结果:导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抗生素、生活方式和家庭经济条件等。结论:掌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患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丹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呼吸内科重症病人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临床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之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重症病人采取优质护理,可以取得显著临床疗效,使合并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使病人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玟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小体积90例前列腺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前列腺电切术(TURP)加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 IBN)。结果:90例患者中,有85例手术成功,占94.44%,手术时间30~60min ,平均42min。术后无继发大出血、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留置尿管4~6天。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排尿持久、顺畅,之后在术后3、9、18个月检测患者 Qmax ,与同期 TURP体积较大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相对比,无明显差异,患者无膀胱颈挛缩现象发生,IPSS(5.62.2)分,大尿流率(183.9)ml/s .结论:运用前列腺电切术(TURP)加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 I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能更好的解除膀胱颈梗阻,手术时间短,术中输血比率小,是术后预防膀胱颈挛缩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仕军;杨顺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文献[1-9]提出了血液循环在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具有时序控制作用,并用量化模型结合结构风险小化相关理论说明时序控制作用的意义。文献[10-23]汇总介绍量化模型中的一些细节,本文将继续对更多细节进行介绍,以期同行能更深入理解该模型。本文介绍在需要更精细化量化分析异构神经网络运作时,可采用的方法。
作者:谢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案,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科接受治疗的48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平均随机地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则仅实施西医常规治疗,将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6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75.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模式,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常规治疗,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谢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讨论妊高征的预防措施,通过预防措施加强妊娠期妇女的孕期管理,减少妊高征引发的并发症。
作者:海其古丽·提力瓦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取多西他塞联合顺铂进行联合放疗治疗,对照组取多西他塞进行单独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入院后,采用联合化疗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旺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先兆流产绒毛膜下血肿的激素水平对孕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先兆流产绒毛膜下血肿孕妇102例,B超结果显示可见绒毛膜下血肿症状,将出现先兆流产症状的5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未见先兆流产症状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取同时期入院检查的正常孕妇50例作为正常组,分析三组患者的血肿状况、阴道出血时间以及 HCG水平,比较三组不良妊娠解决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 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流产绒毛膜下血肿的激素水平直接影响着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应尽早进行临床诊治。
作者:惠文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及21世纪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培养适应现代护理学及社会需求的优秀的护理人员是目前的重要课题。在新一代的护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临床带教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作者:林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析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情况,包括病因、诊断与治疗等,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61例对象,皆为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接待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她们的临床资料,对发病原因、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1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病因主要有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伞端粘连包裹、输卵管积水及子宫肌瘤等;全部经常规、临床病理检查确诊,经泛影葡胺造影术及术后检查显示有58例输卵管阻塞复通,复通率高达95.08%;本组研究患者术后皆进行6个月~2年不等随访,其中61例患者中成功受孕34例,受孕患者34例中有20例已经成功分娩健康新生儿,剩余14例患者仍在追踪随访中。结论: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病因十分复杂,没有特异症状,在诊断的时候要对患者病史进行询问,严格检查身体,同时要结合临床症状、泛影葡胺造影术及B超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治疗的时候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采用泛影葡胺造影术治疗本病属于当前比较安全且有效的方式,值得借鉴。
作者:杨会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经皮撬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跟骨骨折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经皮撬拨内固定术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对两组患者术后跟骨矫正情况、并发症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Bohler角、Gisanse角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足跟功能恢复优良率均为84%,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撬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均较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法。
作者:严万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厄贝沙坦片对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和治疗作用。方法:将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厄贝沙坦片150mg/天;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一日2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1)两组降压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为90.8%,对照组为89.2%,P>0.05);(2)治疗后,厄贝沙坦胶囊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厄贝沙坦片能同时有效降压和降低血尿酸水平。
作者:赵隆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