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勤
目的:对实施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6例 CSP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16例患者均实施彩超项目检查,诊断明确的有14例,其余2例中,有1例患者被误诊为先兆流产,有1例患者被误诊为稽留流产;在治疗时有6例患者实施清宫术和栓塞术的联合手术,有9例患者在进行 MTX 治疗后实施清宫术,有1例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手术,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彩超检查项目是诊断CSP的有效方法,而子宫栓塞联合清宫术是治疗CSP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孙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M T B ),每年新感染患者约800~1000万,结核病已是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早期准确诊断结核病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结核菌素试验一直是诊断 M TB 感染的重要方法,但特异性及敏感性较低,在BCG(卡介苗)普遍接种的区域“假阳性”的比例较高。近年来 T -spot .TB(结核感染 T 细胞检测)检测成为诊断结核病的新方法.
作者:王松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的方法与对策,方法按《贵州省都匀市农村妇女检查项目管理方案》要求,统一使用卫生部表格进行逐项检查,通过对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工作,保障了农村妇女的健康。并使基层妇幼保健队伍的能力建设得到提高,但是在边远山区实施本项目仍有一定的难度。
作者:丁华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先兆流产绒毛膜下血肿的激素水平对孕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先兆流产绒毛膜下血肿孕妇102例,B超结果显示可见绒毛膜下血肿症状,将出现先兆流产症状的5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未见先兆流产症状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取同时期入院检查的正常孕妇50例作为正常组,分析三组患者的血肿状况、阴道出血时间以及 HCG水平,比较三组不良妊娠解决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 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流产绒毛膜下血肿的激素水平直接影响着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应尽早进行临床诊治。
作者:惠文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与预防特点,以此提高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效果。方法:以该组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宣传教育、常规治疗、饮食调理、心理疏导等几个方面对患者采取预防干预措施,然后将治疗前后患者状况的状况进行对比,总结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与预防特点。结果:在患者接受预防干预措施以后,心血管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得到改善,由原来的56.74%下降到了21.37%,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大幅改善。另外,患者的血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血压更加稳定。结论:要想有效预防老年心血管疾病,需要综合各种预防措施并配合一定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消除各种不良情。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反复发作继而提高预防效果。
作者:郭坤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体现医院管理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利于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都不是很理想,存在一些问题,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产生一定影响,阻碍了医院向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现状,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文德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腰痛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8例髋脊柱合并腰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4个月及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前者全部随访成功,或者2例患者死亡,2例随访失败。术后第4个月患者 VAS 评分(包括腰痛 VAS 评分及髋痛 VAS 评分)及 Oswestry 评分均下降, Harris评分上升,与术前评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腰痛 VAS评分与术后第4个月评分无明显差异,其余治疗较术后第4个月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脊柱合并腰痛综合征术效果良好,4个月后患者腰部疼痛与腰椎功能明显改善,1年后进一步改善,值得进一步探究应用。
作者:陈中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腰椎管内疾患患者应用磁共振椎管水成像(M RM )进行诊断,分析其影像特点以及该诊断结果和手术诊断的符合率。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疾患患者共66例,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 M RM 诊断,对比术中所见,总结 M RM 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M RM 表现类型分别有:胡须型;幕帘型、不全阻断型、完全阻断型;残根型;喇叭口型、束腰型;根须型。所有诊断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保持极高一致性。结论:对腰椎管内疾患患者应用 M RM 进行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诊出率,对此类疾病诊断结果真实准确,为临床提供了一条新的诊断方法。
作者:高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误诊情况,以便为临床诊断提供借鉴。方法:我院2004年1月~2013年6月接诊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总计224例,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误诊情况,终皆经临床观察,B型超声和(或)X 线及胆囊影确诊。结果:224例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误诊78例,误诊率高达34.80%,误诊情况主要有48例慢性胃炎、18例溃疡病、8例病毒性肝炎、2例心绞痛及各1例的心律失常与冠心病。所有误诊对象终皆在临床病理检查后确诊。结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临床误诊率较高,其中误诊为慢性胃炎的几率很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临床诊断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时,除了要以常规检查、CT 检查、X线及胆囊造影等结果为根据外,还应根据患者相关临床表现与体征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减少临床误诊,提高确诊率。
作者:王忠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唐氏筛查的干预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4256例孕妇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健康教育及产前筛查实施情况差别分为观察组(完整综合性唐氏筛查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未进行唐氏筛查健康教育组)各200例,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我院2010年1月开始产前筛查后的唐氏筛查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指导临床健康教育实践。结果:实施完整综合性唐氏筛查健康教育组的孕妇在焦虑状态、终止妊娠率等方面都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综合的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孕妇进行唐氏筛查,达到围生医学和优生科学的结合,有效保障母婴健康,利于围生期保健,值得应用。
作者:和士兰;黄源慧;冯志贤;梁海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人性化护理干预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78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则采用人性化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评价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人性化护理干预体会。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1.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其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会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欣母沛以及米索前列醇加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有效和显效者28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产妇治疗有效和显效共20例,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对照组产妇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产妇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能够有效降低有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有效、安全、方便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施慧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胸膜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胸膜疾病患者,其中90例为男性,30例为女性,年龄为18-78岁,平均年龄为(49.1±2.9)岁。患者病程在1至18周之间。8例患者术前开胸抽液呈脓性浑浊,18例为黄色,26例为血性。上述患者中,68例为自发性气胸,其中16例为继发性气胸,52例为特发性气胸,18例为复发性气胸,复发次数在2-7次之间。36例患者于开胸手术之前已接受了胸腔引流。52例患者为胸腔积液,且都是单侧胸腔存在大量或中等量的积液。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都是100%,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性检查和联合CT 检查都可以有效地进行诊断,且诊断准确率较高。在治疗中,使用常规性药物治疗联合中药治疗,可以得到理想的临床效果,可大大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创伤,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临床使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明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应激性胃溃疡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西咪替丁治疗的临床措施和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8例应激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顺序,以及临床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20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4例,观察组10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与保护胃黏膜、止血、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40.82±7.21)小时,观察组患者为(28.32±4.12)小时。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69.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与奥美拉唑在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中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奥美拉唑的止血时间较短,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荣斌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对照组实施外剥内扎术,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 VS77.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5% VS22.5%);且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时间上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手术时间短,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作为一名IC U 护士,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和高尚的医德之外,良好的沟通能力在 IC U 这样特殊的学科中有着异于其他学科的重要作用。而现在我国护理一线上,并没有形成体系化的沟通方法,这为后续的治疗暗藏了不可预料的因素。本文将综合现有沟通方法,开创性建立“三段式沟通法”体系,来弥补这一空白。
作者:庞珊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心舒脉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所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对照组93例。治疗组口服冠心舒脉片(主要药物:黄芪、党参、泽兰、川牛膝、七叶莲等),每次4片,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2个月为l疗程。结果: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为52.63%,总有效率82.10%;对照组显效率为40.86%,总有效率65.5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为54.17%,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显效率为37.63%,总有效率65.5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舒脉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金霞;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医护人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患儿采用左卡尼汀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实验中采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实验中,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患儿 ALT 指标为(24.17±8.09u/L)、CK -MB为(16.90±3.27u/L)、CK 指标为(109.13±24.67u/L)、LDH 指标为(177.03±16.08u/L)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患儿症状采用适量的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效果显著,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用药后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莲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当20%的慢性疾病消耗了我国80%的医疗资源时,如何防范疾病的发生,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已引起各级政府和疾病防控人员的高度重视。此文以四川泸州市为例,通过对体检过的单位和普通市民进行问卷调查,探索该市健康管理的现状和促进健康管理业发展的途径。结果是泸州市健康管理工作和国内其他地方一样,处于起步阶段。就健康管理业发展的途径,其从政府应制定市民健康管理计划;科学培育健康管理市场;加强全科医师培养力度;政府主导传播健康理念;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与IT 联合共建信息平台等6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为健康管理业良性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作者:曾彩琼;李正新;周仲芳;杨清虹;张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规范医院拆零口服药品管理和发放,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对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开具的涉及到拆零口服药品的处方进行研究,分析具体管理和发放情况。结果:拆零口服药品在管理和发放的过程中,主要存在质量问题、信息问题、错发问题,以及再包装问题等。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卫生问题和药品信息问题。结论:医院要积极的规范拆零口服药的管理和发放,减少各种问题的出现,大程度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
作者:叶芬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