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桂兰
目的:研究分析对进行剖宫产术后的产妇予以舒适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9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分为两组各49例。 A 组进行舒适护理,B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从表1和表2看到,对于剖宫产产妇的护理,A 组和B组在两个衡量观察指标上总体存在显著差别,A组的疼痛程度以及抑郁程度总体低于 B 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组的产妇疼痛程度以及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产妇(P<0.05)。可见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通过引入舒适护理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为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模式提供新方向。
作者:王凤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鼻胆管引流术后管道固定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鼻胆管引流患者93例,按住院日期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43例)两组,两组患者在对高危评估不到位、约束不当、痴呆及宣教到位情況等方面,有无差异性。实验组患者实施术后管道固定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引流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通过进行管道固定护理,提高了引流效果,脱管现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患者对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上也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鼻胆管引流患者的术后管道固定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因鼻胆管的刺激对患者鼻咽部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防止引流管的的阻塞与导管的脱出,降低鼻胆管引流患者的拔管率。
作者:任燕敏;向建文;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躁动的患者,应用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治疗,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ICU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1例躁动的患者,均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的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治疗,观察给药前,给药后2小时及药物持续状态下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躁动,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平稳,在用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能够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贺丽;杨玉梅;张文田;赵晓;华鹂鹂;金晓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误食野生菌中毒的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采用清除毒物、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及早补液方式促进毒物的排泄,纠正胆碱能神经中毒征象。结果:本组241例患者经催吐、洗胃、导泻清除毒物、解毒、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等积极治疗全部病例治愈出院,抢救成功率100%。结论:野生菌中毒后给予快速、彻底地清除胃内残留的毒物是抢救的的首要措施,另外抗胆碱等药物的应用及精心护理对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陶文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体现医院管理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利于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都不是很理想,存在一些问题,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产生一定影响,阻碍了医院向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现状,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文德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分析各类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对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病种分类、有无腹腔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等与手术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Ⅰ类手术并发症率低以穿刺及气腹相关并发症多,Ⅱ、Ⅲ手术术中失血是主要的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以术后感染多。Ⅳ类手术手术范围大,操作难度高,并发症相对较多。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0R=2.64)、子宫大小(0R=3.45)、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OR)、手术类别(OR)与并发症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DR)、手术类别(OR)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以术中失血过多和术后感染多见。其中泌尿系的损伤较前有所增加。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出现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大;手术级别越高,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的风险越大。
作者:赵映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剖宫产新生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探讨和分析其对新生儿睡眠和黄疸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此次收治的80例剖宫产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0例。对照组:对新生儿进行单纯性沐浴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让新生儿游泳和抚触。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新生儿的胎便变黄时间和开始退黄时间、完全退黄时间等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干预组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睡眠总时间等,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新生儿进行游泳和抚触护理干预,有效地提高其睡眠质量,促进胎便的排出,让其黄疸消退时间加速,减少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几率,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健康有很好的帮助。
作者:梁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优化体检流程,体检时间缩短、体检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达到99%。通过优质服务的开展使体检者更安全、更顺利、更合理完健康成体检。
作者:罗家红;周仲芳;熊廷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无痛人流手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无痛人流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术前给予观察组患者米索前列醇,对照组患者术前不用药,对两组患者宫颈扩张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同时观察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患者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术前接受米索前列醇药物的患者术中宫颈扩张显效率为48.0%,对照组患者术中宫颈扩张显效率为11.0%,观察组患者术中宫颈扩张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前接受米索前列醇药物的患者术中宫颈扩张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为34.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人流手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能够使得患者宫颈口扩张度得到有效提高,能够显著降低手术难度,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也减小了患者术中出血量,在临床无痛人流手术中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周仁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在早期识别头位难产中应用循证护理,对其护理方式和护理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我院于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将产妇分成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每组60例,对两组的分娩结局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循证护理组21例为自然分娩,占35%,20例为阴道助产分娩,占33.3%,19例为剖宫产,占31.6%,有4例新生儿窒息,占6.67%;常规护理组有12例为自然分娩,占20%,16例为阴道助产分娩,占26.7%,32例为剖宫产,占53.3%,其中18例新生儿窒息,占30%,另有3例新生儿死亡,占5%。在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死亡上,循证护理组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给予产妇循证护理能够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使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减少,可早期识别头位难产,对于确保母婴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云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其影响。方法:抽取医院产科门诊2011年1月份到2013年8月份收治的68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重症病毒性肝炎组和非重症病毒性肝炎组各34例,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经研究,了解到在肝肾综合征、感染、产后大出血和低蛋白血症,以及妊娠结局死亡率和围生儿结局死亡率等方面,重症病毒性肝炎组均要高于非重症病毒性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结果表明,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在妊娠结局、围生儿结局的死亡率较高,预后效果不理想,临床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及时、加强诊治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吕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先心病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和相应的处理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本科行先心病介入治疗的215例患儿查阅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总结相应的处理、预防措施。结果:215例患儿中发生有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有15例,相关因素有:疼痛、精神紧张因素8例,按压及强迫体位导致有3例,药物因素2例,血容量不足因素2例。通过及时处理,15例患儿均康复,通过实施全方位的预防措施其后无同样病例出现。结论:先心病介入治疗导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asovagal reac-tion ,VVR)发作的因素有多种,术前对患儿认真评估,做好积极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可有效避免发作。
作者:贾鹏;孙玉琴;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在糖尿病的治疗期间,更易合并有低血糖反应。同时由于其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如果低血糖反应得不到及时抢救,会导致休克,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重视。故临床上对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不可忽视。
作者:何永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并发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Hp感染并发胃溃疡的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10d序贯疗法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 H p根除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均可耐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采用新的治疗模式-10d序贯疗法治疗 Hp感染并发胃溃疡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建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puired In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简称。致病原因是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大量侵犯人体CD4 T 淋巴细胞。导致该细胞功能受到损害和细胞大量破坏。AIDS 潜伏期较长。从感染至AIDS 临床症状的出现,时间约为3-20年,在这段时间内病毒携带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却可以将病毒传播给他人[1],因此,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均为传染源。随着艾滋病传播形势的日益严重。临床就诊的艾滋病病人越来越多。医护人员感染HIV 的机会也随之增加。而医护人员一旦感染后果更为严重,可能在医疗操作时将病毒传染给接受治疗的病人,尤其是当医护人员进行创伤性医疗操作时。更容易由于遭受意外损伤而发生HIV 传染。因此应该特别重视对医护人员的保护。
作者:姜莹莹;郝春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脏器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我科的80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内脏损伤的患者,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疼痛、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及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及焦虑情绪,同时得到患者100%满意度。结论:优质护理能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临床护理模式。
作者:王凤艳;李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100例确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坎地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2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压,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临床获益较大,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术前诊断率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03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34例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诊断率和术后治疗情况。结果:2例患者术前检查确诊,其他32例患者均在术中发现;2例胆囊癌患者分别于术后3、4个月围手术期内发生肝转移而死亡,其他3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均未发生肠瘘、胆瘘等并发症。结论:对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患者进行诊断,应重视病史的询问,并通过辅助检查,仔细分析病情,可提高术前诊断率,降低漏诊误诊率,从而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吴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具体分析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情况,提出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治疗的80例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治疗+依拉普利、欣康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组间 Pao2、PaC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治疗后,Pao2、PaCo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依拉普利、欣康注射液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以及预后效果,成为行之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之一,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夏昭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重症哮喘患者采用大剂量皮质激素联合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皆采用常规皮质激素治疗联合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其中对照组应用的皮质激素为小剂量,研究组则为大剂量皮质激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变化情况,以及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同时做好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前者为93.94%,后者为81.82%;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方面皆有一定改善,与治疗前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上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哮喘患者,采用大剂量皮质激素联合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除了疗效确切外,在改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临床症状等方面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付春琼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