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兰仙
目的:分析老年人麻醉中采用丙泊酚与依托咪酯联合诱导的临床作用。方法:本次研究40例对象,皆为我院2010年8月~2013年4月接待的老年择期全麻手术患者,经 ASA 评定知皆为Ⅰ~Ⅱ级患者。所有患者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术前单用丙泊酚诱导,而研究组加用依托咪酯进行联合诱导处理,对比分析两组麻醉诱导后对血流动力学的作用。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心率同麻醉诱导前相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与心率有明显下降,相较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插管后血压与心率相较于麻醉诱导前皆有一定上升,但是组内相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丙泊酚与依托咪酯联合麻醉诱导应用在老年患者中,不会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心率,相较于单纯使用丙泊酚麻醉诱导,对老年患者更加安全,适合于老年患者使用。
作者:曾兰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浮针加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综合运用浮针刺法、刺血、拔罐等疗法治疗带状疱疹30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浮针加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疗效好、起效快、疗程短、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消耗资源少等优点。
作者:黎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其影响。方法:抽取医院产科门诊2011年1月份到2013年8月份收治的68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重症病毒性肝炎组和非重症病毒性肝炎组各34例,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经研究,了解到在肝肾综合征、感染、产后大出血和低蛋白血症,以及妊娠结局死亡率和围生儿结局死亡率等方面,重症病毒性肝炎组均要高于非重症病毒性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结果表明,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在妊娠结局、围生儿结局的死亡率较高,预后效果不理想,临床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及时、加强诊治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吕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病例简介1.1患者:女,25岁,三年前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切口外观恢复良好,出院后半年恢复月经周期,患者自剖宫产术后第一次经期就出现腹部切口疼痛,但无痛经,上述症状逐月进行性加剧,一年前可自行触及腹部切口(左侧)的包块,彩超提示:“子宫附件无异常”,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收住院。入院查: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3厘米处有约10厘米陈旧疤痕,在左侧切口端有5×4×3立方厘米质硬包块、有压痛、局部皮肤色泽正常,活动欠佳,双合诊子宫附件无异常。入院后在连硬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切口皮肤皮下脂肪层,发现包块位于腹直肌鞘前面,囊肿未向鞘内蔓延,术中行包块剥除术,剥除约4×4×2立方厘米质硬包块送病检,病理检查回报: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术前彩超提示子宫附件无异常,双合诊子宫附件无异常,手术未探查腹腔,术后常规抗感染治愈出院,给予孕激素口服3个月,至今随访无复发。
作者:王杏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优化体检流程,体检时间缩短、体检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达到99%。通过优质服务的开展使体检者更安全、更顺利、更合理完健康成体检。
作者:罗家红;周仲芳;熊廷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免疫调节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接种卡介苗的56例儿童为研究对象,跟踪随访观察出现肺炎的情况。结果:56例接种卡介苗的患者中有9例出现肺炎现象,发病率达16.1%,经常规治疗,总显效率达100%。结论:卡介苗对小儿肺炎的预防作用显著,即使接种疫苗后再发病,经常规治疗基本能完全治愈,具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毛立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进行耳鼻喉手术患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2013年3年收治的200例进行耳鼻喉手术的患儿,并随机将其分为100例观察组与100例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儿采取个性化护理,给予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在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疗效与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结果:(1)观察组患儿在护理后的不良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2)观察组护理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结论:对进行耳鼻喉手术的患儿采取心理与专业护理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儿产生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
作者:尹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100例确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坎地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2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压,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临床获益较大,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及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06月~2013年05月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脑血管病患者50例,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选择同时期无认知障碍的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体年龄分布高于对照组(P<0.05),底节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66.0% VS 45.0%,P<0.05),两组脑血管病面积、损伤半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病变及双侧大脑半球病变的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较差,可将大面积病变及双侧大脑半球病变看成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永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综合管理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社区门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管理干预,比较管理前后的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在实施综合管理后,患者的舒张压平均值和收缩压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实施管理前,p<0.05;本组患者在接受综合管理后其服药率、血压控制率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综合管理的实施能够明显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降低患者血压,同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尹智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23例外伤性结直肠破裂的患者进行术后临床观察。方法:随机选取已完成手术的23例外伤性结直肠破裂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进行急诊手术,其中16例单纯肠管修补术、5例破裂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2例乙状结肠双腔造口及局部引流术。术后共发生切口感染5例、吻合口漏2例。结论:充分认识外伤性结直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掌握结肠手术或修复的适应证、了解直肠损伤处理的特殊性,能够有效减少结直肠术后并发症,进而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雷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护理质量控制手册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及等级医院评审护理质量条款要求,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全面提升护理管理水平。结果:逐步在我院护理质量控制工作中形成护理质量自控及前瞻性护理质量控制理念。结论:护理质量控制手册应用于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对我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者:邓玉萍;段志娟;杨琼;杨立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在糖尿病的治疗期间,更易合并有低血糖反应。同时由于其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如果低血糖反应得不到及时抢救,会导致休克,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重视。故临床上对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不可忽视。
作者:何永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吸烟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组抽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参与健康检查的人员6273例,根据其的吸烟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 A、B、C、D三组,其中 A组保持主动吸烟习惯2954例,B组已戒烟1083例,C组被动吸烟习惯1536例,D组无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习惯700例,对患者行血脂检测,观察四组研究对象高密度脂蛋白(HDL -C)的变化。结果:D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 A 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组明显高于 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均会导致人们出现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出现下降趋势,保持吸烟习惯的应尽量控制吸烟的数量。
作者:岳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NCU 改进的护生带教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入NCU 的护生共120名,随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后采用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操作考试三者相结合来评价两组的带教效果。结果:调查问卷显示两组护生对医院、科室、带教老师的满意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出科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带教方法很好的提高了护生带教效果、改善了护生和带教老师的关系,使护生对医院、科室、带教老师的满意值大幅度增加。
作者:程瑞莲;张艳;颜美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该研究的目的就是观察豁痰开窍胶囊对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因子的影响;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进行药理学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寒冷刺激加肾上腺素造成血瘀模型等方法,观察豁痰开窍胶囊(主要药物:胆南星、三七、麝香、石菖蒲、土鳖虫、冰片等)的药理作用。结果:①模型组血液中TT、PT、APTT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功能明显缩短,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增高;豁痰开窍胶囊0.20g/kg、0.40g/kg、0.80g/kg均能明显降低血瘀高凝大鼠模型Ⅱ因子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抑制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降低血液高凝状态,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②豁痰开窍胶囊0.50g/kg、1.00g/kg给药14d与正常组比较,能延长小鼠存活率(P<0.05或P<0.01)。结论:豁痰开窍胶囊能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
作者:李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在心脏病孕妇剖宫产围术期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例行心脏病孕妇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例行一般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责任制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综合评价责任制护理在心脏病孕妇剖宫产围术期的作用和价值。结果: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8.3%,其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心律失常3例,观察组无1例心律失学症状,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在心脏病孕妇剖宫产围术期的应用,疗效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韩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躁动的患者,应用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治疗,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ICU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1例躁动的患者,均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的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治疗,观察给药前,给药后2小时及药物持续状态下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躁动,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平稳,在用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能够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贺丽;杨玉梅;张文田;赵晓;华鹂鹂;金晓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脏器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我科的80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内脏损伤的患者,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疼痛、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及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及焦虑情绪,同时得到患者100%满意度。结论:优质护理能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临床护理模式。
作者:王凤艳;李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医护人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患儿采用左卡尼汀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实验中采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实验中,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患儿 ALT 指标为(24.17±8.09u/L)、CK -MB为(16.90±3.27u/L)、CK 指标为(109.13±24.67u/L)、LDH 指标为(177.03±16.08u/L)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患儿症状采用适量的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效果显著,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用药后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莲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