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

姜莹莹;郝春阳

关键词:艾滋病, 职业暴露, 医护人员, 医疗操作, 人免疫缺陷, 感染者, 病毒传播, 细胞功能, 致病原因, 临床症状, 意外损伤, 淋巴细胞, 病人, 携带者, 潜伏期, 获得性, 感染后, 创伤性, 传染源, 治疗
摘要: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puired In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简称。致病原因是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大量侵犯人体CD4 T 淋巴细胞。导致该细胞功能受到损害和细胞大量破坏。AIDS 潜伏期较长。从感染至AIDS 临床症状的出现,时间约为3-20年,在这段时间内病毒携带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却可以将病毒传播给他人[1],因此,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均为传染源。随着艾滋病传播形势的日益严重。临床就诊的艾滋病病人越来越多。医护人员感染HIV 的机会也随之增加。而医护人员一旦感染后果更为严重,可能在医疗操作时将病毒传染给接受治疗的病人,尤其是当医护人员进行创伤性医疗操作时。更容易由于遭受意外损伤而发生HIV 传染。因此应该特别重视对医护人员的保护。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中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中医药既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先辈留给我们的丰富资源,并且长期的应用实践已经证实,其确实可以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疾病,值得我们弘扬与传承。中药房是医院直接面向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要科室,优质的中药房管理制度,可提高中药房服务质量,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救治,同时能促进中医药事业的良性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中药房管理在当今时代,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因此对医院中药房管理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适宜的改进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亚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糖尿病性脑卒中82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糖尿病性脑卒中特点。方法:分析82例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非糖尿病性脑卒中比较。结果:糖尿病性脑卒中以多灶性脑梗死为主:以偏瘫、感觉障碍表现为多;治疗效果不及非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致病因素。早期治疗糖尿病对预防和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中革;张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学生年轻恒牙龋病与免疫状态关系研究

    目的:揭示中学生11-14岁不同类型龋病学生的免疫情况指标特点。材料与方法:113位11-14岁中小学生分两组:A 组(80人)有龋齿组:其中44人患浅龋(A1),36人深龋(A2);B组(33人):无任何龋坏。抽取静脉血检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含量;测定血清中IgA、IgM 、IgG 的浓度;通过评定中性粒细胞噬菌能力,评价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和噬菌活性。结果:患龋病儿童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无龋病儿童;龋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相较于无龋坏学生组低;浅龋患儿相对于深龋患儿外周血中白血球含量低;龋病学生的 Ig A 和 Ig G 指标比无龋学生要高,深龋患儿较浅龋患儿高。结论:中学生牙齿龋坏与患者免疫状态关系密切。

    作者:安无恙;王磊;胡江;王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谈围手术期患者的手术麻醉及并发心率失常的麻醉风险处理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麻醉及并发心律失常麻醉风险的处理效果。方法:择期胆道手术患者16例,其中胆囊切除11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 型引流5例。 ASAⅠ~Ⅱ级。术前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室率46~57次/min),阿托品试验阳性,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mg ,阿托品0.5mg。结果:15例患者在手术操作期血压和心率平稳,1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手术期平稳,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麻醉方法正确,并发心率失常麻醉风险的处理及时,可得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功能恢复快。易于推广。

    作者:尚道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先心病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和处理

    目的:探讨儿童先心病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和相应的处理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本科行先心病介入治疗的215例患儿查阅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总结相应的处理、预防措施。结果:215例患儿中发生有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有15例,相关因素有:疼痛、精神紧张因素8例,按压及强迫体位导致有3例,药物因素2例,血容量不足因素2例。通过及时处理,15例患儿均康复,通过实施全方位的预防措施其后无同样病例出现。结论:先心病介入治疗导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asovagal reac-tion ,VVR)发作的因素有多种,术前对患儿认真评估,做好积极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可有效避免发作。

    作者:贾鹏;孙玉琴;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人性化服务在健康体检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人性化服务在健康体检护理工作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人性化服务在健康体检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结果后,发现进行人性化护理后,医院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与开展人性化服务前相比,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人性化服务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侯成荣;王德福;胡永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在对泌尿外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65名泌尿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和常规护理,分析实施人性化服务以来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满意度为66.66%,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医患关系。

    作者:马俊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并且在术后出现了并发症的28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尿道狭窄的患者2例,尿失禁的患者4例,排尿困难的患者4例,尿路感染的患者6例,继发性出血的患者12例,所有患者经过对症处理之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所出现的并发症大部分都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术后继发性出血是常见的原因。所以,正确掌握和识别这些常见的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降低患者的痛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元龙;丁云芳;刘华;杨浩;向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太仓市某人造革生产企业通风排毒系统改造及效果评价

    目的:找出某皮革制造企业通风系统在设计、安装及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改进办法,完善通风排毒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研分析方法,按规定方法测定整改前后罩口风速和作业场所空气DM F浓度。结果:整改后罩口风速明显比整改前增加,并能够达到1m/s的要求,作业场所空气DM F浓度整改后合格率明显上升。结论:通风排毒系统的设计、安装和应用对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控制起关键性作用。

    作者:徐波;肖卫;江海;米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新生儿健康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剖宫产新生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探讨和分析其对新生儿睡眠和黄疸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此次收治的80例剖宫产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0例。对照组:对新生儿进行单纯性沐浴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让新生儿游泳和抚触。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新生儿的胎便变黄时间和开始退黄时间、完全退黄时间等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干预组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睡眠总时间等,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新生儿进行游泳和抚触护理干预,有效地提高其睡眠质量,促进胎便的排出,让其黄疸消退时间加速,减少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几率,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健康有很好的帮助。

    作者:梁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肠炎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慢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肠炎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以中药治疗,对照组内服柳氮磺吡啶。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对慢性肠炎的治疗有较显著疗效。

    作者:程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5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与护理

    目的:提高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护理的成功率。方法:将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15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 ABCDE传统的复苏方案对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进行抢救护理。治疗组采用综合技术对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进行抢救护理。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抢救成功率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75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抢救成功70例,占总例数的93.3%,对照组75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抢救成功62例,占总例数的82.7%,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抢救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且过后患儿的并发症,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有所降低。结论:与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的传统 ABCDE 复苏方案相比,综合技术抢救优于传统ABCDE复苏方案,可降低患儿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抢救过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够美;刘丽;李枝菊;董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刀在手术的应用、维护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外科手术中的良好应用。方法:通过掌握超声刀的使用原理以及它具有止血效果好、术野清晰、损伤小、安全性好等优点,较好地应用于手术。结果:手术中由于掌握使用技巧,护理人员的有效配合,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超声刀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方便操作,效果可靠。

    作者:王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复方亚甲蓝注射液骶管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对肛肠手术中使用复方亚甲蓝注射液的骶管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300例肛肠手术患者分为150例实验组和150例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用复方甲蓝注射液进行麻醉;对照组病人注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对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药物的毒性反应和排便或换药时的肛门痛感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在手术后排便或换药时的肛门痛感要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在手术后的前三天为明显;在尿潴留的发生率和药物毒性反应上,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肛缘水肿的发生率、肛门的烧灼感和肛门失禁都要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在腔肠手术的骶管麻醉中使用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具有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镇痛效果显著、和安全、操作简单的优点。

    作者:王宏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下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9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均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两组1次碎石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碎石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重要手段。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干预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曹海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探讨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选取单纯呼吸道感染患者44例为对照组,呼吸道感染伴支气管哮喘患者44例为实验组。收集血液样本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MP-IgM 阳性率、血清总IgE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MP-IgM阳性5例(11.4%),实验组血清MP-IgM阳性23例(52.3%);血清MP-IgM阳性患者血清总IgE为(144.52±42.13)IU/ml ,血清 MP -IgM 阴性患者血清总IgE为(65.48±38.46)IU/ml。结论:MP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诊断中对于无其他病因的患者要考虑MP感染的可能,提高诊断治疗的准确性。

    作者:李坤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有无颊侧浸润麻醉对于拔除上颌磨牙时麻醉效果的比较

    目的:应用2%利多卡因有无颊侧浸润麻醉对于拔除上颌磨牙的麻醉效果。方法:116例需拔除上颌磨牙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有颊侧浸润组(实验组)59例,无颊侧浸润组(对照组)57例,比较2组患者在应用2%利多卡因有无颊侧浸润麻醉对于拔除上颌磨牙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颊侧浸润后与对照组麻醉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2%利多卡因有无颊侧浸润麻醉在拔除上颌磨牙时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医生为了减轻患者对打针的紧张感,降低麻醉不适感,可不进行颊侧浸润麻醉,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意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人麻醉中丙泊酚与依托咪酯联合诱导作用探析

    目的:分析老年人麻醉中采用丙泊酚与依托咪酯联合诱导的临床作用。方法:本次研究40例对象,皆为我院2010年8月~2013年4月接待的老年择期全麻手术患者,经 ASA 评定知皆为Ⅰ~Ⅱ级患者。所有患者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术前单用丙泊酚诱导,而研究组加用依托咪酯进行联合诱导处理,对比分析两组麻醉诱导后对血流动力学的作用。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心率同麻醉诱导前相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与心率有明显下降,相较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插管后血压与心率相较于麻醉诱导前皆有一定上升,但是组内相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丙泊酚与依托咪酯联合麻醉诱导应用在老年患者中,不会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心率,相较于单纯使用丙泊酚麻醉诱导,对老年患者更加安全,适合于老年患者使用。

    作者:曾兰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体外循环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于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麻醉护理的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对象为在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我院接收实施体外循环手术的280例病患,按照病患年龄大小分配组别,甲组患者为未成年人,乙组患者为成年人。手术进行过程中应用麻醉护理配合,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区别。结果:甲组患者相对于乙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显著高(P<0.05)。结论:高质量的麻醉护理配合应用于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中,特别是针对未成年病患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可确保手术能够有序进行进而达到手术成功的目的。

    作者:汤桂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采用甲氨蝶呤配合米非司酮辅以中草药实施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42例观察组和42例对照组,仅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配合甲氨蝶呤并辅以中草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盆腔包块消失的时间、血液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88.1%,对照组为71.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盆腔包块消失时间、血液β- HCG 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宫外孕患者采用甲氨蝶呤配合米非司酮辅以中草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许红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