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其采取的护理方法以及完成护理后获得的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研究有效措施对所有患者实施护理,观察患者完成护理后获得的效果表现。结果:针对10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完成护理后,显著提高了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在所有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患者90例,有效患者8例,无效患者2例。结论:针对患者,要求其按照医生的要求准时用药,并且护理人员在固定时间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将患者的膳食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禁止吸烟饮酒,确保大便。通,有效保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正常。
作者:胡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钬激光与超声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院泌尿外科收治输尿管结石住院患者,将随机原则分为钬激光组与超声气压弹道组,术后评价两组患者一次碎石成功率及结石排尽率,并统计两组的平均碎石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同时分析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钬激光组术后住院天数、平均碎石时间、一次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尽率明显优于超声气压弹道组,且钬激光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超声气压弹道组(P<0.05)。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高效、微创,可作为输尿管结石的首先治疗方法。
作者:庞高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婴幼儿湿疹实施综合性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内确认的婴幼儿湿疹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干预组实施有计划的综合干预;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及一般的处理措施。随访一年,干预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复发率和需激素治疗的病例数。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复发率只有21.42%,明显低于对照组45.23%差异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选42例病例中,干预组需激素治疗的,只有17例,而对照组有27例,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干预是治疗和预防婴幼儿湿疹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对减少婴幼儿湿疹的发生,终止婴幼儿湿疹过敏进程的发展,防止远端病变,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发生,以及减少皮质激素的使用和副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何宁峻;谢崇健;蒋瑜;李美銮;何峻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肥胖相关饮食行为的干预,规范儿童的饮食习惯,减少儿童肥胖率。方法:从幼儿园中随机选取300名儿童,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就按照幼儿园平时的管理,及家里平时的饮食习惯。干预组进行饮食行为干预,包括饮食习惯教育,食物偏好干预,进餐速度干预,摄入能量干预。两组同时进行4个月。结果:对照组的学龄前儿童的偏食程度明显比观察组重(P<0.05);对照组的学龄前儿童进食速度比观察组快(P<0.05);对照组的学龄前儿童摄入能量明显比观察组多且部均衡(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肥胖相关饮食行为进行干预对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个幼儿园推广。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介入溶栓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且均进行介入溶栓治疗。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却高于实验组。结论: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介入溶栓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沙沙;胡思琴;杨春;杨金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18例,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9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冲洗切口预防感染,观察组给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感染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的Ⅰ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31% vs71.19%),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9% vs28.81%),体温恢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切口,可有效提高切口愈合率,降低感染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罗国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电脑肛肠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为痔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4例痔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92例。采用电脑肛肠治疗仪治疗组设为研究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组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治疗方式疗效差别。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后三天内出现的尿潴留、疼痛、术后出血量等情况均比对照组良好,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创面水肿情况上,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严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治愈率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脑肛肠治疗仪治疗痔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在治疗痔病中推广使用。
作者:宋泽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重建钛板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36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性将其分成观察组(采取重建钛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与对照组(非手术治疗),每组各有患者18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44%(17/1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6.67%(12/18),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没有出现断板,内固定未出现松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结论:重建钛板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具有满意成效,临床应用价值很高。
作者:陈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实施肌力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脑卒中34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照急性期、恢复早期和恢复后期实施一对一肌力训练,比较肌力训练前后患者Barthel指数及Berg 平衡功能评分。结果:34例患者行肌力训练后Barthel指数及Berg 平衡功能评分均较实施肌力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实施肌力训练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能力,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容润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优质服务护理对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门诊参加产检并决定在本院分娩的孕妇通过 SDS 抑郁自评量表筛查出98例具有抑郁倾向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产科护理服务,观察组除以上常规服务外,再加上护理干预措施,在产后6周运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再次测评。结果:观察组产后6周的抑郁发生率为10.20%,而对照组的为20.41%,观察组的抑郁发生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
作者:周亚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治效果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1例复发性外阴阴道酵母菌病患者,诊断方法为绕宫颈一周分泌物涂片和阴道壁分泌物涂片做真菌培养,治疗方法为口服抗真菌药物并配伍阴道内外用药进行药物加强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在3个月和6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假丝酵母菌涂片转阴率的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治疗方法都比较简单,且临床效果明显,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作者:张利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实施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 VS7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为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颈髓损伤四肢瘫后期患者,探讨通过手术治疗建立手的抓握及捏物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方法:手功能重建术。手术前期的康复训练为手功能重建术提供良好基础。首先做肱桡肌腱转移至拇长屈肌腱的拇指主动侧捏功能重建,然后做拇指被动侧捏功能重建。术后进行早期功能训练。结果:双手拇指侧捏力分别为1.2kg 和1.6kg。手术显著增加了手功能,可以完成个人卫生、拿调羹吃饭、持笔写字及其它简单工作。结论:四肢瘫患者的手功能重建术,方法简单实用,效果可靠。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张鹏;李朝;杨茜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我国近年来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本文在解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城乡差距并提出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作者:仇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2012年在某院住院治疗的、年龄大于16岁的自杀未遂患者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测验(成人)、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自杀未遂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情绪不稳定,性格偏内向,较多使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不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本地自杀未遂者的特点,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应当成为预防和减少自杀的重要内容。
作者:马小青;张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产房助产士职业暴漏问题以及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助产士发生职业暴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护对策,降低助产士暴漏的危险性,保证其工作质量和生命健康。结果:产房助产士发生职业暴漏的主要原因与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特定液体具有较为明显的关系,除此之外也包括生物、化学、物理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结论:医院相关部门要增强产房助产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育,加强职业暴漏预防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流程,确保主产人员的身心健康,降低职业暴漏的危险性。
作者:朱敏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考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7例/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中医三子养亲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6%与74.1%,以治疗组效果显著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02,P=0.000);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 FVC、FEV1、FEV1(%)三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更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结合方法治疗COPD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术与常规治疗方法在治疗混合痔嵌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09-2012.09入住我院外科的120例混合痔嵌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即先进行抗感染,消肿等对症处理,待炎症消除、水肿消退以及痔核回缩后再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外剥内扎术,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及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以 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缩短疼痛时间、消炎消肿、时间以及治愈时间等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剥内扎手术应用于混合痔嵌顿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临床效果好,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邵建力;罗叔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血液净化中心作为医院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既为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也为急性药物中毒、器官衰竭以及其他部分疾病的提供了临床抢救的条件。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医疗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血液透析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但是随着透析患者越来越多,患者人数的剧增与血液技术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这也给众多的血液透析患者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本文将对当前血液净化中心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相关的介绍和分析,并就相关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作者:徐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了基层医院高龄腹股沟疝外科治疗中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本院2013.1-2014.2收治的高龄腹股沟疝患者共36例进行了临床研究,分别进行了补片的手术方法和传统开放式手术方法。结果:治疗组的情况略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达10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只有94.44%,P<0.05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补片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腹股沟疝能够防止复发,保证治愈率,减轻了高龄患者的痛苦。
作者:余浩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